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童心宇宙 促進健康成長 讓兒童電影和兒童觀眾互相“找到”
《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海報。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5月25日,國產兒童奇幻喜劇片《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公映,為影院增添了節日氛圍。優秀的電影生動、直觀、感染力強,為少年兒童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一部好的電影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兒童電影的發展尤為重要。
在改革中成長
2003年12月,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不久后的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兒童影視作品的創作生產,積極扶持國產動畫片的創作、制作和播出,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少年兒童電影發行、放映新路等。20年來,兒童電影在生產創作、宣傳發行、放映傳播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
在頂層設計方面,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通過出政策、撥資金、辦節獎等方式,促進兒童電影發展。2004年起,除出臺文化產業和電影產業等宏觀政策外,《關于資助兒童題材、農村題材影片的實施細則》等專門性政策是優秀兒童影片創作生產的主要保障。1991年以來,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和電影精品專項資金中有專門的列支,用于資助兒童電影的制作、宣傳和發行。中國電影華表獎設“優秀少兒題材影片”,中國電影金雞獎設“最佳兒童片”,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設“最佳動畫片”和“最佳動畫短片”,此外還有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等,多方鼓勵優秀兒童電影創作。
在生產創作方面,兒童電影的創作水準隨電影業發展大幅提升,精品佳作不斷涌現。產量持續穩定,保持約50部兒童片、約40部動畫片的年產量;出品方除了國有電影制片機構,如生產《》的天山電影制片廠、生產中法合拍片《夜鶯》的廣西電影集團之外,大量民營企業也參與其中;類型求新求變,如“兒童+體育”的紀錄片《棒!少年》、故事片《屋頂足球》《會飛的葡萄》,“兒童+科幻”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兒童+動物”的《江米兒》《再見土撥鼠》等;體量上均衡發展,既有大IP、大制作,如動畫片《哪吒》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也有原創單本動畫,如《茶啊二中》等;人才方面著重培養新人,如霍猛、陳穎心、王麗娜和藏族導演拉華加、蒙古族導演呼可夫、達斡爾族導演彼列楊·明華等。其中,少數民族題材兒童電影的創作尤其令人驚喜,如《小馬鞭》《第一次的離別》《旺扎的雨靴》《少年桑吉》《阿莫阿依》等。
《小馬鞭》海報。
在宣傳發行方面,經過多年摸索,兒童電影已構建起城市影院市場、專業化電視頻道播出、流媒體點播、公益放映和專題展映等渠道,層次豐富、形式靈活,為大量兒童電影提供了面世的機會和平臺。幾乎每年都有逾50部兒童電影進入影院,如已公映10部的《熊出沒》系列電影是春節檔“常青樹”。各地也自主開展了兒童電影相關活動,如2010年成立的陜西勵志校園數字院線,是陜西省中小學影視教育服務的抓手;2021年,湖南省在全省中小學開展的“光影育人”活動,發揮了影視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價值。此外,專門化的展映活動也是管窺兒童電影發展水平的窗口,如創辦于1989年的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已舉辦5屆的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已舉辦20屆的北京青少年公益電影節、已舉辦23屆的成都兒童電影周等。
在放映傳播方面,近年來,兒童電影在市場上屢創佳績。如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高達50.35億元,位列中國影史票房前茅;《熊出沒》系列10部影片已成功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羅小黑戰記》不僅在國內獲得3.15億元票房,而且在動畫強國日本獲得5.6億日元票房,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海外票房紀錄。
《熊出沒之伴我“熊芯”》海報。
使命與挑戰并存
運用優秀影片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素質教育和美育教育,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是兒童電影的天然使命。不僅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當下的兒童觀眾與家長而言,兒童電影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電影治療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藝術治療形式之一,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尤其重要。一些研究者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上采用了電影作教材,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療愈心理創傷、促進身心健康等有明確效果。
相比文字,視覺傳達更易于被少兒觀眾接受。近年來,視覺藝術的高速發展和視頻傳播環境的日新月異,也使更多的少兒對電影產生了求知欲、參與欲和創作欲。近年來,一些單位舉辦了面向少年兒童的微電影、電影劇本創作和電影配音比賽,一些中學開辦了電影專修課程,更多的少兒拿起手機,運用剪輯設備,開始稚嫩的電影探索。
2022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0—14歲人口超過2.53億,少兒觀影一般都有家長陪同。這些兒童和家長觀眾不僅是當下的文化消費生力軍,其審美需求也將影響中國大視聽產業發展環境和中國文化形態。
當前,兒童電影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兒童電影與兒童觀眾及其家長難以相互“找到”。許多兒童電影是低成本的小制作,宣傳和發行能力有限,市場競爭能力一般,一些影院很難給兒童電影更多排映空間。而家長和兒童相關信息儲備不足,很難主動接觸到更多的電影信息。
此外,少年兒童求知欲強,要學習的課內外知識很多。當前,少年兒童獲取知識和提升藝術修養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電影不一定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渠道。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是家長幫助兒童選擇電影時需要考慮的。
形成良性循環
如何讓兒童觀眾及時、快速地對兒童電影進行反饋,使制片方和創作者得到正向激勵,由此提升兒童電影創作質量和生產數量,形成良性循環?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是疏通商業放映渠道。讓影院有更大動力放映兒童電影,其實質是讓影院有更高的上座率。有些影院的做法值得借鑒,如一些影院設有專門的兒童影廳,色彩明亮活潑,布置了海洋球、滑梯、氣球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設施,影廳外有兒童活動區等個性化服務。還有的影院針對一些兒童影片專門做了主題設計,很受少兒喜愛。江蘇等地還推行過憑學生證、中考準考證觀影打折等活動,吸引了不少少兒觀眾。
二是提升公益放映質量。管理部門將保障中小學生觀賞優秀影片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對兒童觀眾而言,校園院線、校園流動數字電影放映、社區公益放映等都是持久有效、輻射力強的觀影渠道。中影校園影視公益服務平臺、上海市校園電影院線等在解決中小學校園觀影瓶頸問題方面先行先試,成效明顯,可在有條件的地方加大推廣力度。
三是增加放映附加值。兒童觀影與成人不同,他們對影片的理解可能不夠充分,但往往對影片背后的知識充滿好奇心。因此,片方和影院應勤勉不怠,一起做好分線發行、分眾發行工作。專題展映、組織包場、假日折扣等活動,都有助于兒童電影獲得更多上映空間。今年上半年,成都、北京的一些影院在排映兒童影片時,專門組織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藝術家導賞,每次都幾乎滿場。2023年以來,湖南推出“周末一起看電影”活動,請省內作家帶領孩子們一起觀看《長安三萬里》等電影并進行映后分享,家長和孩子們反響非常熱烈。這些有益嘗試值得推廣。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級編輯)
本文配圖均由淘票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