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眼中的2023年兒童文學 ——看看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出版人的2023年的“朋友圈”
      來源:文藝報 |   2024年01月12日09:27

      2023年兒童文學有哪些關鍵詞?

      王泉根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在朋友圈聊天對話,問我2023年的兒童文學有什么關鍵詞?我說了三個:一是主題出版;二是文化傳承;三是少兒科幻。這三個方面都有可圈可點的新人新作新氣象。但我更想著重說說少兒科幻,這自然與我在2023年參與的科幻活動有關。

      當初,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招收科幻文學方向的博士生,每年舉辦與科幻文學相關的多種大小會議與活動。如今,北師大文學院的兒童文學學科已是獨立的二級學科,下設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兩個研究方向。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是兩個有著密切精神淵源與相同目標的“文學共同體”,我始終在以自己的方式擁抱科幻。

      說來有意思,2023年于我而言,可謂是“科幻年”。蓋因我參加會議最多的是科幻,關注度也幾乎在科幻領域。在北京,我參加了5月在首鋼園舉行的“2023中國科幻大會”,又主持了11月第十二屆北京科幻“光年獎”的終評評審會。兩次去了四川,一是5月參加在廣漢三星堆舉行的第三屆少兒科幻“星云獎”頒獎等系列活動;二是10月參加在成都科幻館舉行的“世界科幻大會”,見證了全球矚目的“雨果獎”頒獎盛典。

      只有當你身處科幻一線,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當今科幻文學——包括少兒科幻在內——崛起的那一種振奮氣場。中國少兒科幻以前的領軍人物是張之路、楊鵬,現在已涌現出馬傳思、陸楊、超俠、江波、趙華、李姍姍、何明瀚、寶樹、彭緒絡、王林柏、秦螢亮、姜永育、彭柳蓉、武蘿、霞子、左文萍、周敬之等一大批卓有才華的新力量,有不少名字是兒童文學界所陌生的。

      當今少兒科幻創作呈現出科學型少兒科幻、人文型少兒科幻和科普型少兒科幻三種主要類型特征。2023年的少兒科幻新作品十分矚目,如何明瀚的《恒星異客》系列、武蘿的《恐龍偵探小奇奧》系列、潘亮的《太空少年肖小笑》等;更有多套書系亮相,這有劉慈欣、董仁威主編的《全球華語少兒科幻大獎書系》《我們的元宇宙·少兒科幻精品書系》以及《中國少兒科幻星云書系》《太陽鳥·少兒科幻大獎系列》等,此外,還出版了董仁威等著《中國少兒科幻史話1949-2021》、國際兒童科幻星云聯合會主編的《中國少兒科幻文藝百家談》等。

      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歷時5天,先后有200多場主題沙龍、主題展覽、“雨果之夜”湖畔派對、粉絲派對等活動,這里面有許多活動都與少兒科幻相關。每天成千上萬的參加者中,99%都是青春洋溢或童稚天真的臉龐!當我置身那些少兒科幻場地,與思慮未來、仰望星空、展望星圖的科幻作家、學者和科幻迷們匯聚一堂,他們的腦力激蕩和理性火花,立意高遠和恢宏想象,童真天趣和瑰麗幻想,必定會把現代和未來對接貫通,勾畫暢想人類發展的前景和種種可能。

      新時代的少兒科幻融合了在場的現實生活與恢宏浪漫的天際幻想,貫通了邏輯嚴謹的科學假設與溫暖細膩的文學肌理,承載著萬千人的記憶、情感、求索和追尋,它所呈現的大膽想象和驚世塑造,從一個方面提供了人類未來的新方向。最近,出臺了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無疑為少兒科幻、科普的發展繁榮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未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少兒科幻的崛起。

      楊 鵬

      (兒童文學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

      總結2023年中國童書產業的關鍵詞,我認為大概有:周期、迷茫、堅守、探索和復蘇。

      當人們預測未來時,通常是在描述當下的現實,比如人們對未來悲觀,往往只是當下情況不太好的一種情緒反映,反之亦然。

      2023年9月到12月,我從北京出發,前往湖北、山西、福建、四川、河南、內蒙古、湖南、新疆、浙江、江西十省數十個市縣進行書業考察,和上百位一線圖書經銷商進行了交流,獲得了許多寶貴的信息和經驗,比如當下童書,兒童文學銷量銳減,科普和功能性讀物蓬勃發展,并不是因為讀者突然對后者感興趣,而是因為線下書店大量關停,從前兒童文學作品傳播由學校推薦、學生在書店閱讀并口耳相傳的模式失去了眾多線下書店的支持,傳統閱讀生態受到極大破壞,用戶購書主要是由家長通過觀看線上直播購書,而科普和功能性讀物的“解釋成本”比兒童文學作品更低,在營銷上具有數量級優勢造成的。盡管我也從事少兒科幻科普創作,但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很有可能讓中國孩子的閱讀變得更加功利化、膚淺化,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不過,與此同時,我也欣喜地看到,十多年前盛極一時的在線下書店與讀者面對面交流的閱讀推廣模式,正在復蘇并行之有效,比如在新疆、內蒙古等電商不發達的區域,學生的閱讀情況反而比電商發達的內地更好,民營書店在逆勢擴張。萬物皆周期,圖書也是如此。

      二〇二三年兒童文學界有什么大事件?

      楊雅蓮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讀周刊主編)

      時間如同開了倍速般飛快,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

      孩子盼望長大,大人卻害怕衰老。感謝有兒童文學相伴,讓人回到童年,回到澄澈,重新生長。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盤點2023年的兒童文學,我選擇用“挑戰”。朝氣蓬勃的兒童文學,面臨如何讀懂童年、讀懂青少年的挑戰,面臨如何成長得更好的挑戰,以及如何適應時代的挑戰。

      2023年,兒童文學界大事要事多,我最關注的是“兒童文學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舉行”。看到媒體推送相關報道后,我放下手中的筆認認真真看兩遍,并轉給兩位好友。文章中的觀點,對兒童文學如何更好發展極具指導性。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讀者、評論者,我去年出版了一本小書《晴朗的天空》。因為想把最好的內容呈現給最愛的孩子們,書稿前后修改近十遍。在寫作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創作者的不易與用心。讀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本巴》,我將之當作優秀兒童文學的標桿。正如劉亮程所言:“這個世界,即使被大人看過無數遍,也永遠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這是文學對人類初心的觀照。”用天真的孩童之眼看世界,正是兒童文學的至高境界。

      日邁月征,朝暮輪轉。新的一年,愿你我如孩童般純真,愿你我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孩童。

      陳詩哥

      (兒童文學作家)

      對于兒童文學乃至整個國家,2023年并非輕松的一年。在這個背景下,《兒童文學》六十周年座談會適逢其時,16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出版工作者、讀者齊聚北京,總結兒童文學創作與閱讀傳播的經驗,展示浩浩蕩蕩的兒童文學力量,提振兒童文學界的信心。專家與讀者紛紛從各自的角度回憶與《兒童文學》的情分以及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會上還宣布了21位《兒童文學》的榮譽作家。

      《兒童文學》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今年,我鼓起勇氣,第二次重寫長篇童話《童話之書》,重新探索作為價值觀、方法論、生活方式的童話到底是怎樣的,這本書將由《兒童文學》出版。實際上,2009年,我才開始寫童話,把自己的童話作品通過郵局寄給雜志社,那時候,兒童文學界的朋友我幾乎一個不認識,沒想到主編看了我的作品后,讓當時的副主編給我打了一個熱情洋溢的電話。正是《兒童文學》的包容性和創新性給了我非常大的鼓勵,讓我有信心繼續探索新的童話美學,也讓我感悟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復興中華民族過往的輝煌成就,更是一場面向世界、朝向未來的偉大創造。作為這場偉大復興的一部分,兒童文學也是如此。

      徐 妍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從2023年兒童文學界的朋友圈中,我痛感今日世界的“不確定性”——新年第一天就從朋友圈獲知了董宏猷老師病逝的沉痛消息。斯人已逝,而香如故。他的遺作《金嗩吶》在9月份出版,是他以文學的形式向家鄉、土地與藝術致敬的最終章。感謝兒童文學,讓我們通過文字永遠懷念那些閃閃發光的靈魂。

      此外,交流是在隔膜的世界中增進不同文化理解的有效路徑。2023年6月16日,由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故事溝通世界——曹文軒對話30國漢學家”的活動不光有趣,而且大有意義。“主題出版”、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歷史敘事興致正濃。兒童文學研究者的研究版圖在擴大:從中國至域外,從文學到文化,以上諸多印象都在表明21世紀的中國兒童文學未來可期。

      2023年兒童文學有哪些好作品?

      馬光復

      (中國兒童中心出版部原主任,北京作協兒童文學創委會副主任)

      如果問我2023年的兒童文學大花園里,哪些花朵開放得最艷麗?我的回答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比如殷健靈的《帆》、盧一萍的《雪線上的邊關》、劉海棲的《乒乓響亮》、張國龍的《瓦屋山桑》、金波的《葉子里的春》、趙麗宏的《手足琴》、張之路的《烏鴉不會道歉》、許諾晨的《完美一跳》、裘山山的《游過月亮河》、唐池子的《我的阿角朋》、董宏猷的《金嗩吶》、陸梅的《萬花筒》、葉廣芩的《猴子老曹》、馬三棗的《慈江雨》、王苗的《國色天香》、劉東的《回家的孩子》等。

      回望2023年,面對群星燦爛,成就耀眼的兒童文學繼續繁榮與發展的現實,以及出現的疲軟與不確定性,我們應當站得更高些,看得更遠些。我們應當看到那些潛在的問題與危急。急躁、迎合、攀比,搶市場、低標準,搶稿源、先出先得,低估質量、低估讀者、低估時代與歷史大浪淘沙的力量等。有遠見與宏大目標的作家們,特別是有經驗的老作家和新生代作家,一定要守住底線:守住現實主義的書寫,守住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創作,守住兒童本位,為了孩子的需求、為了孩子的成長的底線,不被誘惑,不被動搖。發揚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耐心一些,精益求精,開拓致遠,不辜負時代,不辜負歷史,繼續創作出優秀的兒童文學精品。

      殷健靈

      (兒童文學作家、《新民晚報》社高級編輯)

      2023年,我出版了兩本新作,長篇小說《帆》和散文集《童年的味道》。這兩本自己都很喜歡。為什么特意這么說呢?因為我并不是一個對自己作品都喜歡的人,甚至常常沒有勇氣重讀舊作——總覺得不夠好。但這兩本我都重讀了,自認為還算“耐讀”。前者是對早年少女心理小說寫作初心的回歸;后者寫童年的食物,也寫時間與人情,讀來輕松,卻也時時令自己眼眶濕潤。

      此外,也有一本舊作重出,26年前的長篇小說處女作《玻璃鳥》改名為《長大》,又有了新的樣貌。出版前,自然也重讀了,心里涌起復雜的感覺,當年的筆觸青澀稚拙,內里潛藏的生命含量卻是那么勃發——是一種不可重返的新鮮記憶和剔透赤誠。

      拉開一段時間重讀自己,會有新的收獲——仿佛打量一個似曾相識的人,讓原先模糊的印象變得清晰,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特點,這未必是充滿樂趣的,更多時候,帶著一點點遺憾和痛苦。不過,進步的本質大概就是辯證的痛苦之快樂,感受到的遺憾和痛苦越多,所獲得的進步可能就越大。

      或許可以此作為自己的“年度總結”,和各位師友分享。

      李利芳

      (兒童文學評論家、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我想用“實”這個字來表達我對2023年兒童文學的閱讀印象,這是一份讓人感覺到內心充盈,對文學與生活間的關系更加信任,有著更加美好感覺的踏實。這份充實感可以從一個角度顯示我國原創兒童文學成熟穩健的發展態勢,它的根本力量來自于作家們持之以恒地對高質量寫作的追求。

      劉東為了寫好《回家的孩子》這部兒童歷史小說,用了整整25年的時間去準備與沉淀,找準歷史書寫的文學靈魂;張國龍的《瓦屋山桑》之所以能夠獲得普遍好評,也是他長期堅守在自己的文學地理空間中,不斷求索的結晶;陸梅的寫作從來都是沉靜而有韌度的,她的《萬花筒》有對童年本質絕對的穿透力;梅子涵的《黃麥地》文字粒粒金黃,顆顆飽滿,為我們鋪展出遼闊無垠的精神麥田;葉廣芩腳踩大地,扎根生活,在《猴子老曹》中寫出了中國人文化哲學、文化心靈中的動物;張吉宙也是在用厚實的生活積累與生命體驗寫童話,《小黃牛和野斑鳩》以動物視角引領孩子與歷史對話……堅實的原創道路與豐裕的兒童文學成果,需要研究界持續展開深入的價值闡釋。

      翌 平

      (兒童文學作家)

      回顧2023年的兒童文學創作,我認為短篇作品表現搶眼,值得一提。冰心新作獎獲獎者聞婷的《千島漁歌》用文學的文字、質樸的情感,深情吟唱一首千島漁家生活的生命之歌;高資悅的《外公的朋友阿爾茨海默》極具呵護和關愛,講述外公與“新朋友”阿爾茨海默病的故事;南風子的散文《月光一碗一碗落下來》寫出月光撒入米豆腐般的親情與思念;石帆的童話《小門神》說的是恪盡職守的門神小自在幫田小龍和奶奶過年,和他自己跨越年坎兒的故事;李秋沅的《你聽得見石頭的歌唱嗎》文學想象力極為細膩,描述能聽見聽覺之外生命之音的孩子,與孩子感覺到的亦幻亦實的生命映象;吳越的《順江而下》描寫送胥家爺爺生命最后一程的少年如何完成自己的成人禮;左昡的《和緹雅說話》講述得亦真亦幻,小主人公“我”決意成為緹雅那樣真實、自主的兒童;高巧林的《拜師》中規中矩,描寫少年學藝的守成與傳統;慈琪的《幾月幾日厄運節》試用最簡單的童話形式與科幻人物,解讀一個有關厄運和好運的宏大命題;陸梅的《貓的小夕和小夕的貓》告訴孩子朋友彼此擁有的最好方式,可以是住進對方的身體里,友誼的偶遇又可能是一場失去;王勇英的《螢火蟲坡》繪出山明水秀的狐貍村與穿越愛意、鄉情小女孩的童話故鄉。

      概括一下,這些作品有三種藝術個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是清逸,用文學的靈動代替直白的說教;二是深情,平靜的生活之下騰涌著款款深情;三是“不安分”,懷揣著強烈的藝術表達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