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劉克中《中國大港》讀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載道”
      來源:文學報 | 蔣應紅  2024年06月02日09:49

      《中國大港》以地域文化特性塑造人物性格,以“博物”敘事為我們打開了認識海洋的視界,以日常生活敘事為手段完成了宏大敘事的“載道”目的,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新思路,積累了新經驗。

      文學涉足海洋的同時,海洋也在拓展著文學的書寫版圖,在這個角度而言,劉克中的長篇新作——《中國大港》無疑是一次對海洋的“探險”,其之于“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問題,在人物塑造、博物書寫、宏大敘事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積累了新經驗。

      《中國大港》以寧波舟山港的現(xiàn)代化建設曲折歷程為原型,藝術化再現(xiàn)了以寧五洲、姚四海、羅子坤、寧海樓、姚江河、徐正生、梁云霄、姚子期、寧霞等為代表的三代人鍛造國之重器——海港的“擘畫史、奮斗史、精神史”。小說人物塑造元氣飽滿,表現(xiàn)在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充盈著斬風劈浪的豪俠之氣,從文學地理學角度,是因為浙江臨海,海岸線綿延6400多公里,其中河流縱橫,湖泊星布。生活在這里的人,天性中帶有乘風破浪、急流勇退的膽識和魄力。

      “形生勢成,始末相承”,小說中,劉克中準確捕捉到人們的這種因地理而形成的地域性格,并有機融入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從而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這一經驗再一次告訴我們,小說是有地域界限的,人物的塑造,除了要表現(xiàn)出其個性的一面,還要兼顧因地域文化而形成的性格共性,這樣才能在共時性和歷時性的“坐標點”上更容易塑造出典型的符合地域文化的文學形象。

      這部小說也顯然具備“博物”敘事的特點。它的“博物”表現(xiàn)首先就是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臨海生物資源的豐富多彩。作者通過梁云霄在釣場兼職、水下測繪等情節(jié)為我們架起了一臺觀察海洋世界的攝像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而五彩繽紛的水下世界,如梁云霄與姚子期有一次在一起搜集海底資料時,梁云霄用微型水下攝像機記錄的場景是“下午五點,深水中的珍貴物種和大型魚類也開始下潛,這里跟賈山的潛釣場不同,是深水魚類的天堂,各種魚在暗礁、水草、湖泊間往返穿梭”。此外,在敘事的過程中,作者多次事無巨細地介紹了海撈、海釣、潛泳等常識,讓讀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另外,通過丁春草、姚四海、寧霞、吳嬸等視角,作者將漁民的民間信仰、飲食、居住、交通、生產方式等騰挪出來,讓我們看到了與農耕文明相異的漁業(yè)文化下的另一重煙火世相。而通過寧五洲、胡彪、賀大年等海港工人的視角,作者介紹了關于港口工作的技能、設備等,讓我們對“海港”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拋卻小說的故事因素,我們將這部小說視為一本了解海洋、海港、漁業(yè)等的科普讀物,也有其可圈可點之處。

      如果從書寫內容而言,《中國大港》顯然屬于宏大敘事。在新的時代背景中,宏大敘事已經從上世紀反映民族存亡、歷史變革、社會運動等主題和類型化的寫作模式中解放出來,逐步吸取日常生活敘事、個體情感體驗敘事的經驗并與之融合,形成了以日常生活敘事、個體情感體驗敘事為外在表現(xiàn)來反應社會歷史、政治經濟等重大方面的變革和發(fā)展,從而避免了慣常宏大敘事中出現(xiàn)的“假大空”“高大全”的說教弊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xiàn)“載道”的目的。

      《中國大港》的寫作策略就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國家大力發(fā)展海洋經濟的戰(zhàn)略藍圖與規(guī)劃建設世界一流現(xiàn)代化港口的目標融匯于普通人的生活史、成長史中,草蛇灰線,舉重若輕,讓我們共情于他們悲歡離合的人生遭遇的同時,體會到中國發(fā)展海洋經濟、自主建設現(xiàn)代化港口的艱難歷程。

      《中國大港》也涉及到了官場,但與我們常見的官場小說不同的是,其中的官場人物之間的主要矛盾點不是圍繞職位晉升、利益爭奪、正與邪的較量而展開的,徐正生、周曉乙、鐘立達、顏輝、李子木等人之間的相互掣肘主要集中在項目落實、政策支持、規(guī)劃爭議等方面,在矛盾的激發(fā)點上,我們看到的不是爾虞我詐,而更多表現(xiàn)出的是舍己為公的爭先恐后勁頭。此外,作者將丁春草、寧霞、賈玲等“小人物”的生活遭遇與“官場、商場、學場”相勾連,進一步消解了宏大敘事僵化的說教方式,借助日常生活敘事、個體情感體驗敘事,讓“宏大敘事”軟著陸、接地氣、通俗化。

      不言而喻,自新世紀初以來,以舟山港為代表的沿海港口的發(fā)展都得益于國家發(fā)展海洋經濟的戰(zhàn)略布局,不管是資金扶持,還是政策規(guī)劃,都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中國大港》對此并沒有進行 正面的、教條式的羅列,而是將這些政策、方針、計劃等“隱入”小說所虛構的項目課題名稱、論文選題、會議議題、論壇主題等形式中,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依次“點綴”其中,為我們再現(xiàn)了舟山港在落實“大力發(fā)展海洋經濟”重大戰(zhàn)略思想的曲折過程。如小說中提到的羅子坤教授的DHDG課題組、寧州國際港口深水泊位論壇、“省委領導”提出的《關于推進寧州、海山港口一體化及東海港口一體化的幾點想法》、“大陸連島”工程、“海上絲路”國際航運峰會上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報告》《國際航道全球港口發(fā)展報告》《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等等。正是在文本內部嵌入了這些符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課題、計劃、方案、報告等,作者順利完成了文本的藝術建構。

      總之,《中國大港》以地域文化特性塑造人物性格,以“博物”敘事為我們打開了認識海洋的視界,以日常生活敘事、個體情感體驗敘事為手段完成了宏大敘事的“載道”目的,這是其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為我們提供的新思路,積累的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