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出版「攀登新高峰」系列 李敬澤:文學的崛起,離不開好編輯和出版社
      來源:《出版人》 |   2022年09月15日15:11

      《出版人》:7月底8月初,“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和“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在湘發布,作為計劃的主辦方,您對這次文壇盛會有何感觸?最終效果是否達到預期?

      李敬澤 :8月初,作協在湖南發布了“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和“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這兩個計劃在發布之后都得到了非常熱烈的反響。一方面,媒體的報道和傳播非常廣泛,可以說很少有一個文學活動會受到如此高度的關注;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和文學出版界的同人,也都對這兩個計劃展現了高度的關注和熱情。

      我想大家都還深刻地記著,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在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的最后,他提到:“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

      “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是黨和人民的期待;“能夠鑄就文藝高峰”,則是文藝界共同的任務和使命。當然,“高峰”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這既是廣大作家、廣大藝術家的使命,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出版社、文學雜志的共同使命。

      著眼于這個使命,著眼于黨和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對于文學的根本期待,如何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如何充分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如何把出版優秀作品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中心環節?基于此,中國作家協會提出這兩個計劃。

      這兩個計劃是推動中國文學邁向新時代、新征程的兩個重要舉措。一方面,體現了中國作協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落到行動上;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作協在推動新時代文學繁榮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讓新時代文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展現了中國作協的信心和決心。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兩個計劃都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文學界、出版界的高度關注、鼓勵和支持。

      《出版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將在作家創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成果轉化、對外譯介等多方面形成聯動機制,推動文學精品的傳播、轉化。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系統的頂層設計,從作協的角度而言,設計這樣一個機制的初衷是什么?

      李敬澤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是中國作協著眼于推動新時代文學繁榮發展所搭建的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希望它能夠成為文學創作、生產、傳播、轉化的發動機。計劃的共同發起人包括中國作家協會、全國重點文藝出版社、文學期刊以及中圖公司這樣的對外譯介專業機構,連接著文學作品的創作、出版和傳播。

      作家在電腦前進行創作是一部文學作品誕生的根本條件,但是我們希望文學創作這件事不僅發生在作家的電腦前,而應該貫穿整個文學生產、傳播的鏈條中,共同形成一個有利于文學高質量發展,有利于生產、傳播精品力作的生態環境,我覺得這是至關重要的。正是基于這個意義,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

      作家協會,在大家的理解中,代表的是作家方面;出版社,在大家的理解中,它是推動出版、傳播、推廣等環節的機構。過去,從機制上來講,作家和出版兩端缺乏系統的聯系。現在,我們把這兩端通過一個鏈條連接了起來。今后,我們希望圖書公司、影視制作公司,乃至一些網絡公司,都加入這個平臺,這是我們持續要努力的方向。

      《出版人》:從具體操作層面來講,“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基本架構是什么?未來將如何進一步體現該計劃的價值?

      李敬澤 :第一,要想推動精品力作出現,文學編輯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說文學編輯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實際上能夠有效推動作家提高作品質量。在我們過去的經驗中,可以列舉出很多這樣的案例——由于編輯在出版過程中高度的負責和投入,推動和幫助作家完成了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編輯出版所起到的激勵作用是很大的。文學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作品,如《林海雪原》《紅巖》,甚至可以說,這是作家與編輯共同完成的作品。

      在新時代,我們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機制,相應地支持編輯,從文學創作環節入手,幫助作家提高作品質量。說實話,過去每年出那么多小說,很多小說我估計編輯根本不改,更不用說和作家一起探討情節,提出意見。但我們看到,近幾年的文學出版生態已經有所進步,很多出版社的重要作品在出版前、在作家寫作后期,都會請專家審讀,幫助作家進行論證,挑毛病、提建議等,這是特別好的機制。事實上,經過這個機制的洗刷,最終作品呈現的質量會有相當程度的提高。所以我們這個計劃首先要支持出版社、支持編輯,讓編輯更好地介入作家的創作,幫助作家把關和提高作品質量。

      第二,好作品出版后,如何更好地傳播、推廣、轉化?我們必須承認,近幾年,文學出版、文學銷售、文學閱讀的習慣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變化甚至是不可逆的,所以我們必須去適應新的變化。怎么能夠讓精品力作得到更有效的傳播?讓其更準確、更有力地抵達讀者?這恐怕需要我們做出很多探索。因此,好的闡釋、推廣、宣傳是很重要的。我們也希望建立一個機制,更好地推動好作品的傳播,提高文學精品力作的影響力,這也是我們制訂這個計劃的初衷。

      從這一角度而言,我們要將“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打造為一個品牌,經過三五年的發展,在作家、出版社和讀者層面,形成有品質保證的品牌認知度,讓讀者一看到書上印著“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logo,就自然而然知悉這是一部有品質保證的好作品,可以放心購買;同時,我們希望能夠在大型書展上設立“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專架并舉辦專題活動,目前這些舉措都還在籌劃中。

      第三,推動文學作品向影視版權轉化。我們立志于滿足人民精神需要,一方面我們要出好作品,另一方面我們也非常希望文學能夠向其他藝術和媒介形式轉化和延伸,這實際上也會提高文學本身的影響力。最近比較突出的例子是作品《人世間》,隨著同名電視劇的熱播,也推動了長篇小說《人世間》的傳播,我覺得這是一個健康的生態。

      在這方面,我們與平遙國際電影節進行了合作。在今年10月即將召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個單元,就叫“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的遷徙。在這個單元中,我們要向參加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影視生產方推薦一批文學作品,助力文學作品向影視版權轉化。

      總的來說,這個計劃的發布僅僅是一個開始,后續我們將不斷有新的動作和推出新的機制,從創作、編輯、出版、傳播、轉化等文學生產的全鏈條入手,集合各方力量,充分形成合力,推動精品力作出現,更廣泛、更有力地實現文學的價值。

      這是這個計劃未來的基本想法和基本架構。

      《出版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第一批入選作品有19部,這19部作品有哪些共同點?作品入選的具體標準是什么?

      李敬澤 :“攀登”,意味著對于文學作品質量和高度的要求,整個計劃也都貫徹著一種高度意識,所以第一批入選的作品代表的是近期當代文學出版的高度。

      可以明確的是,這個計劃主要對以長篇小說為主的優質選題提供支持,報選作品均要求為未出版作品。所以在評選時,這19部作品都是出版社口袋里的書,沒有正式出版,因此沒有明確的市場表現做參考。但一部作品的重要程度如何,出版社事先都會有相應的評估,當出版社把他們認為的重要作品推薦過來后,我們再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認真地研究、比較,以保證入選作品的質量。

      篩選的標準當然是思想性、藝術性的統一,內容讓廣大讀者喜聞樂見。選題層面沒有特定標準,通過第一批入選的作品也可以看出,選題包羅萬象,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在作品被選入計劃后,我們會和出版社保持更加密切的合作,包括給出版社提供一定的資助和支持,并且保證“一書一策”。針對一部作品,在出版前,編輯還將做哪些工作?怎么幫助作家提高作品質量?出版后,編輯計劃怎么推廣?依據這些問題,形成完整的策劃方案。

      當然,這主要依靠出版社的努力,畢竟我們不是出版方面的專家,只能支持、鼓勵、推動、幫助出版社去做這件事,最終讓一部作品能夠以更好的風貌出現,同時能得到更好的傳播,這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出版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有32家共同發起人并成立了聯席會,該聯席會承擔著怎樣的責任?聯席會成員的入選標準是什么?未來將如何進一步凝聚聯席會力量?

      李敬澤 :所謂“聯席會”,不是為了開會,而是一個工作機制,要辦實事,所以不可能一上來就容納100多家機構,目前的成員是在中國當代文學出版方面比較活躍的出版社和期刊。隨著我們工作機制的豐富和拓展,還會不斷地吸納新的成員,就像剛才說到的,未來的新成員不僅限于出版社,還包括影視公司、網絡平臺等,是一個開放性的組織。作協將組織成員定期交流最新情況和問題,并協商解決對策。

      我們現在身處極其復雜、變化多端的文學生態中,大家齊心協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設文學生態,從而優化生產,逐步達到“鑄就新時代文學高峰,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的目標,在這個平臺上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

      至于這個計劃的評選頻率,也并非固定為一年一次。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靈活的機制,而不只是呆板地定期評獎,全然不顧長篇小說的創作規律和出版規律。為了形成這樣靈敏的機制,作協與作家、出版社之間要建立密切的聯系。當一個出版社形成了重要選題,隨時可以向作協提報,我們會根據提報的情況,分批次來宣布入選作品。

      《出版人》:這樣確實能充分尊重出版規律和創作規律,但同時也對作協日常的工作提出了很細致的要求。

      李敬澤 :這倒不是問題,這項工作順暢運行的根本前提就是要與出版社建立密切的、即時性的溝通渠道,所以我說要建立一個靈敏的機制,而不是一個呆板的計劃。

      《出版人》:在您看來,文學新人在這個時代是不是越來越難以出頭了?文學新人應當如何獲得市場的認可?

      李敬澤 :我從事文學工作已經30多年了,這30多年來常常能聽到文學新人很難出頭的言論。大家都說文學新人越來越難以出頭,但其實很難用確切的數據來衡量。客觀地說,為什么每一個時代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文學新人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一個默默無聞的新人,即便寫出了一部很好的作品,要想獲得很大的影響力,天然就是一件很難的事,這個我們必須承認,這也是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

      真正的問題在哪里?在于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個有效的生態,使得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有才華的寫作者能夠更快、更好、更充分地被注意到。

      當然,我們要坦然面對變化。目前,文學新人和新作品出現的渠道和途徑正在急劇變化。過去,很多文學新人都是從傳統文學期刊投稿開始,寫了若干年后漸漸被人熟悉,而后再出書,慢慢建立自己的名聲和讀者群。而現在,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新人作者不經過期刊,而是直接從出版機制中冒出來,這也是作家協會要加強與出版社合作的重要原因。我們希望能通過多種渠道,支持年輕作家的成長。

      《出版人》:那么從您的觀察來看,愿意專職從事寫作事業的人在這個時代有沒有減少?

      李敬澤 :其實我覺得恰恰相反,由于互聯網的出現,泛化的寫作越來越多。包括在小紅書、豆瓣、知乎上發帖,從寬泛的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寫作。也許寫著寫著,就開始從事真正的寫作事業了。所以我相信在新的生態里,會有新力量生長起來。

      至于說從一開始就立志當全職小說家,不做別的職業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少數。全中國肯定不能有100萬人勵志當小說家,那也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在任何時候,專業作家的出現,都是在廣泛的寫作者基礎上成長起來的。

      《出版人》:借由此計劃,中國作協還將向出版界發出怎樣的信號?

      李敬澤 :《出版人》雜志是一個面向出版界的產業雜志,在業內有很大影響,所以我也特別高興接受《出版人》雜志的采訪。對于中國作協來說,今后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出版界的合作,共同獻策,建立一個好的文學生態,推動作家的創作,推動圖書的出版,推動文學的繁榮,這也是“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最大的意義所在。同時我們也將不斷地探索文學在生產、傳播、轉化等環節中新的可能性,在這方面,我們也特別期待與出版界達成更加活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