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常山胡柚香
      來源:人民日報 | 李 英  2023年09月25日08:57

      我們的故事,從一顆胡柚果開始。

      浙西常山縣的每一座山,每一塊地,每一個村,都被綠意簇擁著、包圍著。在常山連綿的山崗上,你隨處可見茂密的胡柚林;在常山散落的村莊里,你隨處可見房前屋后的胡柚樹。

      為了這片綠油油的胡柚樹,為了這片黃澄澄的胡柚果,幾代常山人披荊斬棘,櫛風沐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青石鎮澄潭村胡家自然村,一棵120多年樹齡的胡柚樹至今屹立在那片胡柚林里,根深葉茂,樹壯果稠。

      它的主人是胡家村的退休老師徐立成。正是從他家這棵“胡柚母親樹”出發,百年來,常山遍植胡柚。在徐立成的記憶里,他很小的時候,這棵胡柚樹就已經這么大了,應該是他爺爺的爺爺輩種下的果樹。后來有一段時間,因為疏于管理,這棵樹曾枝葉枯萎,差點死亡。徐立成的父親帶著全家老小,給胡柚樹培土、澆水、整枝,終于讓這百年古樹重煥生機。

      40年前,常山縣農業局開展田野調查,發現了這棵胡柚樹。老農藝師葉杏元和貝增明對這棵胡柚樹進行了認真研究。這棵樹看起來像香泡樹,卻又不是香泡樹,果實吃起來像橙子,卻又不是橙子,酸酸的,苦苦的,風味獨特。

      他們敏銳地感覺到,這種“似橙非橙,似橘非橘”的柚果風味獨特,值得在全縣大面積推廣。而這種果子長在山溝里,多年來連個名字也沒有。縣農業部門把這棵樹命名為“常山胡柚”,因為出生地在常山縣胡家自然村,外形又長得像柚子,后來簡稱為胡柚。

      從這一棵“母親樹”發端,胡柚樹悄然生長在常山農家的房前屋后,胡柚也成為這座縣城的知名特產。葉杏元、貝增明等一批老農藝師,從這棵胡柚開始嫁接培育常山胡柚品種,從幾百畝,幾千畝,到幾萬畝,十幾萬畝。

      這棵胡柚樹,2013年由衢州林業局掛牌為“衢州古樹名木”,四周建了石條欄桿加以保護。每年胡柚開花或果實開采,果農們都會在這里舉行慶祝儀式。

      徐立成的地里,除了“胡柚母親樹”外,還有10多棵胡柚直生樹,樹齡都在50年以上。這是上輩人饋贈給他們這代人的“金果樹”。

      徐立成生在1946年,退休前在青石初中教過數學,后來教生物。他有四個子女,三個女兒在杭州,一個兒子在無錫。兒女們都想接他們老兩口去城里,但他們不樂意,就愿意守著這片胡柚林。除了園子里的十幾棵老胡柚樹,他家還有兩塊地,總共有七八畝,種了100多棵胡柚,光那棵“胡柚母親樹”,每年就可收獲果子1000多斤。

      前不久,我們在徐立成家里采訪,他遠在杭州的女兒從手機監控視頻里看到,就打了電話過來問:“家里怎么來了這么多人?”

      徐立成在電話這頭樂呵呵地說:“家里來了很多作家,他們要看那棵胡柚母親樹呢!”

      80后樊燕霞充滿了青春的氣息,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她只要有空就往胡柚基地跑,每每置身于那一片郁郁的翠綠之中,都仿佛有一片輕盈的綠色云彩朝她飛奔而來。

      在童年的記憶里,樊燕霞就常常跟著父親樊利卿在胡柚林里奔跑。

      父親雖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那時候在農村也算是文化人了。他當過村里的會計,也開過農資店賣化肥農藥。后來,父親白手起家,收購銷售胡柚,成為胡柚銷售專業戶。他把一車車胡柚運到北京、山東、河南等地,有時一天要發幾車貨。那時候,樊燕霞才讀小學,放假的時候就跟著押車的舅舅,一路顛簸,兩天三夜才到北京。樊燕霞在市場上幫父親發名片,那上面印了父親的名字和聯系方式。

      小小的樊燕霞跟著父親在北京過了好幾個春節。后來,樊燕霞考上大學,畢業后在杭州和幾個同學一起創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都說,子女長大了要往外“飛”,拽都拽不回來。可是,已經在杭州工作了兩年的樊燕霞卻和父母商量,要回到鄉下,專心做胡柚產業。

      父親說:“我做胡柚銷售30多年,可都是苦力活。你一個女孩子可別跟爸一樣賣苦力。”

      母親說:“你是家里的獨生女,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已經在杭州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怎么還要回來當農民?”

      樊燕霞說:“你們干的是苦力活,我回來就是想讓你們以后少干點苦力活。我們要用互聯網做胡柚營銷,前景廣闊著呢!”

      父母拗不過倔強的女兒,雖然嘴上反對,心里還是樂滋滋的,一家人在一起有個照應,再說如今搞銷售還真需要年輕人的智慧。

      樊燕霞回到鄉下老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母親的名字注冊了家庭農場,把父親的果業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就這樣,父女倆開始了新一輪創業。

      與老一輩不同,樊燕霞從綠色生態和電商營銷著手,一番努力后,胡柚銷量直線上升,最多的一年她幫果農銷售胡柚6000噸。但挑戰也隨之而來,有銷量但基地產量不夠,隨機收購又難以保證果實質量。

      樊燕霞決定以自己的家庭農場為中心,建立規模化的胡柚精品園。她創造了一種聯掛基地模式,讓胡柚種植大戶聯合掛靠在農場,由她免費提供化肥、農藥和科技管理,保證按市場價收購,同時又讓大戶有一定比例的銷售自主權。基地很快形成規模,標準和質量有了保證,價格就相對高,銷量也比較穩定。這種優質優價的良性循環,給傳統種植的農戶帶來了新的生機。她的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如今有近500戶人家,1600多人。

      樊燕霞一路走來,并不是一帆風順。有一年,基地里的胡柚遭病蟲害侵襲,有些葉子開始枯黃,她趕緊與父親到田頭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從那次開始,樊燕霞和社員們更加注重優化土壤環境,加強病蟲害防治,加強品種改良。

      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豐碩的果實和成長的喜悅。樊燕霞贏得了合作社社員們的好評和歡迎,也贏得廣大客戶的信賴和支持。

      為了父親的胡柚,為了果農們的胡柚,樊燕霞甘愿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深耕胡柚產業,用自己的所學所思,帶動更多父老鄉親增收致富。

      走進漫柚溪谷,仿佛走進綠色王國,漫山遍野都是綠油油的胡柚樹。放眼望去,數千畝胡柚基地逶迤連綿,綠色鋪陳,景色壯觀。

      把胡柚事業做起來,這是欽韓芬孜孜以求的目標。欽韓芬是土生土長的常山人,曾在常山縣微生物廠工作,后來進了食品質量檢測站,幾年以后就被推到副站長崗位。可是誰也沒想到,她竟然辭去公職,創辦了胡柚企業。

      萬事開頭難,但這難那難,都沒有難倒欽韓芬,她的目標就是要把胡柚賣向全國,賣向世界。那時,公司剛起步,只有四五名員工。為了打開銷路,她坐著綠皮火車到處跑,吃的苦一火車都拉不完。

      從衢州坐綠皮火車,無論到新疆還是到深圳,都得幾十個小時,欽韓芬隨身帶著幾張舊報紙,累了就在座位底下鋪開打個盹。為了節省開銷,出差時就專找2塊錢、5塊錢的小旅館住。

      在北京推銷胡柚,欽韓芬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推著平板車趕往早市擺地攤,用常山普通話吆喝著賣胡柚。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經過多年的商海歷練,欽韓芬終于走出人生低谷,在胡柚事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欽韓芬的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建立了40個果蔬基地,標準化基地面積達5萬多畝。事業做起來后,欽韓芬把扶貧幫困與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從2003年起,在西北、西南等部分貧困地區,通過和農民共建合作社、收購農特產品、科技扶貧等方式,幫助低收入農民實現脫貧。她還創建產銷聯盟,在新疆、四川、甘肅、云南等地聯企業、聯基地、聯農戶,幫助貧困地區、貧困農戶建基地、銷產品,為上千名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

      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表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決定,欽韓芬的浙江艾佳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欽韓芬有空閑時,就會登上漫柚溪谷的觀景臺,放眼眺望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胡柚林,整個人仿佛沉浸在綠色的海洋里。在成熟的季節里,金黃色的胡柚果壓彎了枝頭,就連空氣里,都時時飄蕩著淡淡的清香。

      隨著胡柚產業鏈的發展,常山胡柚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關于“千萬工程”,關于山區共同富裕的時代命題,關于一顆胡柚果的成長,常山人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實踐。

      胡柚這顆小小的果實,如今成了常山鄉親們的福果,那清新的胡柚香,常常飄漾在常山的田疇沃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