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顧志坤“謝晉三部曲”:文獻、文學與文化的融匯
      來源:文學報 | 張曉玥  2024年06月02日20:59

      上虞作家顧志坤的“謝晉三部曲”,融通匯聚文獻、文學與文化三重價值,是對謝晉百年最真誠、最深沉和最重要的敬獻與紀念。

      2023年11月21日,是導演謝晉的百年誕辰。上虞作家顧志坤嘔心三十年撰寫完成,并于近期出版的“謝晉三部曲”——《遠去的背影:謝晉年譜》《永不謝幕:謝晉傳》《讓生命燃燒:謝晉評傳》,融通匯聚文獻、文學與文化三重價值,是對謝晉百年最真誠、最深沉和最重要的敬獻與紀念。顧志坤以史家筆法的文獻為基石,以作家眼中的影人形象為軸心,以評論家視域的歷史思考和文化思辨為旨歸,年譜、傳記、評傳以各不相同又彼此映照的維度和路徑探詢謝晉的人生與藝術。

      電影史學的開拓

      關于謝晉的年譜編撰與傳記寫作,必然需要具備嚴謹的歷史性、學術性。文獻是學術研究的基礎。文史學家陸侃如曾提出,文學史研究工作應有樸學工作、史學工作和美學工作三個依次展開的步驟(《中古文學史系年·序例》,載《陸侃如馮沅君合集(第10卷)》)。就“謝晉三部曲”而言,年譜所展開的無疑是“樸學工作”,即以編年紀事的方式著譜,內容客觀翔實,材料豐富可靠,選材凸顯歷史眼光和價值。傳記寫作首要在于真實,是以真實性為根基的文學性歷史寫作。評傳與傳記同中存異,“評”是評傳的旨歸,“評”同時需以“傳”為線索、鏈條和基石來展開。借用中國傳統哲學的體用關系范疇來說,謝晉傳記可以理解為“史學工作”為體、“美學工作”為用,謝晉評傳則是“美學工作”為體、“史學工作”為用。如果參照中國古典藝術的形神論來看,則謝晉傳記是史學為神、美學為形,謝晉評傳是美學為神、史學為形。

      電影是現代工業文明時代誕生的現代藝術。電影史研究的主流范式是以電影作品為中心的綜合歷史研究,電影家研究的主要形態則是以電影作品為聚焦的綜合美學研究。就電影家個案專題研究而言,電影家包括謝晉電影的藝術或美學研究已經蔚為大觀,電影家傳記也不鮮見,謝晉傳記已有數種著述出版。需特別指出的是,顧著“三部曲”之外,迄今尚無謝晉年譜和謝晉評傳。而且,顧著《謝晉年譜》還是近現代以來唯一一部全面、系統、完備的中國電影家年譜。在這樣的比較視野中,“謝晉三部曲”的意義和價值無疑是顯見且獨樹一幟的。這首先就在于電影史學術方法與范式的開拓——其一,在中國電影史研究領域,“謝晉三部曲”開拓性地引入中國所獨有的樸學述史體裁和學術方法;其二,在謝晉專題研究領域,顧志坤創作了第一部評傳;其三,如上文所述,“謝晉三部曲”以樸學、史學、美學三種學術方法的互通、互映、互闡,以年譜、傳記、評傳的三位一體范式,實現了中國電影家專題研究的重要開拓。

      年譜圍繞謝晉的家世背景、成長經歷、教育狀況、人際關系、社會活動、電影創作、藝術成就、社會評價、影響與傳播等等諸多問題,將謝晉的個體生命與歷史時代相融合,全面還原了一代電影大師的生平事跡與藝術道路。作者也敏感于電影的集體性、工業化生產方式特征,年譜的資料挖掘與選擇在體現個體性同時,充分關注著謝晉的社會性活動才能及貢獻,為當下電影產業發展提供了全面豐富的有價值的鏡鑒。在考察謝晉電影活動的同時,作者的視野也拓展到不同時期時代潮流、社會文化與電影藝術的復雜關系。諸如《舞臺姐妹》的修改,《芙蓉鎮》的創作波折等等材料的挖掘爬梳,幕后故事的輯錄,是重要的電影史料。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市場環境下,在中國電影的商業化轉型過程中,謝晉做出的重要探索,年譜也都做出了彌足珍貴的客觀歷史呈現。有學者曾撰文提出:“從年譜學與影人年譜的角度進入中國電影史研究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不僅是為了在電影史研究中傳揚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以此克服當下學術領域里反復出現的主觀化和情緒化弊端,而且是為了以更加勤苦、謹嚴的姿態和客觀、翔實的方式進入中國電影的歷史現場和本土語境,在最大限度還原社會歷史面貌和體認影人生命軌跡的過程中,為中國的電影史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識積累和價值導向,并為重述中國電影史以及構建‘中國電影學派’奠定不可或缺的學術基礎?!保ɡ畹佬拢骸队叭四曜V與中國電影史研究》,《當代電影》2019年第1期)顧志坤編撰謝晉年譜,正是將年譜學開拓性引入電影史學、推動中國當代電影研究“歷史化”的先行實踐。

      影人即文人

      如果說年譜是白描敘錄的編年史,傳記則為更具文學色彩的生命史。顧志坤將他的謝晉傳記題名為“永不謝幕”,寄寓著作家對謝晉的深情緬懷,也傳達了無數謝晉電影觀眾的心聲。這是謝晉電影恒久藝術魅力與價值的形象譬喻,同時也是影人謝晉之藝術生命歷史的精警凝練。在傳記作家的筆下,謝晉的“永不謝幕”不僅是一種結果,更是一種進行時的生命抉擇與行動,是謝晉性格、謝晉情懷、謝晉精神的傳神寫照。

      謝晉性格是坦蕩赤誠、激情澎湃的,純粹甚至天真,這源自他對電影藝術的始終不改的赤子之心。謝晉性格又是嚴苛倔強的,這是他的藝術態度使然,他精益求精的鏡頭里容不下任何遺憾。《芙蓉鎮》外景地 的遴選,謝晉要 求“地 毯式地推進。找遍湖南,再找湘西,不要受地區限制,影片中的典型環境要高于小說,只要有湖南特色就是成功?!庇谑菍ふ彝饩暗氐淖阚E遍及了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五省區的一百多個村鎮,行程一萬余里。他以滿腔熱情從影六十載,生命為電影而燃燒。

      謝晉情懷既是濟天下的家國情懷與時代關切,也是憫人生的人道主義和人性關懷,充滿愛、憐憫與人道理想。且不論撥亂反正、思想解放背景下“反思三部曲”的《天云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吨x晉傳》詳盡地記敘了紅色經典影片《紅色娘子軍》愛情戲刪減的細節。謝晉始終認為“吳瓊花對洪常青是非常、非常健康的愛情”,這是他對人性的細膩洞察。

      謝晉精神是電影藝術之愛、民族國家之愛相酵合而升華噴涌的藝術家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士的精神與現代知識分子的反思批判意識相融匯的現代文人精神。謝晉常常被視為主旋律電影的代表人物,其電影藝術始終與當代中國的時代主潮同頻共振,擔當起以電影闡釋時代、參與時代的藝術家使命。在電影藝術生涯的后期,謝晉拍攝了《最后的貴族》《清涼寺鐘聲》《老人與狗》,虛化了時代政治和社會背景,更多地表現對個體命運與人性人心的沉思乃至哲思。這其實是謝晉面對轉折新變的社會,對時代脈搏與旋律的一種特殊把握。90年代,中國電影在市場環境下開啟了商業化轉型。1989年 4月,謝晉在上海市政協會議上作了《勇敢地接受商品經濟的洗禮》的發言,正與他籌拍《最后的貴族》相同步。謝晉電影之“變法”,不僅是電影藝術片的先鋒實驗,同時也是基于電影產業變革而展開的國際化與商業模式的探索。不僅僅是電影作品本身,包括電影產業與商業的先鋒意識,這構成了與時俱進的謝晉精神的一個重要側面。

      歷史大傳與鄉音交響

      年譜好似一面歷史的鏡子,以敘錄方式攝取和映現謝晉的人生及其周邊;傳記是為謝晉造像——通過人與事的時空發掘,一筆一筆地完成由謝晉事跡、謝晉性格、謝晉情懷與謝晉精神構成的謝晉形象的立體雕像;而評傳則變換為一盞燈,進一步展開謝晉其人其事、其形其影的縱深透視。

      清代歷史學家章學誠在討論“以詩文論史”時說:“文集一人之史也。家史、國史與一代之史,亦將取以證焉。”(《文史通義·韓柳二先生年譜書后》)謝晉的歷史,當然不僅僅屬于他個人。謝晉的傳記與評傳都是雙重的,同時也是歷史的大傳。謝晉作為新中國電影大師、中國電影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構成了中國當代電影歷史進程中獨特且重要的篇章。而且,因為電影是現代社會最具影響力、傳播力的大眾文藝形態,中國當代電影的歷史,也必然成為折射當代中國歷史流動與文化變革的一個特殊窗口。謝晉曾自嘲說:“我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場風波’。”他為電影而燃燒的跌宕起伏的生命,他的生命中的激情與凝重、冰封與解凍、理想與現實、掌聲與質疑、榮光與遺憾,都成為了鮮活的歷史坐標與見證。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