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有畫意的小說
      來源:文匯報 | 蘇北  2024年02月05日08:18

      我讀汪曾祺小說《鑒賞家》,里面寫的季四太爺季匋民,我就想起汪先生本人。

      汪先生是有畫名的,他也想做一位畫家。他父親就是一個畫家。他十九歲去考西南聯大,汪先生曾說,如果考不上,他就準備去考國立美專。可是汪先生考上了,要是考不上,他就會上美專去,也許中國現代繪畫史上會多一位大師。

      《鑒賞家》的情節很簡單,講一個大畫家和一個送果子的小販的故事,它也是一個關于知音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俞伯牙與鐘子期,一個彈琴一個聽琴,演繹出一曲“高山流水”的深情。葉三雖然是一個水果小販,但他懂季匋民,懂他的畫。季匋民畫畫從不讓人看,但他可以讓葉三看,葉三對他的畫的贊賞,都是季匋民自己得意的地方。季匋民畫錯了荷花,葉三指了出來,季匋民就重畫一幅送給葉三,有時季匋民給葉三的畫不題上款,讓葉三可以去賣。葉三說,你的畫我都不賣。果然葉三死后,遵照他的遺囑,他的兒子把季匋民送的畫全部作陪葬了。

      汪曾祺先生是懂中國畫的。他寫這篇小說也是向宋元之后的中國文人畫致敬(他對中國古代的許多畫家都了解),也將他對中國水墨的理解傾注在了文中(包括技法)。比如寫季匋民畫墨荷、畫紫藤,這些汪先生都畫過,比如“紫藤里有風,花是亂的”,汪先生自己就畫過許多這種亂花的紫藤。

      汪先生在美國愛荷華訪問期間,曾有過一個題目為“我的創作生涯”的演講。他談到中國文學與繪畫關系時說,有些人說他的小說是詩化小說,他倒是希望有人說他的小說是有畫意的小說。

      這真是汪先生希望的,事實也是如此。汪先生的作品里確實充滿了畫意——中國水墨精神,中國畫的留白藝術。

      他在美國還看一些藝術館和博物館。在波士頓博物館他看到一幅宋徽宗摹張萱的《搗練圖》,佩服無比。他在一次談話中提到這幅畫,說,“那一根線,那么長,一筆下來,我恨不得給它磕個頭”。在小說中,汪先生寫季匋民畫墨荷參用了張大千,說“他畫的荷葉不勾筋,荷梗不點刺,且喜作長幅,荷梗甚長,一筆到底”。這都是汪先生自己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