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名刊名社拓展計劃工作會議在京舉行
活動現場
5月21日,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名刊名社拓展計劃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作家出版社董事長、社長鮑堅,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胡軍、顏慧、王松出席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家文學名刊主編與出版社負責人作為代表參加會議。活動由鮑堅主持。
據介紹,“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自2022年8月初啟動,截至2024年5月20日,先后共計32部作品被納入計劃并重點推進。有31家刊社正式加入名刊名社拓展計劃,多家合作刊社積極申報選題,所推薦作品中納入重點推進作品行列的共計11部,占重點推進作品總數的35%,是“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作品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此外,作家出版社還建立由15位專家組成的評審組,采取專家交叉審讀與社內全面審讀相結合的方式審閱完稿作品,加強對作品文學性、藝術性的評審把關,遴選出符合要求的好作品。截至目前,“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已有《白洋淀上》《雪山大地》《莫道君行早》《熱雪》《芬芳》《花燈調》《霍林河的女人》《草木志》《金翅魚之歌》《蘋果紅了》等10部作品出版,已出版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雪山大地》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芬芳》入選2024年中國好書。新一批作品《天下良田》《春暖燕歸巢》《翠山情》《極頂》《洞庭人家》等也即將出版。
鮑堅表示,中國作協重視名刊名社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張宏森多次就名刊名社拓展計劃作出指示。該計劃自去年初設立以來,不僅為眾多刊物的相關作品提供重要的出版渠道,也擴展了“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征集優秀作品的平臺,在增強出版作品的社會傳播力和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希望各名刊名社進一步擴大選題范圍,繼續扎實抓好作品質量,多出成品和成果。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胡曉舟,百花文藝出版社、《小說月報》編輯室副主任齊紅霞,《鐘山》雜志社編輯部主任李祥,《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徐則臣在會上介紹相關圖書創作、出版經驗。
胡曉舟談到,作家應當在創作上有自我追求和思想,能夠從現代文明進程和新時代社會主義鄉村建設中回溯家鄉。唯有如此,才能寫出真正反映時代巨變、思想追求和鄉土情懷的優秀長篇小說。齊紅霞分享了三點關于《草木志》創作出版的經驗。首先要熟悉作家的創作現狀,提前與擅長相關題材創作的作家約稿;其次,注重紙媒和新媒體的融合,使作品的宣推多渠道傳播;第三,重視改稿會的積極作用。李祥則提議建立作者與批評家之間常態化、一對一交流的持續性反饋機制。此外,他認為文學編輯在選題策劃和導向中的作用應有所強化,啟迪作家深入生活、創新主題,讓作品真正深入生活肌理。徐則臣提出當下長篇小說過于冗長的問題。同時,他還強調作品要符合藝術創作規律,山鄉巨變主題的優秀作品應真實細膩地展現山鄉巨變中曲折的探索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復雜的人性和世道人心,聚焦山鄉巨變背景下人物的變化和成長。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監事長、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就改稿工作、相關作品的創作質量等交流意見。他們表示,通過名刊名社推薦和改稿會等舉措,創作計劃的作品質量都有較大提升。他們同時建議,作家在創作中應注意情節敘事的新穎,人物的典型性以及創作的真情實感等問題,避免題材的同質化、結構冗長、敘述拖沓等。
會上,安徽文藝出版社總編辦主任韓露、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社長陳波、《當代》雜志社主編徐晨亮、湖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譚菁菁、花山文藝出版社社長郝建國、《民族文學》雜志社主編陳亞軍、《十月》雜志社執行主編季亞婭、太白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戴笑諾、《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程紹武、《啄木鳥》雜志社主編楊桂峰等也就名刊名社拓展計劃推進工作建言獻策。大家談到,“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自啟動以來,挖掘和出版了一批有潛力的展現新時代農村風貌的作品,這不僅是對鄉村變遷的深入挖掘和文學呈現,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學表達。希望作家在未來創作中更注重創新性,積極拓寬創作視野,避免長篇小說過于冗長。同時,出版社在“保量”的同時更要“保質”,豐富題材的門類和品種,進一步加強編輯與作者的聯系,注重作品的IP轉化、影視化等。
張亞麗作總結發言,并部署工作開展規劃。她表示,作家出版社將增強與各刊社之間的合作力度;希望各刊社繼續推動作家參與創作計劃的積極性;加強選題策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推薦作品質量;充分利用、提升改稿會的作用,做到因材施策、有的放矢;加強作品出版后的營銷宣傳,并推動跨界融合。
部分與會人員合影
(圖片由作家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