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格桑花·芙蓉花
      來源:文藝報 | 余 艷  2023年09月21日07:34

      索朗頓珠與巴桑次仁站在玉麥的南山坡上,一覽無余的美景盡收眼底。3個廣場、3條主干道、學校、商超,“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八字紅牌熠熠生輝。尤其,嶄新的藏式民居集群,家家戶戶懸掛著國旗,在陽光下如身邊怒放的格桑花,盡顯七彩斑斕。

      “咱們67棟新家的‘小康示范鄉’,2萬多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全是綠色環保薄壁輕鋼裝配,按抗9級地震建設,妥妥的精品工程!”

      玉麥地處祖國邊陲,堪比“世外孤島”,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建制鄉。常年高寒,條件極其艱苦惡劣。1996年前,長期只有桑杰曲巴、卓嘎、央宗父女3人,堅守祖國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能因為玉麥窮就離開,這是國家的土地,我們得守著。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卓嘎、央宗姐妹記住阿爸桑杰曲巴的話,放牧巡邊一干就是幾十年。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希望她們繼續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牢記“中央所托”、聚焦“西藏所需”、竭盡“湖南所能”,從1995年開始,湖南對口支援山南市。長沙、株洲、岳陽、常德4市分別對口援助山南貢嘎、扎囊、桑日、隆子4縣。其中的玉麥鄉“幸福美麗邊境小康示范鄉”建設,2018年開始,總投資1.41億元,湖南建工集團攜手湖南援藏隊,硬是將漏雨的石頭房變成輕鋼藏式屋。如今,玉麥常住人口達到67戶、245人,興旺成祖國邊疆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從小外公帶大、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最有體會。跟著項目與湖南人并肩戰斗的副鄉長巴桑次仁也滿腹感慨。8月初,正是格桑花、芙蓉花于山南、湖南齊相綻放的時候,兩人的眼前滿目光鮮。

      “鄉長,書記,歐陽回來了。”索朗德急忙跑來。

      “真的……走,快走……”

      索朗頓珠:援藏隊讓外公的“三人鄉”變成小康示范鄉

      他們說的“歐陽”,叫歐陽日,第十批湖南援藏隊員。這個89年出生的小伙兒,2018年隨建工湘軍來到玉麥時,還不到30歲。再次進藏,他在扎日“曲桑小康村”的項目上。眼下第三次援藏,在更大平臺的山南市住建局。可玉麥百姓不會忘記他,四年了,他把最好的青春獻給日新月異的玉麥鄉、扎日鄉。

      巴桑次仁拉著老朋友的手,走進了路邊的藏式新家。“看看看看,家家辦起民宿、開起了餐館,新房舒適寬敞。索朗德,每天清早都備餐,藏菜川菜,他全拿手,這里的游人就長年不斷。”再看,一旁的新家主人,笑容如日拉雪山一樣明亮。

      “你那年還在上大學。”巴桑次仁對索朗頓珠說。“我是親眼見著湖南160余人的建工湘軍和援藏隊,將鮮紅黨旗高掛在玉麥,拉開小康示范鄉建設,久久為功才有今天……”

      “靜靜流淌的玉麥河邊,外公曾經的‘三人鄉’變成今天的小康示范鄉,從根本上穩疆固邊,玉麥人過上了好日子……”索朗頓珠上前握住恩人的手,使勁搖著。

      歐陽日站在二樓掃望著一大片新居,“是啊,比最初的設想還要好”。再望望曾經配合他們戰斗的藏族朋友。建這67棟民居,他們都知道闖過了多少難關。

      第一批民居開建時,他們初來乍到、嚴重高寒缺氧,項目在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上,氧氣含量只有長沙地區的1/5,稍微動一下就明顯呼吸不暢。一旦遇好天氣,他們倍加珍惜,一定是滿負荷工作。

      “我們這里常年雨雪,哪項工程都是有效施工時間太短太短,可把歐陽他們愁壞了。每年6月到9月雨季,幾乎天天都下雨。10月到第二年4月,又天天都下雪。這一磚一瓦、一段路一盞燈,都是他們頂風冒雪拿下的。”

      索朗德上前摟住歐陽,久久不愿松開。“可苦了你們了,遇上急缺建材,你們親自跑,我就跟過你兩次。那時的路真叫艱險,你們和那些沒完沒了的材料都是翻越3座海拔5000多米的大雪山,越過隨時可能塌方、雪崩的40公里的懸崖路……”

      “還有啊……”巴桑次仁搶過話,“冬季大雪封山、雨季泥石流。最討厭是219國道曲玉段施工,給原材料運輸造成經常性堵車,有時一堵長達2-3天。運輸車輛滯留、二三次轉運才能到達施工現場。記得薄壁輕鋼主材從江蘇連云港發貨,長途跋涉半個月,輾轉多次才運達至項目上。可你們依然高標準設計、高標準用材、高標準施工。心痛呢,耽誤的工期、損耗的材料,工程成本增加了多少啊……”

      “看你們,憶苦思甜呢……”歐陽日把身邊的第十批援藏隊黨建指導周建成推到前面,告訴大家:今天有新任務,要考察“巡邊路”紅色旅游線路,準備接待幾批大參觀團。

      索朗頓珠第一個跳起來,一聲“耶——”,像兩年前湖南援藏隊最初提出這想法時他歡呼雀躍一樣。作為西藏大學旅游專業畢業的玉麥鄉第一個大學生,回鄉就是盯著玉麥旅游開發的。“95后”青年擔任起村第一書記,雄心勃勃:新一代玉麥人,不僅要像外公、阿媽那樣守邊固邊,更重要的是興邊強邊。玉麥富了強了,才是最好的國土守護、幸福家園。

      記得那次,也是拉上巴桑次仁,與歐陽日一起,索朗頓珠帶路來到表妹巴桑卓嘎的牧場小屋。表妹每天都走在外公當年放牧的巡邊路上,這條路就是現成的愛國守邊旅游線路。援藏隊閆振升和李祎珉更到位,他們每天拿著國旗與他們一起探路。原來,卓嘎、央宗,以及她們的后代索朗頓珠、巴桑卓嘎巡邊時都有個習慣,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帶上國旗,在位置好的地方插上,讓國旗在祖國的邊陲高高飄揚。

      “邊境小康村建設早已拉開,人氣興旺,游客越來越多了。紅色旅游,不愁。”

      “先從湖南旅游團來山南、到玉麥開始‘試運營’。愛國守邊精神,藏漢民族都要一代代傳承下去……”

      大家議論著,出點子、想辦法,不如說干就干。不多久,投資700萬元新建A、B段巡邊路800平方米,仿原木欄桿600多米,其中A、B級步道近千平方米。

      一條插滿國旗的邊境旅游路,向四面八方的游客敞開……

      白瑪次旺:援藏隊教我們技術,以后還天天有新鮮蔬菜吃

      白瑪次旺在郁郁蔥蔥的蔬菜大棚里意外見到歐陽日,兩人小跑上前擁抱。不用說,肯定是歐陽曾經的幫扶對象。

      白瑪次旺如數家珍:啟蒙互聯網、鼓勵他邁步、關鍵時刻有了扶持款,都離不開歐陽日這樣的援藏干部反復登門和手把手幫帶。

      因玉麥貧窮,白瑪次旺曾經搬出去,他后來無數次慶幸自己再搬回家鄉。他是玉麥的“原九戶”,現在的致富能手。最早在村里開餐館超市,家庭旅館也做得紅火。妻子擅長竹編手藝,在抖音上有很多粉絲。一家人正利用互聯網平臺向外推介玉麥和這里的特色物產。如今的他呀——家里,新屋富足、兒女可愛;外面,事事都順、經營成功。

      眼下,村集體產業把他們67戶捆綁在了一起。就說這“菜籃子工程”的溫室蔬菜種植大棚,產供銷形勢好,他們天天有活干,結合異地搬遷,連片打造了專業的果蔬生產,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就業難題。

      白瑪次旺就是那時學會了種植食用菌。援藏工作隊反復試種成功后,迅速網購一批機械設備,用藏區的木屑、青稞秸稈等生產物資,從食用菌母種生產到出菇的全過程,援藏工作隊手把手地給他們示范講解,確保全部能掌握技術。

      “這樣傳幫帶,是培養我們當地人,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技術隊伍。”普通農戶白瑪次旺講出了精髓。

      2022年因大雪導致棚頂垮塌。關鍵時刻,援藏項目“支持維修改造,幫扶大棚重建”的資金下來了。接著投資近210萬元,4個大棚約4000平方米,受益群眾約245人,眼下,該項目完成鋼柱基礎施工,預計9月底竣工驗收。此后,該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

      “多虧湖南援藏工作隊,讓我們學會了技術,今后天天還有新鮮蔬菜吃。”白瑪次旺說完,與索朗頓珠、巴桑次仁一起,又把歐陽日圍在中心。

      “還記得不……”巴桑次仁問,“初來玉麥,你是坐著送菜的皮卡車來的。那時老路狹窄,有次我倆坐車出去,我看你緊張,抓著你的手全是汗。你跟我說,這狹窄的懸崖路段,還坑坑洼洼的,沒有任何回轉空間和防護措施。司機稍有不慎,一個油門或方向盤沒把控好,泥濘的道路輪子一滑,我們就都交代給萬丈懸崖。”

      “我們年齡相近。”白瑪次旺搶過話,“聊到家、聊到思念,那天你說:懷有4個多月身孕的妻子抱著你不撒手,哭著問你能不能不去。你內心掙扎,但還是說:男人說話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就不能臨陣退縮。”

      “哎,家人付出太多,只為支持我援藏,我怎能不努力?”在場的誰不知道,當時的歐陽日在最短時間里,吃糌粑、說藏語、唱藏歌、跳鍋莊舞,迅速融入民族地區的生活和工作。

      “還記得歐陽的名言不?”鄉長話音剛落,干著活的白瑪次旺脫口道:“只干不說,先干后說,干好了再說。”

      “其實,援藏隊員都這樣。”歐陽日打斷大家。

      幾個好朋友又都明白:圓滿完成玉麥小康鄉村建設任務,歐陽日二次進藏,奔赴扎日鄉項目,全面主持又一小康村修繕和現場審計……

      “正是你們與雪山大地融為一體,把山南當‘家’,把自己當‘山南人’,把智慧和汗水奉獻給雅礱大地,才有我們的幸福和家鄉的繁榮。”

      普布曲珍:援藏隊為村民致富搭臺,青年人才順勢而為“接榜領題”

      歐陽日在老朋友的陪同下,來到他曾灑過汗水、費過心思的玉麥鄉生態養殖基地。他邊走邊介紹:玉麥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籌建隆子縣萬頭藏香豬養殖基地和玉麥生態養殖基地,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農戶養殖。援藏隊手把手、傳幫帶培養當地農戶,像洛桑羅布這樣的農戶就有了用武之地。

      從熱榮鄉沃塘村搬來玉麥,洛桑羅布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收入都有了很大提升。他原本是個裁縫,妻子編織氆氌。他們上初中的女兒,夢想做個設計師,幫助爸爸媽媽設計服飾。洛桑羅布通過在生態養殖基地打工、護林守邊、家庭旅館等多元致富,日子越過越好。女兒的朋友來家做客,都非常羨慕他們現在的生活。

      同樣有奔頭的是有理想、有知識的年輕人。

      基地員工普布曲珍去年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了家鄉。歐陽日在基地見到她時,她正為藏香豬注射疫苗,百般呵護,滿心細致。問她收入是否穩定,她一番話讓大家笑逐顏開:每月6000多,穩定。在家門口找到喜歡的工作,特滿意。以后,藏香豬標準化養殖基地,將是一個集基地建設、生豬養殖、屠宰、運輸、儲存、銷售為一體的智能化、數字化的綠色生豬養殖產業鏈。就怕自己學識不夠,應付不了未來呢。

      “產業援藏是對口支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大家順音而去,“白書記……”

      來人正是山南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湖南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領隊白云峰。前后來的還有洛桑羅布,聽說歐陽來了,他緊趕慢趕一定要到。

      先說白書記,進藏半年多來,想方設法推介山南、引進項目,讓來山南的“湘”字號企業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長,發展壯大,更是代言、架橋、做紐帶,讓“藏品入湘”,讓他們援藏的成果回饋三湘大地上的父老鄉親。

      今年6月中旬,長沙街頭的芙蓉花白得似雪、粉如朝霞,一起裝點著“藏源·藏緣,湘遇山南”——2023年山南市招商引資推介交流會。白云峰書記帶著隊伍忙前忙后,沒日沒夜。就這一次推介會,近百家優質企業牽手山南,共謀發展。13個項目在會上簽約,意向投資總額度近30億元。

      “招商引資要招得進,更要留得住、發展好。輸血與造血并重、引資與引智并行,確保援藏資金和項目向農牧區傾斜,抓住關鍵領域、鞏固薄弱環節,切實增強玉麥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從蜿蜒美麗的湘江之畔來到綿延巍峨的雪山之巔,雪域高原與三湘大地雖相距千里,但關山無阻、萬里為鄰。湖南援藏隊,與山南人民血脈相連。

      “是啊,美麗家園是無數親民項目組合而來。”被“激活”的歐陽日滔滔不絕起來——

      隆子鎮宗雪村,解決了100多戶村民以及5000多頭牲口的飲水問題。以前,藏族兄弟要走很遠把水背回家,現在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

      去年,助力巔峰貢蜜新增2個蜜蜂養殖場,晏子青稞、雅江蜜境、劉瓊村藏文化旅游等項目持續解決當地就業、為集體經濟創收。今年,借助長沙文創傳媒資源,打造長貢經貿交流服務平臺,開啟貢嘎本地特色產品選品,讓藏品入湘、湘品入藏快捷通暢。還有巔峰康棘研發上線新品,藏湘韻味新增風干牦牛肉生產線……

      “你小子行啊……”白云峰望著得力部下,笑著對幾位藏族兄弟說:“他如今是孵化高手,玉麥示范鄉、曲桑小康村,一個個重大項目,一項項民生工程,都是產業、教育、醫療、民生、科技、就業諸多援藏的大布局。可這些又是一茬接一茬的歷練:高原反應讓人頭痛欲裂,干燥空氣讓人口干舌燥流鼻血,缺氧折磨得人徹夜難以入睡……然而,他們的青春,不問西東,只為怒放!猶如眼前的格桑花,怒放在日新月異的雅礱大地上。”

      “湖南援藏呀咕嘟(好)!”一個整齊的聲音突然響起。

      援藏隊黨建指導周建成有話說:在玉麥,一面是桑杰曲巴老人傳承下來的護國守疆:鄉村,欣欣向榮;人們,為國巡邊。另一面,湖南十批援藏隊30年來,上千人來到雪域高原,傳承、創業、奮斗,留下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動人故事,詮釋著何為奉獻精神、何為缺氧不缺精神、何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如果說,向西穿越3500公里、向上攀升3500米海拔是地理坐標,那么,傳承愛國守邊、為國為民援藏,就托起湖南援藏隊的精神坐標!

      傍晚,篝火輝映玉麥鄉,映紅了玉麥河。一場鍋莊舞聯歡,男女紛沓,拉手成圈,歌開舞起。

      白云峰在、歐陽日在,索朗頓珠、巴桑次仁都在。手拉著手、心貼著心,藏湘同胞邊舞邊唱邊沿圈走。不時有和音呼喊“啞——”!再加快速度,甩開雙臂側身擰腰大搓步跳起,索朗德和白瑪次旺民族服盛裝出席,他們揮動雙袖載歌載舞,奔跑跳躍,洛桑羅布的妻子和一排女性點步轉圈有如鳳凰搖翅飛舞,健美、明快、活潑。

      天上地上,歡快祥和;鄉村人流,如詩如畫……

      (作者系一級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本文圖片均由湖南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