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新志 文化盛舉 ——讀《古都·大同文化系列叢書》后記
聞夫城由史著,地以文傳。是以楊衒之記《伽藍》,見洛陽之興廢;酈道元《水經注》,知百川之源流。名揚汗青,譽標史冊。雖山川有陵谷之遷,世事多滄桑之變,千載以下,猶且歷述往事,澤被后昆,與日月而同輝,共江山而不朽。斯誠著書立說之楷模也。
吾鄉大同,中華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創自秦漢,盛于元魏,歷兩千三百年之建城史。其間之將軍戍邊,美人出塞,帝王霸業,平民苦辛,乃至商賈邊貿之經營,街市廟宇之更替,可謂多矣。惜乎其多闕諸史志,略于碑碣,遂使馮后之名,莫傳于今日;曇曜之事,不載乎昔年。考證者難尋其門,愛好者無由查閱,實為大同歷史之憾事。
癸卯之冬,乃有《古都·大同文化系列叢書》問世。一十二卷,合地支之數;一百萬字,實心血之文。甚可貴者,乃有掠影五千余幅,此皆編者鉤沉史籍,搜羅故物,遍訪遺跡,精心攝取也。以圖證文,以文注圖,千里江山,列于目下;百年歲月,示諸掌間,此則古人之弗得睹,舊志之不能見者也。
考其體例,舉凡一十二卷,條分縷析,目張綱舉。《老店字號》,記云中商賈之往事,寫古城店鋪之輝煌,上溯明清,下及當代,歷史遺跡,時代風潮,成敗興衰,實為龜鑒。《寺廟古建》,記佛道之廟宇,宗教之殿堂,寺懸恒山,太白留“壯觀”之字;窟開云岡,曇媚遺造像之篇。巨剎華嚴,古寺善化,瑰矣麗矣,妙哉奇哉。《街巷故事》,以史為經,以城為緯,達官顯貴之佚事,販夫走卒之傳說,市井百態,包羅萬有。《梨園史話》,且看生旦凈末;《行業印跡》,豈止士農工商。羅腔耍孩,曲中之鄉音未改,是則《非遺文化》之一角也。《老城古堡》,戰則紫塞之烽煙干戈;《邊貿互市》,和則邊關之茶馬絲綢。至于武靈騎射于趙地,京叔歸潛于渾源,書有雪庵之雄厚,官有栗公之賢能,是皆云中先賢,芳流百世,見載于《名人故事》。至于《民俗再現》《古韻清音》《大同老院》,亦各備佳處,茲不贅述。
主編崔銀,云中人也,慷慨有燕趙之風,曠達多邊塞之氣。情牽文字,雅愛詩書。少年負笈時,既著二十萬字之《尋夢》;及其長,創業三晉,壯游四海。經營余暇,桑梓之情未嘗釋也。每念及鄉園之風土人情,山河故跡,則思當以筆墨影像傳之后世。是故集二十載之功,合數十人之志,致力于大同歷史文化之輯錄編纂。其余編委,或為云中文壇之翹楚,或為平城史界之新秀,不計勞苦,各盡所長,寒暑推移,歲積月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叢書》方告于成。
書甫殺青,即獲美譽,論者咸謂此乃大同文化之盛舉也。崔君不伐其功,但言曰:“只為做點事,只愿為后人留些東西”。嗟乎!今世之所重者,多為勢位利祿也;所欲傳諸子孫者,多為錢財房舍也。而崔君以布衣之身,行立言之事,其去古人不遠矣。曹子桓所謂“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其是之謂乎?
今日吾鄉,將建文明之城市,文化之大同。《古都·大同文化系列叢書》之成書,適逢其時也。今有讀者閱其書,索其圖,觀其史,則知吾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譽,“天下大同,歷史名城”之稱,其來有自也;倘百十年后,復有讀者以《古都·大同文化系列叢書》一窺今日之世情,此則后人之幸也,是亦編者之志也。故為之文,以記其事。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平城區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