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海深處打撈故事,書寫雜糅了粗糲與柔情的城
“《誤入孤城》封面推薦語上,‘我很想寫一本完全以溫州為背景的書,像帕慕克寫伊斯坦布爾一樣’,陳河這句話證明了他在寫作上的世界眼光。一開始他要完成的就是在‘世界文學’的地理范圍內建立一個對標作品。有了世界眼光,有了對標的勇氣,這是在中國發現世界。”《十月》雜志執行主編季亞婭說。
陳河最新長篇小說《誤入孤城》近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分享會上,陳河、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作家喬葉、評論家季亞婭帶領讀者走進這座雜糅了粗糲與柔情的文學之城。
小說參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溫州舊報資料,神游百年前的偏僻孤城。主人公馬本德從來處來,復歸來處,結構渾成,頗見功力。人物與歷史相映照,從開放溫州海關,到電燈公司、汽車運輸公司、醫院等現代文明進入,小城地方特性摻雜了來自海上的開放性。敘事從空間到時間,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地方文明史探險地圖。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傳奇歷史為陳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但《誤入孤城》并沒有選擇從溫州人的視角看溫州,而是從西北漢子馬本德的際遇,看清末民初的歷史浮沉。翻閱浩繁的卷帙,陳河在史海深處打撈起一個個鮮活故事。
喬葉與陳河相識于2010年第一屆郁達夫小說獎。后為了寫好《甲骨時光》,陳河深扎民族地方志、遍歷河南風土的寫作準備讓喬葉動容。喬葉也曾到過《誤入孤城》中寫到的瑞安、礬晶山、金鄉衛等地。歷史與現實虛實交織帶來獨特的閱讀體驗。“在這段風云激蕩的歷史里,看到亂世里茫茫蒼蒼各種人、各種事件,看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層面,看到商人、普通民眾、外來者、軍人各階層在城市的集中展示。”
喬葉感慨,讀《誤入孤城》時感受到一種很強的現代性。“這其實很考驗作家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功力,還要看怎么用當代的眼光關照歷史,怎么用歷史映照當代。陳河在歷史領域里用文學方式做了說明,做了一份獨屬于他自己的說明,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陳河的寫作像微暗的火一樣,照亮了溫州前史,從這本書中會發現百年前這座城如此富有現代性,富有生機活力。”張莉認為,這種現代性包括書中人物生活觀念、生活方式上的現代性,還體現在對馬本德這一外來者、觀看者的文學處理,讓讀者跟隨馬本德帶著對世界的好奇看潘青禾,看何百涵。“陳河像一個畫家,把看起來在歷史塵埃中固定了的蛛絲馬跡用一種神奇的、文學性筆法一點點去點染、勾描,繪成了鮮活畫卷。”
在喬葉眼中,身處情感漩渦中的馬本德以非傳統方式處理著與潘青禾、遲玉蓮等人物之間的關系。“陳河處理情感的方式使我覺得陌生又新奇。小說里男女并沒有太多曖昧、糾纏和拉扯,基本上一眼即擊中,正如陳河說的‘像霍桑《紅字》’。”
談及小說中紛繁交疊的人物,陳河坦言最喜遲玉蓮。來自礬晶山的遲玉蓮早年喪夫,成為宗族首領,與馬本德有著鐫刻人心的愛恨情仇,最終以最悲壯形式帶著族人抗日救亡。張莉認為,陳河以現代性視野給予了女性充分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