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95后作家天瑞說符長篇小說《我們生活在南京》獲第二屆科幻星球文學獎冠軍 科幻小說的獨特能力是什么
      來源:文匯報 | 天瑞說符 衛中  2024年04月30日07:23

       

      網絡作家天瑞說符(受訪者供圖)制圖:張繼

      對話嘉賓

      天瑞說符(網絡作家)衛中(本報記者)

      在不久前揭曉的第二屆科幻星球獎獲獎名單上,天瑞說符的《我們生活在南京》榮獲“文學獎冠軍·最佳科幻長篇小說”。小說以無線電技術這一專業設定推演出的“時光慢遞”作為故事發展和小說敘述的科技動力,講述了2019年的高中男生白楊與2040年的“最后一個人類”、十九歲女孩半夏共同拯救世界的故事,被評論家譽為“完成了硬核科幻與唯美故事的新科幻實驗”。而除了《我們生活在南京》之外,天瑞說符的《泰坦無人聲》《死在火星上》及最新作品《保衛南山公園》亦頗受讀者的關注和喜愛。

      據《2024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科幻閱讀產業營收31.7億元,同比增長4.3%,科幻紙質圖書市場逐漸回暖,科幻新書碼洋同比增長20%。在科幻文學質、量齊飛的當下,文匯報記者對話天瑞說符,探討關于中國科幻小說發展現狀及個人寫作中的一些思考。

      記者:曾經,一些評論者認為不少網文界的科幻小說只是包裹著“科幻”外衣的游戲、末日打怪等等類型文學。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涌現出來。評論家桫欏認為科幻文學的流行,是我國科技實力突飛猛進的結果,其中展現出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形象,使其成為彰顯中國審美、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載體。你對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現狀有何看法?

      天瑞說符:在我看來,中國科幻文學寫作最需要加強的是與讀者的接觸。相對其他類別,大多數科幻作品呈現出來的狀態,讓很多人以為科幻小說“門檻高”,我認為不應該如此,這是個缺點。網文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能跟讀者面對面,讀者反饋非常迅速且直接。有很多數據是可以用來分析的。

      同時,我希望讀者能對國內的科幻文學更加包容,不再糾結于“真偽科幻”的問題,我的整體態度還是有容乃大,越強大的主體,越具有包容能力,什么時候國內科幻不再糾結什么“真偽科幻”問題,那才是國內科幻真正強大的一天。

      記者:作為一名95后青年作家,你從十幾歲開始寫作到25歲起筆《我們生活在南京》,在硬科幻的科技含量以及軟科幻的人文思考雙向表現出色,很多年輕讀者甚至將你與作家劉慈欣相提并論。你對個人寫作定位和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思考?

      天瑞說符:我目前的個人定位和計劃仍然是繼續深耕網絡文學領域。我認為自己的作品既包含嚴謹的科技含量,也注重劇情和文筆的打磨,力求在硬科幻和軟科幻之間找到平衡。在發展方向上,我希望能夠不斷探索新的科幻題材和寫作手法,為讀者帶來更加精彩的作品。

      在我眼中,劉慈欣的才情堪稱無雙。一般而言,科幻小說往往從一處獨特的創意出發,通過巧妙的想象,構建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然而,這樣的故事篇幅有限,僅能形成幾萬字的短篇小說。而長篇科幻小說則更側重于文學的深度與廣度,聚焦于人物塑造、劇情發展,或許是偵探懸疑的緊張刺激,或許是情感歷史的深沉厚重,科幻元素在其中更多地扮演著背景的角色。大劉打破了這兩種傳統的創作模式,在他的長篇科幻巨著里,每一個點足以單獨發展成為一部小說,而這些密集而豐富的點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建了一個宏大而復雜的科幻世界。這樣的深度和廣度,無疑需要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深厚積累和卓越才華。

      記者: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我們生活在南京》近期公布了海報,引起廣泛關注。有評論認為你的作品在文本中的分鏡頭表達手法具有強烈的畫面感,非常適合IP影視化。此外,你在創作過程中與讀者保持了一定的互動。請問這種網絡時代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強互動關系對文學創作者來說帶來了哪些變化?

      天瑞說符:與讀者的強互動是網絡文學的根本特征之一,但它有利有弊,一方面對讀者與市場的天然貼近是網文作者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讀者對創作的巨大影響也是此前所有文學類型當中從未有過的,如何處理與讀者的關系是網文作者必修課,但需要強調的是,當年我在連載《泰坦無人聲》的過程當中與讀者“斗智斗勇”的創作方式,如今回看,是絕對錯誤的——讀者的反饋當然是要參考的,我每天都會看,但教訓就是“看是可以的,但你不能聽他們的”。我也說過,“不完美”也是網文的特性之一,它在連載過程中導致的粗糙和不完美,也是這個類型文學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記者:你的作品中經常將人類世界置于灰敗色調的末日背景中,但男女主角卻展現出青春美好的人性光輝。請問這些作品的創作靈感和動因是什么?你希望向讀者傳遞什么樣的理念?

      天瑞說符:網文作為一種“服務型”文學創作,出發點可能是作者個人內心世界,但最終抵達的往往是讀者市場的最大需求。塑造一個讀者喜歡的角色,是網文創作的目的之一。

      記者:有評論家認為,科幻流行是我國科技實力突飛猛進的結果。這是不是意味著科幻小說應該領先于科學進步并為科學提供發展方向?如果科幻作者因為缺乏理工科知識素養,有可能導致“科幻”變“魔幻”的情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天瑞說符:我認為科幻小說并不一定要領先于科學進步、為科學提供發展方向,也不能直接影響或促進現實世界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最頂尖的科幻作家,往往會從最頂尖的科學家那里獲取創作素材——科幻文學本身并無預言未來的功用,也不承擔這個義務和責任。

      科幻文學的獨特能力,是以通俗易懂的普及化方式,塑造大眾群體對技術或者未來的整體認知,以此來間接地影響技術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