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上的擁抱,愛的破冰之旅
《冷湖上的擁抱》,每每思及此書是講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的故事,我便會因其嚴肅的題材、宏大的敘事而望而卻步。可是,心下又不免好奇,這般“堅硬”的題材,怎么會起如此“柔軟”的名字呢?
直到這次終于翻開這本書時,我終于找到了答案。
在如此龐然的歷史前,作者于瀟湉并沒有抽象而壯烈地唱著時代的贊歌,歌頌成年人的偉大付出。相反,她非常細膩、溫柔地將目光投向了一群孩子的缺失,用個人體溫感受歷史的脈搏。
雖然距離青春期少女的歲月已然很久,但我還是立刻被小說的開篇代入到了初中女生孟海云彷徨、無措的心境當中。
因車禍而離世的母親,作為油田子弟回到西北重組家庭的父親,從愜意溫暖的海南轉學到黃沙漫天的敦煌……猝不及防的變故紛至而來,讓女孩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無論是在那個她甚至記不住地址的新家里還是這陌生又偉大的城市中。
她偷摸摸渴望著父愛,卻又心存怨懟。對于親情的渴望是一只伸出卻又收回的手,一次次的失意、一次次追問的無解,已經把那份渴望與柔軟捏碎,只剩下和家人愈來愈大的罅隙。
好在學校里結識的好學生杜亦茗,還有假小子余君影,給了她溫暖,讓她慢慢適應新的生活。與此同時,爺爺孟青山的出現,也促使她踏上了一段關于相聚和別離、理想與奉獻、探索和成長的旅途。
老石油人孟青山患有輕度阿爾茨海默病,他的思緒如同迷宮,一會兒在現實中,一會兒在回憶里。而這現實與回憶交織的背后,也藏著爺爺心中的心結與隱痛。看到這樣的爺爺,孟海云決定要“像守護春天的最后一個雪人那樣,守護脆弱的爺爺”。
于是,她和同是油田子弟的兩位好友杜亦茗、余君影成立了一個“喚醒記憶”特別行動小組,在杜亦茗媽媽汪慧的帶領下,陪同爺爺重回柴達木盆地,喚醒他作為第一代石油人的記憶。
小說七個章節的名字,即七個地點:七里鎮、當金山、南八仙、花土溝、卡子、獅子溝、冷湖,它們串起了特別行動小組一路尋訪的足跡,也串起了幾代石油人奮斗的痕跡。
在這趟旅途中,作者巧妙地埋下了歷史與當下兩條線,一個是爺爺日記和意識錯亂下的過去,一個是當下孩子們的情感觸動和生命體驗,兩條線穿插敘事,展現了三代石油人的群像,也揭示了“少年成長”與“精神傳承”的文學母題。
在過去的故事里,承載的是兩個年輕生命為理想事業的犧牲。冷湖的廢墟上樹立的豐碑,是爺爺心中長長的喟嘆,也是石油人用生命鐫刻的光榮與夢想。
而當下孩子們與父輩的故事里,講述的是油田幾代人情感的斷裂。幾個家庭情況各不相同,但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孩子與父母情感上的隔閡。
在旅途的結束,孩子和家人在冷湖上的擁抱,讓孩子們完成了與父母在情感上的彌合,也理解了父母為之奮斗的事業和石油精神的內涵。冷湖上的擁抱,是幾代人愛的破冰之旅。
于瀟湉說寫這本書,是因為讀到一篇關于青海油田的報道,里邊提到油田上的孩子大部分過著和父母分離的生活,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留守兒童。而他們僅僅能在父母交接班時,享受到一個倉促的擁抱。
我想這本書,或許也是給這群孩子一個跨越時空的擁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