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任溶溶一樣,從孩子身上找詩
我愛詩。
我愛兒童詩。
我愛孩子自己寫的詩。
可是,我也發現很多人不是到兒童身上去找詩,而是熱衷于小動物,熱衷于天空中的云、雨、雷、電之類,這當然指的是成人作者,但這種審美傾向也影響了孩子的寫作。許多孩子跟著學那些虛無縹緲的“花言巧語”,很少腳踏實地寫自己的生活。長此以往,我們也就看不見他們在做什么,兒童詩里也就沒有了他們的真切感情。
可是,有一個大詩人,卻能從孩子的生活小事,抓到大主題,讓人一讀就會“喔唷”地叫起來。
他就是任溶溶。
當年,1963年,我調到《小朋友》雜志編詩,我約他寫詩。沒幾天,他就寫來了這樣一首《我給小雞取名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媽媽買了七只雞,
我給小雞起名字: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
小六、
小七。
小雞一下都走散,
一只東來一只西。
于是再也認不出,
誰是小七、
小六、
小五、
小四、
小三、
小二、
小一。
我一讀,就從心底叫起來:“喔唷!好詩!”
這本來只是一件家庭瑣事,可是任溶溶卻寫出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形象,活潑、有趣,尤其是別出心裁地使用了梯形排列,讓數字顛倒,增加了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從發表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60年了,仍舊為讀者所喜歡,成了作者任溶溶的代表作之一。我曾問過任老,作品的靈感來源于什么,他說是他的媽媽買來小雞,大家圍著小雞看,他就寫了這首詩。他并沒特意告訴我是從女兒的角度出發,捕捉到了靈感,進而寫出這首詩來的。
現實生活就是這樣。從孩子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里面,任溶溶都可以找到詩情。如小孩子學走路,是我們人人見到的,任溶溶當初也見到過。可卻只有任溶溶寫得出好詩來,就如《小寶寶學走路》這首:
小寶寶,學走路,
不要大人扶,
跌跤也不哭,
起來一步,
一步,
又一步。
詩,讓讀者看到一個意志堅強的學走路的小寶寶的美好形象。末句又用了階梯式,節奏感就更強了。這里他沒有使用一個贊美詞,完全憑小寶寶的行動來表現主題。這是我建議寫詩的朋友好好學習的一點。
我們去公園玩,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小朋友和外國小朋友們互相追逐嬉戲、玩得很開心的景象,無心者看看笑笑也就過去了,可任溶溶從中發現了美,發現了詩,他寫了這樣一首詩《玩得嘻嘻哈哈》:
我不會講外國話,
外國小朋友不會講中國話,
我們用不著說話,
你追我,我追你,
玩得嘻嘻哈哈。
通過這樣妙趣橫生的詩句,將中外小朋友的友誼充分表現出來了。我們還知道,小朋友和小朋友的關系是很有趣的,今天吵架了,明天又好了,說不定后天又吵架了。大人覺得不可思議,可小孩子是不會記“仇”的。任溶溶就這個現象也寫了首有趣的詩《我跟小熊吵了架》:
我跟小熊吵了架,
它不睬我,我也不睬它,
我跟小熊又好了,
它抱著我,我也抱著它。
我跟小熊吵了架,
它不睬我,我也不睬它,
我跟小熊又好了,
它抱著我,我也抱著它。
我跟小熊吵了架……
(反復讀下去)
讀這樣一首詩,真是有趣極了。將小朋友和玩具小熊之間的可愛互動,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任溶溶的筆下,似乎有寫不完的東西,都是從小朋友身上體現出來的。還有《媽媽故事多又多》《我跟爸爸媽媽去旅游》等等,數不勝數。
讀了任溶溶的一些小詩,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你想要寫出好詩來嗎?快去學習任溶溶,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找詩,到孩子的身上去找詩,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有詩。你一定要用兒童的眼睛去看,用兒童的耳朵去聽,特別是用兒童的心靈去體會。
任溶溶已經離開我們了,我們永遠地懷念他,不僅懷念他的為人為文,也懷念他永遠俯身貼地為兒童寫詩的品格。有志于從事兒童詩創作的人,應該像他一樣,到孩子的身上去找詩,就會有寫不完的好詩。
(作者系兒童文學作家、詩人,原《兒童詩》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