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禮物
你知道天堂鳥嗎?生物百科會告訴我們,天堂鳥可以指一種動物,一種棲居熱帶、體態華美的鳥;也可以指一種植物,一種形似天堂鳥的花。科學知識教人區分什么是鳥、什么是花,但是孩子,以我手寫我心、以我筆畫我心的孩子,常常不管這些:鳥中有花,花中有鳥,難道不可以嗎?詩里有畫,畫里有詩,又會怎么樣呢?于是,我們讀到了這幾行詩,它們出自3歲時的云栐諾之手:“我說,天堂鳥是神奇的鳥/天堂在地下,它在地下飛/穿過了地面,變成了花”(《天堂鳥》)。短短的詩行,長長的韻味;稚嫩的圖畫,新鮮的氣息。這就是《傾聽未來的聲音——優秀青少年詩選》給人的印象。
孩子的求知欲是格外旺盛的。因為這樣的緣故,他們的詩歌常常洋溢著探索世界的熱情。在某個稀松平常的夏日里,太陽安靜地東升西落,風也一如既往地吹,而他們卻驚奇地發現,“白天/太陽和風打架/太陽贏了/后來/到了晚上/風贏了”(《夏日》)。夏風不怕太陽,據他們說,害怕太陽的是冬雪:“雪,給寒冷壯了膽,卻畏懼太陽/知道最糟糕的也終將過去/它會蜷縮成一個小球”(《雪》)。探索世界,哪怕只是探索身邊瑣細的事物,都足以讓人興奮許久。
孩子寫孩子的世界,再自然不過了,正如大人寫大人的世界一樣。然而,泰戈爾那首從大人視角寫孩子的名詩《金色花》啟發我們,角色互換未嘗不可,甚至別具意蘊。是的,有些通常屬于大人的話題,很巧妙地被孩子們寫進了詩,讓人不禁發出欣喜的感嘆。在他們筆下,關于生命流轉輪回的書寫尤為突出,“在伴著你的每一次大起大落后,/總能把你推向又一次高峰”(《哈,這人生》)。那么后來呢?“死亡之塔籠罩著我們/可怕而未知”,希望我們“重生化作一顆星星/在云層中閃爍/被人懷念和愛戴”(《來世之旅》)。他們寫這些詩的時候,可能還不明白何謂生命哲學,但顯而易見,詩里已經出現生命哲學的影子了。
孩子往往象征未來。“未來的聲音”蕓蕓,一絲一縷都是獨特的。這本書是孩子送給孩子的禮物,期待著喚起同齡人的共鳴,換來更多奇異的回響;當然,也是孩子送給大人的禮物。即便孩提時代已成過去,但不必懷疑,大人永遠有做孩子的權利,就像日耳曼民族把壽星稱作過“生日的孩子”,意為一年里總有一天要做孩子那樣。傾聽未來的聲音,總會有所收獲。
(《傾聽未來的聲音:優秀青少年詩選》艾琳/主編,王靜/副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