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棵:在兒童文學中厚植家國情懷
“這片古老大地上清幽、寧靜的鄉村夜晚,像一本樂譜,里面裝點著數不清自帶樂感的小聲音,那是人世的低語或吟唱……”在中國南方的平原上,水鄉人家的日常生活圖景正徐徐展開。當這樣美好的景象被戰爭打破,人們又該如何做呢?
作家王棵在新作《蘆哨聲聲》中,描寫了女孩多魚和弟弟來金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中華兒女的勇毅力量和堅韌抗爭,引導著兒童在當下的和平年代也依然銘記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辛歲月,厚植家國情懷,獲得積極向上的成長力量。
充分準備,以更加自信的心態進行創作
在做影視編劇的8年時間里,王棵接觸的許多項目都是關于抗戰時期的故事。因此,從2008年到2016年,王棵看了許多與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為他之后關于抗戰文學的創作奠定了基礎。“作為作家,對一件事情有了豐富的了解和理解后,就很想通過文學創作的方式進行實踐。”2017年,王棵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中篇小說《在水之涘》,他將家鄉江蘇南通的鄉村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把它放置于抗日戰爭的背景下。這是王棵第一次在抗日戰爭這個題材上的文學實踐。
從2018年起,王棵就想要以家鄉南通為背景,創作一部抗戰題材的長篇小說,并開始查閱與南通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同時他在研究兒童文學,興趣點也放在兒童文學上。“在2022年下半年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這個創作規劃充滿了創作的激情,也有信心。”于是,王棵采用兒童小說的形式,來完成這次抗戰題材的文學書寫實踐,創作了《蘆哨聲聲》。
不同于以往的現實題材的兒童文學,《蘆哨聲聲》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這是王棵在兒童文學上的一次新的嘗試。從這部小說的醞釀、創意的尋找,再到正式的創作,王棵用了幾年的時間。加之寫的事情發生在自己沒有經歷過的年代,王棵還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也許是因為準備時間很長,王棵創作這部小說時,有一種瓜熟蒂落、不吐不快的感覺。
充分的準備工作,外加更多對兒童文學的研究,使王棵在創作心態上更加自信、篤定,《蘆哨聲聲》的創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化抗戰,在方言俚語中感受文化自信
抗戰題材的文學作品有不少經典著作,在這么多好的作品中,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王棵想要找一個新穎的切入點,于是專門從“文化抗戰”這個角度來書寫抗日戰爭。
“日軍的入侵分為武裝入侵和文化入侵,文化抗戰本身就是抗日戰爭中的不可忽視的事實存在。”他提到,侵華日軍中有一個組織,叫宣撫班,是專門謀劃、實施文化入侵的,在日軍中專門負責針對中國人民的思想宣傳戰。在這個層面上的戰爭,叫做心戰,從事相關工作的日軍人員則被稱為心戰特務。在看了一些關于心戰特務的資料后,王棵在《蘆哨聲聲》中塑造了一個狡詐的心戰特務的形象。
“對抗日軍的文化入侵,當時的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他們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是王棵把“文化抗戰”作為這部作品切入點的一個深刻原因。同時,“文化入侵”存在于任何時代,因此“文化抗戰”的當代性便讓這部作品有了現實意義,這是王棵選擇“文化抗戰”作為這部兒童小說的切入點的另一個原因。
王棵認為,這部書寫文化抗戰的小說,就是一場針對母語的保衛戰。小說中,日軍在淪陷區辦日語學校,教中國孩子日語、唱日本歌,而故事里的中國人用他們的勇敢和智慧,堅決抵制日軍在本地創辦日語學校。這是小說的核心情節,因此,必然會有大量內容是關于語言的。考慮到當時的社會實情,廣大鄉村地區的人受教育程度是不高的,甚至上過學的人也不多,那么小說中的村民說“官話”也就不太現實了。他認為,如果讓村民用“官話”交流,小說就會顯得有點生硬。這樣一來,出于對現實情況的考慮,他在小說中加入了方言俚語。
當然,方言俚語的使用也有情感層面上的原因。南通地區的方言是十分豐富、復雜的,方言中有非常深刻的文化,而現在孩子中間不太流行講方言了,方言的流失令王棵感到可惜。因此,他說道:“我也很想通過自己的創作,讓大家更加關注方言,更愛自己的方言。”
在創作中堅持“兒童本位”
按照王棵的理解,在創作兒童文學的整個過程中,從構思到正式進入創作,作家心里都要裝著孩子。
對于兒童文學的創作,王棵有自己的方法。“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會想象我的面前,一直站著一個具體的幾歲、幾年級的孩子,他在監督我,我寫每一段話,都會向假想中的這個孩子默念一遍,直到我認為,他聽得懂我的這段講述、對我的這段講述感興趣,我才會進入下一段。”
在創作過程中,王棵也一直堅持“兒童本位”的理念。《蘆哨聲聲》作為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是一部給孩子看的小說,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比不上成人的,即使是正常的普通話表述,作家都要加以思考,使其更加淺顯易懂,何況這部小說中還運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語。所以,出于對小讀者理解能力的思考,王棵在創作時改變了一些表述方式。
比如寫到某些段落時,王棵會覺得用人物對話來完成這段寫作任務,效果會更生動、更飽滿、更有意思,但想到對話中會出現大量方言俚語,給小讀者帶來很大的理解難度,他就會減少對話,甚至不用對話,而是用“講”的方式,把這段內容寫出來。如何用極少的對話或者用“講”的方式寫出同樣的效果,成為了王棵費盡思量的內容。即使這樣做有難度,但為了讓小讀者更好理解,這個難度也是可以克服的。
《蘆哨聲聲》是一部關于抗日戰爭的小說,就必然會涉及到對于戰爭的書寫。作品中的一些關于戰爭的段落,王棵特意沒有進行正面描寫,而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了處理。從側面去描寫,可以避免去赤裸裸地描寫戰爭中血腥的場景、黑暗的人性,引起兒童的不適。此外,王棵對戰爭下的日常生活圖景的描繪,展現出了秀麗的江南風光,充滿童趣的兒童生活細節也縮減了小讀者與書中人物的距離感。
“我相信,任何一個寫兒童文學的作家,無論他以前是不是兒童文學作家,當他開始寫兒童文學的時候,他一定是堅持兒童本位的,他一定是以一顆赤子之心,去為孩子寫作的。”王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