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領潮》:“抬頭”與“低頭”的智慧人生
      來源:文學報 | 車弓 阿蘇  2024年06月10日10:45

      紀實文學是以宏大敘事和發掘時代精神見長的文體。一部50萬字《領潮:魯冠球傳》面世的意義,不僅在中國改革史的畫廊上,增添了農民出身的民營企業家形象,更向這個沸騰的時代,提供了一個文化意義上的當代企業家樣本。

      《領潮》的主旨,無疑是表現農民的群體覺醒。這種覺醒,來源于受到近代世界工業文明潮流召喚的人性覺悟。自16世紀中期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后,中國社會結構急劇發生變化,部分農民群體中的先驅者,如近代浙江的“寧波商幫”與“龍游商幫”,離開土地的桎梏轉向工商業;而新時期改革開放大潮,更促使農民群體朝著改變自身命運的目標奔跑。在此大背景下,文本中的魯冠球就不是單純的魯冠球了,作為新時代農民群體中的一員,他是此群體中的覺悟者與佼佼者。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抬頭”和“低頭”精神,代表了中國農民的覺醒、奮起乃至自覺、自悟、自持的特性。

      農民創業或說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取決于“領潮人”的自覺“抬頭”的實踐與行動。魯冠球在創業初期開修車鋪、辦糧食加工廠,把“擁有7名員工、4000元家當起步”的鐵匠鋪,投奔“寧圍農機廠”,并向汽車配件行業發展,目的是改變農民群體的命運。這些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當時改革的春風尚未吹到農村,“赤貧之身”的魯冠球,為改變自身命運做著“敢為天下人先”的事。沒有他的“抬頭”或說領頭,也就沒有后來的“萬向節”項目、以及在全球名聞遐邇的“萬向集團”。魯冠球的成功,在于他敢“喝第一口水”,嘗試著抬頭做前人和別人沒做過的事。

      作為當代大型企業一把手,魯冠球這種農民式的“抬頭”,還具體表現在自身操守的擔當。就人性角度說,農民群體的“抬頭”,最難的就是改變自身。作家陳冠柏在塑造魯冠球形象時,重點采訪了集團內外許多干部、員工和親人家屬,不遺余力地刻畫出魯冠球在74年的人生經歷中,所體現出來的對自我操守的把持。令人感動的是,魯冠球在把企業領上發展的快車道后,全家數十年如一日,過著極簡的日子。這種罕見的個人與家庭人格自持和操守,使得他孜孜不倦地引領萬向集團持續發展。

      如果說“抬頭”表現了魯冠球的精神外延,那么,他身上出現的“低頭”品性,則是一種傳統農民式的智慧內斂。雖然我們無法以簡單的定義,去概括陳冠柏洋洋灑灑、詮釋鄉村鐵匠鋪到跨國集團公司的創業史詩,卻可在文本所表現的細節中,窺探出主人公身上所遺留的農耕文明精神內涵。魯冠球是個卓越的企業家,同時又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在其率領農民集體攀登的崎嶇道路上,滲透著中國農民或說民族文化“內斂”的智慧。就此意義說,這是《領潮》另一層意義所在。

      “低頭”,并非認輸,而是智者的承讓。在魯冠球的職業生涯中,始終以一種農民式的誠懇與謙和,獲得當地政府、企業同仁乃至國外商戶的支持。就如他與美國舍勒公司在近20年“你進我退”或“你退我進”較量中,換取信任與合作。在魯冠球的認知中,抬頭(進取),是現代工業文明發展中企業家搏擊生存的精神和本領;低頭(承讓),是中國農民保留傳統農耕文明的美德與學問。退讓的最高境界,正是現代工業文明核心進取精神的持續,雙方比拼的是誰能笑到最后。

      至此,我們方才悟及:陳冠柏暮年捉筆《領潮》,旨在留下一份對時代英雄成長歷程的思考。主人公農民企業家魯冠球,以他艱難探索且獲得成功的一生,為大時代奏響一曲中國農民式的“進取”與“承讓”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