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星火接力》:英雄敘事的另一種可能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栗振宇  2024年06月12日08:46

      英雄敘事,特別是英雄題材報告文學作品,其敘事方式多是以英雄人物為主人公,以英雄壯舉為主體內容,進而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彰顯英雄主義精神。劉笑偉、樊卓婧著《星火接力》,讓我們看到了在此敘事模式之外的另一種可能。

      作品講述的是“我為烈士來尋親”志愿服務團隊的故事。這個團隊的代表是浙江寧波籍“全國最美志愿者”“最美擁軍人物”孫嘉懌。團隊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不拿一分工資,沒有任何報酬。近年來,團隊成員到訪了國內25個省份和地區,還遠赴朝鮮、越南、老撾等7個國家收集烈士資料。他們的足跡遍布742座革命烈士陵園,建立起有著近4萬條革命烈士數據的信息庫和遍布全國的志愿者網絡,幫助1428位客葬異鄉的英烈找到了親屬。

      毫無疑問,志愿者團隊成員是《星火接力》的主人公。但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作品中還有另外一群主人公,那就是已經逝去的英雄和始終思念、尋找親人的英烈家屬?!缎腔鸾恿Α芬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志愿者的經歷,讓人們不斷走近一段悲壯歷史和一個個英雄人物。在一個個觸動人心的故事里,那些曾經戛然而止的生命故事,和被時間遮蔽的英雄形象,重新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并在歲月靜好的今天重放異彩。這樣的敘事方式,顯然有別于對英雄人物的直接書寫。

      比如作品中,孫嘉懌在自費參加志愿軍烈士家屬祭掃團赴朝鮮祭掃時,了解到烈士后代王援朝“三位父親”的故事。八路軍戰士王波、王福壽、杜耀亭,在抗戰時期就是親密戰友。杜耀亭和王波都是甘肅張掖高臺鎮人,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王家多年無所出,一直羨慕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杜家。杜耀亭知道好兄弟的心事,在老三(王援朝)出生后,便和妻子呂瑞清商量著把孩子過繼給王家。王援朝2歲時,兩位父親便奉命奔赴朝鮮。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王波和杜耀亭先后倒在了勝利前夕。戰爭結束后,王福壽征得王波的妻子黃彥亭同意,和這個比自己大8歲、帶著一個孩子的戰友遺孀組建了新的家庭。兩人結婚后,一直與王援朝的生母呂瑞清保持著聯系,但呂瑞清希望等孩子長大后再相認。就在王援朝即將成為父親、即將與生母相認的時候,王福壽這位戰功卓著的抗戰老兵突發疾病離世。

      王援朝和“三位父親”的故事讓人感慨。對孫嘉懌來說,這樣的故事促使她投入更多精力關愛英雄、關心烈士家庭。而從作品的敘事角度看,王波、杜耀亭兩位英雄人物的戰斗經歷,無法用本來應該的濃墨重彩書寫,但通過王福壽的情深義重、三個家庭的曲折命運、王援朝對他們的思念、作為志愿者的孫嘉懌對王援朝的理解等多個角度,兩位埋骨他鄉、身世鮮為人知的英雄人物面貌得以有血有肉地樹立起來。英雄形象乃至復雜的內心世界,都以一種類似拼圖修繕的方式在讀者心中呈現出來。這樣的英雄敘事方式看似是無奈之舉,卻又那樣真實自然,那樣充滿歲月溫情和時間質感,沒有絲毫人為雕琢之感。塵封的英雄形象,因此得以在數十年后重放異彩。

      當然,由于各種原因,還有更多烈士與家人的故事是殘缺的。在朝鮮的烈士陵園,有的烈士盡管有名字和照片刻在碑上,但誰也不知道他們具體安葬何處,白發蒼蒼的烈士后代只能在烈士陵園挨個磕頭,挨個喊“爸爸”;還有的烈士生前最后場景,經戰友口口相傳,終于傳到了家人那里……這些故事讓年輕的孫嘉懌深受觸動。她把自己的經歷通過互聯網告訴了更多人,也讓更多人參與到“我為烈士來尋親”的志愿者活動中來。在志愿者大量無私的努力之下,眾多烈士家庭的故事得以完整。其中為黃繼光戰友尋找親屬的經歷就非常有代表性。

      2022年清明節后,一位烈士后代給孫嘉懌提供了一份名單,希望得到志愿者的幫助。這是上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于盡的38位英雄的名單,黃繼光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其中還有多人的信息是不全的,尤其是烈士親屬的信息。名單中的王萬成和朱有光都是四川安岳人,孫嘉懌就把信息交給了志愿者團隊中的安岳籍聯絡員明城。最終,明城經過多方查證,終于找到兩位烈士的親屬。當志愿者和有關人員把烈士遺像送到親屬手中時,當地百姓歡迎英雄回家的氛圍讓孫嘉懌淚目——整個村莊的熱情都溫暖著她。

      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不僅應該把故事講好,更應該讓讀者從故事中體味到一個時代的精神景觀,與一個民族的集體文化心理產生共鳴。如此,“報告”的意義與作品的價值才能凸顯出來。

      志愿者為烈士尋親的過程,是一步步突破時空阻隔,不斷靠近歷史、不斷走近英雄的過程?!缎腔鸾恿Α窂闹驹刚邎F隊的故事切入,逐步把視線延伸到抗美援朝戰爭、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等宏闊歷史背景,進而讓一位位英雄人物重新屹立于當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不僅對志愿者充滿敬意,也更加真切地感知到歲月的苦難輝煌,感受到英雄主義精神的偉大。在諸多為烈士尋親的故事當中,英雄精神在傳遞,英雄身后的故事與英雄壯舉融為一體,崇尚英雄、關愛英雄的人們也與英雄精神融為一體——他們都是英雄。因此可以說,《星火接力》塑造的是一組英雄群像。他們中有歷史中的英雄,也有新時代的英雄。作品讓歷史中的英雄散發著新時代的光芒,也讓新時代的英雄充滿了歷史感。這樣的藝術效果,當然源自作家對我們所處時代精神氣象的準確把握。

      “一個小小的團隊背后,是一個大大的家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鮮明英雄品格的民族。我們從來不缺英雄,也始終對不同歷史時期的英雄人物表達著深深敬意。特別是近些年來,從以最高禮遇接烈士遺骸回家、退役軍人事務部開通了“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到以法律形式確定烈士紀念日、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連續提高烈士遺屬定期撫恤金標準……在黨和國家一系列舉措的積極推動下,全社會“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風尚更加濃厚。英雄的星光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天空里,更加熠熠生輝;英雄精神在時代的脈搏里蓬勃跳動,薪火相傳,這就是我們時代的精神景觀。從這個角度說, 《星火接力》中,作家是在講志愿者的故事,亦是在講一個個逝去英雄的故事,更是在講一個英雄民族和偉大時代的故事。這樣的視野和格局,顯然已經完成了對書寫具體英雄人物的超越。對歷史的深情,對英雄的關切,對時代的責任感,最終讓作品實現了敘事模式的創新,更有了沉甸甸的藝術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