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清溪村紀事 無窮詩意,就在青山綠水間
      來源:文藝報 | 康春華  2024年04月08日07:52

      清溪村不僅是周立波筆下如火如荼進行生產建設的“山鄉”,更是將文學精神融入村莊建設的“新山鄉”。漫步在這里,隨處可見文學的元素。

      詩歌在哪里?在樓梯間,在竹林里,在小溪旁的草叢里,也在白墻黑瓦的民居間。兩百多米的《山鄉巨變》連環畫長廊,幾十處復原周立波小說場景的立體雕塑、實景造型,在青山碧水的映襯之下,讓文學之景“活”了起來,也潤物無聲地流動了起來。

      早春三月,劉慈欣書屋前的菜畦里,油菜花剛剛吐蕊,嫩綠的卷心菜上還掛著朝露。書屋左邊印著大大的一句話:“宇宙那么大,如果把思想只糾纏在人類身上,就太無趣了。”這一下子將人的思緒從方寸咫尺的小菜畦帶入宇宙浩瀚星空。踏進書屋,迎面而來就是充滿科幻感的LED魔方和立柱,以科技的酷炫和想象力向游覽者發出召喚。喜愛科幻的大小讀者可以在像太空艙一樣的閱讀區飽覽劉慈欣的系列作品,也能以新潮的方式在電子閱讀屏前揮手翻閱科幻小說。

      除了獨特的微縮景觀陳列和舒適愜意的閱讀空間,清溪農家書屋也兼具視聽室、電子閱讀架、觀影互動裝置等高科技設備。一座書屋構成了一個高度濃縮的文學景觀世界:艾青書屋講述一位作家對土地如何“愛得深沉”,阿來書屋充滿著藏地風情,梁曉聲書屋以影視劇照、老物件、舊版書籍等復刻了知青年代的風土人情,張煒書屋映照著沙灘貝殼、碧海藍天,曹文軒書屋里有活靈活現的草房子,劉醒龍書屋則極富江南樓閣之美……這些錯落有致地分散在村里的作家書屋,以一屋一造景、一屋一風格,生動呈現了文學世界的斑斕風姿。

      在清溪村漫步,游客隨時都能與一句句沁人心脾的詩句打個照面,與一句句啟迪人心的哲思相遇,更與一位位神交已久的當代經典作家相逢。入村如入畫,文學的雋永,與溪流、稻田、油菜花地、民居構成聲色交融的整體,自然之美變得深邃,文學則變得具體可感。和諧大美的文學鄉村,誠哉斯言。

      充滿設計感的農家書屋、雅致的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恢宏的清溪劇院,還有散布在田野村落里的各處文學造景……這些文學的“活態化”樣本,共同構成了清溪村作為文學村莊的地標。它們是清溪村惠農助農的精神文化休閑場所,更是探索以文學之力賦能鄉村振興的“試驗田”。俯拾即是的文學元素,如同星星點點的光,見證了一個村莊的過去,也照亮了她充滿生機的現在與未來。

      當快節奏的生活擠壓著人們的閱讀時間,當嚴肅文學在茫茫人海里“尋親”,許多人在問,文學到底在哪里?倘若來到清溪村,你一定會感悟到,其實不用問文學在哪里——文學就在田埂地頭,在青翠蒼山間,在人們日用而不知的生活里。

      周立波曾說:“文學的園土是在人民生活里。作家必須長期扎根在生活的肥土里邊,才會有出息。”昔日的清溪村,因周立波的書寫和實踐,成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根據地;而今的清溪村,文學、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鄉村建設有了嶄新面貌,鄉村文明發展也擁有了新的可能性。文學引流、文化賦能,作家精神與文學傳統、田園生態與現代農旅產業的有機結合,“文學+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既能讓本地群眾在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也能讓四面八方而來的游客徜徉在山水田園間,深受文學、文化與文明的精神滋養。文學由此成為聯系鄉村精神風貌、文明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紐帶。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不僅要看得見、摸得著,也得要活起來。從60多年前《山鄉巨變》所徐徐展開的壯美畫卷,到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全新面貌,來來往往的游客和年輕學子能從這一系列的文學地標中目睹一座山村的蝶變,感悟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傳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