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為共同富裕凝魂賦能 ——文學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系列評論之二
如果你透過無人機的鏡頭,向湖南益陽清溪村俯瞰,定會注意到清溪廣場上那座書卷造型的雕像,上面鐫刻有“山鄉巨變”四個大字。書卷下的群雕中,作家周立波坐在田間地頭,一手擁著孩子,一手握著鋼筆,與圍攏在他身邊的村民愉快交談。他們與成擔的谷子、成群的雞鴨、憨厚的水牛一起,共同構成一幅青山綠水、春播秋收、和諧幸福的美麗畫卷。
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的家鄉,對這座村莊而言,文學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標識。文學與農業、農村、農民在這里緊密結合,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新時代山鄉巨變,讓共同富裕的美好夢想一步步化為現實——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可持續綠色生態鏈被重建,恬靜美好的田園風光被重新尋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立波故里,文約清溪”的文旅品牌更加響亮,一應俱全的配套設施,成為游客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離家多年的游子返鄉投入建設,“家門口”就業和多元農旅業態實現農民增收……村民們不僅腰包鼓了起來,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眼里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文學責無旁貸、大有可為。當年,周立波在家鄉深入群眾,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從火熱的生活中汲取豐富的創作素材,留下厚重的文學傳統。如今,在中國作家協會的系統謀劃和大力推動下,清溪村以作家書屋、書香民宿等文化載體為抓手,有效激發農民致富的新活力,增加農民收入來源,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鄉村旅游業繁榮興旺,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雙贏。文化的多樣性、獨特性,又成為吸引優質資源和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兩者相得益彰,形成了良性循環,有助于鄉村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僅需要物質富裕,更意味著精神豐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也不斷增加。“百步之內皆有書香”的清溪村,作為文學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村莊樣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家們在這里實地考察,親眼目睹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嶄新風貌,感受中華大地的勃勃生機和百姓生活的煙火氣息,更加深刻地思考如何“將自己這滴水,融入時代和人民的江河”,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對當地村民而言,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身體力行參與到家鄉發展的各個方面,幸福感、獲得感和自豪感大幅增加,自身文化素養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這樣的共同富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裕,是物質與精神雙豐收、共促進的富裕。
今天,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史詩,正在寫下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文學賦能清溪村鄉村振興的成功實踐表明,文學不只是書架上的一本書、手機收藏夾里的一篇文章,更釋放著改變生活的巨大能量,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書寫著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奇跡,激蕩著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奮斗豪情。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各級作協組織和廣大作家要不斷探索文學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新途徑,打造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農民共同富裕協同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文學力量。
相關鏈接
讓文學之光輝映山鄉巨變新征程——文學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系列評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