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劇《草房子》:青春做伴好還鄉
      來源:文藝報  | 姚蘇平  2024年05月27日14:33

      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如何凝萃原著精華、引發觀眾共鳴,是極具挑戰的工作。由南通·通州“童聲里的中國”少兒藝術創研活動基地與江蘇省兒童藝術劇院聯合出品的兒童劇《草房子》就是這樣一部吸引了筆者目光的對文學原著改編堪稱自然、成功的舞臺劇作品。

      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共有9章,講述了鄉土田園“油麻地”禿鶴、紙月、秦大奶奶、白雀、杜小康、細馬、桑桑等孩子和老師的故事。兒童劇《草房子》則選取了3個人物故事:“禿鶴不是一只鶴”(禿鶴參加匯操和排戲的起伏)、“沉默的大紅門”(杜小康家道中落后的努力)、“天空的花環”(桑桑生病后的沮喪和父親的堅持),將原著小說的精髓以舞臺藝術的方式充分呈現出來。曹文軒的小說文字是古典優雅的,作品第一章“禿鶴”的第一句話這樣寫道:“禿鶴與桑桑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六年級,都是同班同學。”整個作品如“屏風”般依次展現了生活在油麻地的人們的生活經歷,由此折射出人物的生命悲欣和精神品質。

      兒童劇《草房子》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一開場是桑桑將隨著調任到其他學校當校長的爸爸離開油麻地小學。他戀戀不舍地回望舞臺中央,舞臺的敘事結構隨即采用了同場“再現”的方式,讓桑桑的凝望迅速穿回到曾經和同學們親密無間的嬉戲玩耍中。桑校長提出了全體學生要以學校榮譽為頭等大事的要求,甚至婉拒了“瘌痢頭”的陸鶴(綽號“禿鶴”)參加匯操的請求。盡管禿鶴最終獲得校長特批參加匯操表演,但是桑桑等小伙伴們“擊鼓傳花”式拋擲帽子的戲弄徹底惹怒了禿鶴,他在匯報表演時大鬧現場,也因此進一步加深了和同學間的隔閡,直到他毛遂自薦飾演“楊大禿瓢”,為學校贏得了榮譽,這隔閡也渙然冰消。整個劇作情節與原著基本一致,但又在“像與不像”之間巧妙轉換。比如原著中禿鶴在演出成功后躲到水碼頭一個人痛哭,而劇中讓所有同學喜極而泣、彼此和解。這樣的處理,能夠最大化地釋放舞臺劇的表現力,更具有爆發力、感染力。

      總體來看,該劇的故事銜接自然,同時又將原著中的精彩片段做了更具舞臺表現力的改編。如家境富裕的杜小康騎著嶄新閃亮的自行車出場,而桑桑在另一個聚光燈下獨白,表達他的嫉妒;又如孩子們在不同閃現的聚光燈下商量著選誰做班長,等到唱票的時候,燈光隨著唱票的節奏閃動,桑桑的面部表情、情緒化的肢體動作也隨之發生變化。此時還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桑桑和杜小康票數一樣,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票是紙月投給了杜小康;而在原著中是杜小康落選了。當然舞臺劇最集中表現的是杜小康家道中落后的樂觀堅強。他先是陪著父親去遙遠的湖泊放養鴨子,將鴨子喚作“桑桑”等同學的名字,指揮著“桑桑”(鴨子)們排隊型、上課……從中令觀眾感受到悲憫中的幽默、幽默中的悲憫。在鴨群傾覆后,他將僅有的一籃雙黃蛋送給了桑桑,從此開始擺攤賣貨。杜小康從嬌生慣養的孩子,蛻變為勇敢、努力的家中主力。緊接著,桑校長發現桑桑竟然“偷”了獲獎得來的筆記本,盛怒之下揍了桑桑,卻引來了桑桑脖子劇烈的疼痛。原著中桑桑“偷”本子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在舞臺劇中是為了送給杜小康。此后,一心工作的校長爸爸走上了帶著桑桑四處求醫問藥的征途。劇中,他們前后三次看病的心情、狀態有著巨大差異。第一次桑校長安慰著惶恐的眾人,而桑桑享受著被愛和關心包圍的感覺。第二次桑校長得知是不治之癥后,一夜白頭,桑桑也驚恐地問著自己會不會死去,只有瘦弱的溫幼菊老師站出來,安撫著絕望的父子。第三次桑校長終于尋來了診治鼠瘡的秘方,而溫老師一邊講述著奶奶守護著年幼多病的自己長大,一邊為桑桑熬制七天的藥劑。當桑桑病愈時,眾人的歡欣鼓舞被“定格”了,時間再次回到了桑桑即將隨家人離開油麻地的那個“原點”。這是舞臺劇巧妙的、精心的閉環式設計,讓《草房子》的故事獲得一種致敬童年的雋永氣韻。

      作為一臺出色的兒童劇,《草房子》中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桑桑用旁白強調了“陸鶴是油麻地最英俊的孩子”“杜小康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紙月用獨白講述著她對桑桑、杜小康競爭關系的糾結;溫幼菊用獨白講述了“生命”的意義;尤其是紙月和溫幼菊的獨白,均是小說原著中的經典話語,通過兩位演員聲情并茂的表達,使原著中的經典片段得以濃墨重彩地呈現。與此同時,該劇的配樂、演唱、舞蹈、燈光等,都熨帖在情節和情緒表達中。3個主題都有不同的童謠式插曲,朗朗上口、韻味悠長。燈光隨著情節和人物情緒而變換色彩、閃動節奏、聚焦位置。舞蹈讓孩子們彼此原諒、相擁而泣,杜小康野外放鴨的苦中作樂、桑桑病重的惶恐無助等都獲得藝術性的升華。舞臺上不斷采用“定格”的方式,讓即將離開草房子的桑桑“出入”于自己的童年中,產生了戲中戲、景中景、情中情的多元效果。

      當然,作為舞臺劇的《草房子》又是簡樸、緊湊的,因為全體劇組成員的目的不是宏大奢華的再現,而是能夠用最精準高效的方式再現。希望能讓小說《草房子》以舞臺劇的形式走進無數鄉村學校,這也是無數熱愛《草房子》的讀者的共同心愿。

      (作者系江蘇省第二師范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