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揭曉《趕時間的人》《我在北京送快遞》入選年度作品
3月23日晚,第九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再度到來。本屆文學獎在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舉行,揭曉了年度作品、年度譯者、年度編輯、年度批評、年度旅行寫作、年度播客、年度書籍設計、年度新聲、年度青年作家、年度致敬的獲得者,向過去一年仍然懷抱希望,繼續為我們創造可能性的文化工作者們表達敬意。
本屆文學獎主題“可能的世界”取自單讀即將出版的楊瀟新作《可能的世界》。這本書記錄了楊瀟2010—2019十年間在國外旅行、訪學、短居的足跡,是一個擁抱世界的青年去現場,探尋可能性并且認識不可能性的歷程。
年度作品(原創、詩歌類)的獲獎作品包括《單讀33·多談談問題》吳琦主編,《風痕:我與性社會學互構》潘綏銘著,《趕時間的人:一個外賣員的詩》王計兵著,《我在北京送快遞》胡安焉著,《五四婚姻》孔慧怡著。
年度作品(譯介類)獲獎作品為:《季風之北,彩云之南: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因素》[新加坡]楊斌著 韓翔中譯;《將熟悉變為陌生:與齊格蒙特·鮑曼對談》[英]齊格蒙特·鮑曼 [瑞士]彼得·哈夫納著 王立秋譯;《森林如何思考:超越人類的人類學》[加拿大]愛德華多·科恩著 毛竹譯;《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美]杰瑪·哈特莉 著 洪慧芳 譯;《我是誰?:段義孚自傳》[美]段義孚 著 志丞 劉蘇 譯《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美]墨磊寧 著 張朋亮 譯。
年度譯者獲獎者是薛舟、徐麗紅,代表譯作包括《我們去摘玫瑰花:文貞姬詩選》《遠海》《對我無害之人》。在韓流來襲的風暴中,薛舟和徐麗紅伉儷如靈巧的舵手,帶領中文讀者穿過語言的邊界,將申京淑、金愛爛、具景美、文貞姬等韓國作家的作品納入視野,讓韓語文學被更多地閱讀與關注。
年度編輯由本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顧問、作家林白揭曉,獲獎者是來自世紀文景的陳歡歡。一本書的誕生需要多久,一個編輯能為此堅持多久,我們在2023年出版的《無盡的玩笑》一書中看到了編輯陳歡歡的答案。一位編輯用耐心和責任澆灌的做書生涯,超越了這一本大書,更是無盡的。
去年空缺的年度批評,今年由美國紐約大學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教授張旭東摘得,其獲獎作品為《雜文的自覺:魯迅文學的“第二次誕生”(1924—1927)》。在這部作品中,張旭東的分析將魯迅先生的雜文放在了宏觀的歷史文化圖景之中,以此為坐標原點,對“魯迅文學”和“新文學”這兩個重要理論概念進行了系統審視。
年度旅行寫作獲獎者是欒穎新,其獲獎作品是《那個蘋果也很好:在巴黎學會自由》,記錄了作者在巴黎求學期間的旅居見聞和生活隨感。人生的選擇多種多樣,這個世界也存在各式各樣的好。是這樣開闊、包容的心態,給了欒穎新勇氣和方法去體驗并記錄生活中每個細小的紋理。
此外,年度書籍設計獲獎者是汐和,年度播客獲獎者為禁止攜帶。年度新聲由學者、復旦大學教授陸曄揭曉,獲獎者是圖書品牌明室。
在頒獎現場,明室創始人、主編陳希穎做了題為“另一種聲音”的演講。她表達了對當下出版行業的擔憂,但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說這個世界最終呈現的音色,取決于每一個個人發出什么樣的聲音,那我希望,我認同的聲音能在所有聲音的總和中占據更大的比重。那些不認同的聲音不會消失,我只能增加自己的聲音。”
年度青年作家獲獎者是遠在他鄉的顏歌。書寫《平樂縣志》是她精神上的還鄉之旅。顏歌寫“平樂鎮”寫了十余載,這個擬態的故鄉安放了一位游子的鄉愁,更見證了一位作家的成長。在作為平樂鎮系列終篇的長篇小說《平樂縣志》中,她置身其中,動情于微末之人的迷失和掙扎,又保持著小說家的距離,用懷疑的、無奈的聲音保管了一代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