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徐春芳的詩歌創作:抒寫別一番的“鄉愁”
      來源:文藝報 | 王亞鴻  2024年06月05日13:23

      認識徐春芳,是在8年前的一個春日,我讀到他的一組長詩《嬌女哀歌》,詩歌中流露出的深厚且細膩的父愛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從學生時代起,他就開始寫詩。在安徽師范大學讀書時,他曾擔任過兩屆“江南詩社”社長。歲月如歌,他不再是那個坐在月光下寫情詩的青年,卻一直是一個醒著做夢的詩人。徐春芳陸續出版了三部詩集《雅歌》《頌歌》和《江南》,滲透了他的生命體驗和哲學思考,亦有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探索。

      徐春芳堅持寫詩30多年,源于他對詩歌強烈而真摯的愛。他以詩人的高度自覺,從古典詩歌中吸取營養,并結合當下的現實積極探索現代技藝。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積極借鑒西方浪漫主義詩風,在中外詩歌時空交錯的華麗碰撞中,他試圖點亮自己的詩歌星空。他善于把心靈中的朦朧圖像,化為霧里看花的迷離意境,將詩歌形式的美與思想感情的表現結合起來。徐春芳寫了很多愛情詩,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將古典意象進行現代轉化。比如《溫柔的講述》一詩中寫道:“最美的語言,燒紅了身體里的杜鵑。”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許多意象,諸如“月亮”“桂花”“杜鵑”等都關涉愛情、游子思婦、閨人思夫等情感。這些意象在表達男女情感時,大多含有內斂、素凈之情,而徐春芳擅長采擷古典意象,賦予現代情感,給人以無限想象。

      面對故鄉,詩人總是容易產生一種鄉愁。在現代性的視野中,鄉愁作為對逝去時光、遠去的人與物的留戀,當然主要是朝向過去,但同時也是面向未來。徐春芳筆下的鄉愁是立體的:“秋風起了,秋水很涼/泊湖掀起了滔天大浪/我的手掌輕輕撫摸故鄉/她的皺紋雕刻著惆悵。”泊湖是詩人家鄉的河流,銘刻著少年的心事。詩中提到的“她”,可能是母親、姐姐,抑或是面目模糊的“她”。每一次回望故鄉,都是對親人和青春的回眸與眷戀。故鄉的溫柔留在詩人的青春里,詩人已踏入中年的齒輪,往事像瘋漲的青草淹沒腳背,“人生的圖案上,涂抹了/太多的遺憾和偶然”。流動的現代性和不斷普遍的城市化進程,催生了文化鄉愁。徐春芳筆下的懷鄉曲,用靈活的“語言實驗”托物言志,烘托出情感割裂的疼痛感、懷舊感和孤獨感。

      好的文字仿佛歷經千年的青銅,沉淀歲月的痕跡,堅硬而有力,透露出一種深沉而悠遠的美感,如古老的鐘聲在耳邊回蕩,讓人沉醉。詞語盛宴的終極目的是呼喚靈魂。徐春芳不滿足于僅僅客觀地描述現實,更追求一種超越現實的、純粹由詩歌語言構成的境界。這源于詩人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更是出自靈魂的真摯表達。他運用不同的節奏、韻律和布局來構建詩歌,使得詩歌在結構上既有變化又有內在的邏輯性。他還擅長用蒙太奇和烏托邦的描述方式呈現詩意現場,帶給讀者以新鮮的閱讀感受。

      詩歌創作是一群人的熱鬧,更是一個人的寂寞。從某種程度上說,詩人需要保持一種精神修煉的方式不斷前行。徐春芳以詩歌為竹杖和芒鞋,不斷去感悟屬于自己的生命之歌,希望他寫出更多更有歷史感和現實感的優秀詩作。

      (作者系安徽青年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