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瀚海駝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康巖  2023年08月06日08:41

      碩大的主風機組由蒸汽輪機驅動運行,高壓蒸汽產生的氣流在葉柵間穿梭、流轉,發出陣陣沉悶而又震撼的呼嘯,劃破奇姆肯特靜謐的夜空。奇姆肯特是哈薩克斯坦第三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成品油生產基地。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奇姆肯特煉油廠,近年來經過現代化改造,煥發出盎然生機。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哈薩克斯坦正是首倡之地。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從理念化為行動,連點成線到面,為當今世界發展注入新動能。這個十年,也是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海外業務發展最快的十年。一個個項目,如一顆顆繁星,閃耀在“一帶一路”的天幕上。項目背后,飽含著海外員工舍小家、為大家的責任和擔當。

      70后黃韜,2016年加入奇姆肯特煉油廠現代化改造項目。奇姆肯特煉油廠現代化改造,是共建“一帶一路”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共同孕育的明珠。作為一名老石油人,能與這個項目結緣,黃韜深感榮耀。

      項目建設之艱,黃韜記憶猶新。一期工程投產前,遇到過“大問題”。2017年4月23日,項目施工部經理跑到區域部經理黃韜面前,喘著粗氣說:“不好了,黃經理!當地承包商施工進度慢,裝置投產用電沒法保證,怎么辦?”一瞬間,黃韜也有點懵了。他心下想:項目建設涉及歐美、俄、哈、中多國標準,現場人員操著俄、哈、英、中四種語言,已經讓項目建設舉步維艱。要是不能按原定時間受電,一期工程核心裝置60萬噸/年異構化投產目標就難以保證,業主肯定要質疑我們。黃韜快速理清思緒,說:“要盡快送上電,必須連通老廠總變電站和新建廠區的變電所!”隨后他立刻組織電氣工程師與業主人員開展技術論證。大家認為,方案能否可行,落實14公里高壓電纜是關鍵。

      無論是中國還是哈薩克斯坦,都沒有現成的高壓電纜。哈薩克斯坦有兩個電纜廠,一個在奇姆肯特,一個在阿拉木圖,生產周期都很長。如果讓中國生產,需要一個月,再加上清關運輸,到現場怎么也要四五十天。黃韜心里默默計算:還有12天就是受電的日子,“不能再拖!立刻從國內找供應鏈,空運到哈薩克斯坦!”

      電纜找到了,新問題又來了。受電還需要利用原有管架,打通電纜敷設路由,新建300多米電纜支架。老廠作業各種管束多,票證辦理需要協調業主動力車間等多個部門,這樣一來,電纜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敷設。思來想去,黃韜想到了一位哈國老朋友,他是煉廠哈方原總顧問,也是項目聘請的首席電氣專家,有話語權。有了他的幫助,很快辦齊了各種手續。100多名參建員工連續6天奮戰,于2017年5月3日晚7點,提前2天實現受電。業主由衷地稱贊:“這就是中國效率”。那一刻,黃韜這個山東漢子,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2017年6月,一期工程順利投產,奇姆肯特煉油廠在哈薩克斯坦三大煉油廠中率先完成從歐II標準向歐IV、歐V標準升級,由此結束了哈薩克斯坦不能生產高標號燃油的歷史。

      有了一期工程的經驗,二期工程順利了許多,中國技術、中國制造大放光彩。1.5萬噸/年硫磺回收裝置,在中國預制成28個模塊,運到現場,14名工人像搭積木一樣,7天完成組裝,較常規施工節省一半工期。項目最大的設備是2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分餾塔,重425噸、高58米,分片到貨,現場組焊試壓,防腐保溫、勞動保護、附塔管線、照明全部安裝完,一次吊裝就位,“塔起燈亮”,讓在場的哈方業主連連贊嘆……

      2018年9月,二期工程成功投產,這顆由近6000名中哈員工攜手建造的“能源明珠”,為奇姆肯特增添了現代化氣息。投產至今,奇姆肯特煉油廠累計加工原油超過2600萬噸,為保障哈薩克斯坦成品油供應、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韜的父親也是石油人。2017年5月,父親被診斷為癌癥,黃韜得知后心急如焚。領導特批他回國帶父親治病。父親病情剛穩定,他又回到項目現場。如今,父親已頑強地與癌癥抗爭了6個年頭,他也從奇姆肯特項目轉到巴佐伊壓氣站擴建項目。父親生病前,每次黃韜離開家,父親都會囑咐他:“好好工作,不要擔心家里!”如今,父親還會再問一句:“什么時候回來?”說到這里,黃韜哽咽了。

      80后左亞銳所在的尼日爾阿加德姆油田二期地面工程,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是中國石油“十四五”海外重點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每日出口原油11萬桶。

      一望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灼熱的陽光如同一把利劍,刺透左亞銳的工服。車輛在沙漠里穿行,左亞銳忍受著沙丘起伏帶來的顛簸,剛開始,硬是把他顛出了腸道功能紊亂。但如今,他成了項目部第一個沙漠乘車里程超過10000公里的人。

      縱目四望,黃沙莽莽,銜天吞地,滿目都是單調焦灼的黃色,時空仿佛在這里凝固。沙塵暴說來就來,一股股急勁的旋風,刮來又刮去,卷起成堆的黃沙,灑向空中。駱駝緩緩地行進,騰起朦朧的沙霧,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燦燦金光。從2020年3月擔任項目施工試運部經理至今,這樣的畫面左亞銳看得太多。

      作為西非內陸國家,尼日爾生產條件較差。項目營地距離首都尼亞美1400多公里,剛過來時,沒水沒電。沒水喝就打井,鉆井機突突突往地下鉆100多米,才能見到水。用電要自備發電機,注入柴油發電。左亞銳帶領9名中尼員工,用48天完成先鋒營地建設。

      吃是頭等大事。食材一周到十天補給一次,要派冷藏車去800公里外的津德爾采買,來回路途就要4天。到了營地,原本新鮮的蔬菜打了蔫,西紅柿被顛成了西紅柿醬。牛羊肉、土豆、洋蔥方便保存,但架不住天天吃。由于維生素攝入不足,沒多久,左亞銳和同伴們嘴上起泡、口腔潰瘍,喝口水都能疼得齜牙咧嘴。

      設備、材料更金貴,不管是中國采購還是國際采購,得先走海運到達鄰國貝寧的科托努港,或是多哥的洛美港,再經過1800多公里跨國公路運輸,到達尼日爾迪法市或津德爾市,然后進入沙漠,再行駛600多公里,到達項目現場。沙漠里沒有路,一輛輛沙漠運輸車就像一匹匹負重的駱駝,在沙丘中逶迤前行。2022年8月,項目第一批大件物資——8臺索拉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整整裝了17臺沙漠運輸車,歷時78天,跨越萬里,成功到達現場。

      架空線路和集輸管道,像是一條條筋脈和血管,在撒哈拉沙漠里穿行,電力從站場輸送到井口,原油從井口輸送到站場,喚醒了沉睡的沙漠。當地牧民的房屋是用曬干的梭梭草搭建的,牧民根據雨季和風季來回搬遷,屋子經常擋住線路和管道施工。這時候,左亞銳就帶上翻譯,和業主、政府派駐當地的代表一起,一家一戶挨個兒勸說:等工程投產了,大家的生活、教育條件都會得到改善……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打消了牧民心中的疑慮。隨著更多中國石油企業的到來,公益活動、社區活動也多了,他們聯合起來,捐桌椅、送文具,一座座帳篷學校建了起來。聽著瑯瑯讀書聲在沙漠腹地響起,左亞銳心想:這個國家的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

      2020年6月的一天下午,左亞銳突然感到一陣陣劇烈的腹痛,同事懷疑是急性闌尾炎。營地不具備手術條件,油田現場因為疫情封控又出不去,沒辦法,只能通過藥物保守治療。兩個多月后,他才搭乘從尼日爾回國的飛機,回到國內治療。治療結束后,他很快返回尼日爾。

      尼日爾項目營地的大門口,豎立著10個紅色的大字:“荒涼的沙漠,火熱的人生”,每天進進出出,左亞銳都會默默看上一眼。他知道,中尼石油合作被稱為“尼日爾人民的希望之光”,在“一帶一路”中非合作的新賽道上,他不能缺位。項目今年10月1日就要實現原油外輸,已經堅守了十幾個月的左亞銳,即將親眼見證這一天。他要等到項目成功投產再回國休假,安安心心陪伴年邁的父母和兩個年幼的女兒。

      今年2月,90后管恩庶的女兒出生,看著眼前這個粉嘟嘟的小人兒,他的內心充盈著幸福與喜悅。但一想到即將返回伊拉克,心中又滿是歉疚和不舍。

      伊拉克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兩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還有傳誦千年的諺語、神話和史詩。和這里的人們一樣,管恩庶也相信“鞋子是人們的眼睛,行路增長人的見識”。2020年5月,他主動申請從阿爾及利亞項目調到伊拉克項目。那時,他和女朋友的愛情長跑已進入第7個年頭,女朋友心里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母親得知后,緊張地對管恩庶說:“伊拉克那么亂,你不能去!”“我是家里的頂梁柱啊,趁年輕,多長見識多提升自己!”管恩庶解釋。家人看他決心已定,只好放手讓他遠行。

      每年11月到來年2月是伊拉克的雨季,其余都是旱季,這意味著,全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高溫炙烤中度過。最熱的時候,氣溫能升到50多攝氏度,沒走一會兒,工裝里的襯衣就濕得透透的,汗水沁在外面,化成一片水印,很快又被曬干,整個人仿佛身處一個巨大的烘干機里。晚上回去脫下襯衣,管恩庶發現,一層細細的鹽霜在燈光下泛著白光。

      管恩庶所在的格拉芙油田項目,業主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作為一名HSE(健康、安全、環境)工程師,管恩庶的工作是查違章、找風險、除隱患,每天在現場一走就是10多公里,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一次,他在現場巡檢時發現,當地承包商員工正站在5米高的施工平臺上焊接管線,沒佩戴安全帶,周圍也沒有護欄。他嚇了一大跳:如果工人挪到邊緣位置,雙腳踩空摔下去,輕則骨折,重則喪命。他趕緊叫停施工,召集所有人現場開會,要求承包商立即整改。

      良好的HSE業績,是站穩海外市場的基本要求,也是進入高端市場的敲門磚。自2009年重返伊拉克市場至今,管恩庶所在的CPECC已高質量完成20多個項目,成功敲開了殼牌、道達爾、英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的大門。

      今年3月,管恩庶來到伊拉克南部的魯邁拉油田項目工作。第一次以HSE部門負責人身份參與項目建設,讓他感到既興奮又緊張。這是魯邁拉油田近10年來新建的第一個原油處理設施項目,業主為英國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組成的聯合體合資公司——巴士拉能源公司。項目管理團隊國際化程度很高,管恩庶所在的部門尤其明顯:6個人來自5個國家,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大家互相借鑒,取長補短,迸發出鮮活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項目剛開始,業主要求,工人必須經過業主組織的入場培訓,方能進入現場施工。從申請培訓到完成培訓,平均需要一周時間。時間不等人,工程不等人,管恩庶決定向業主申請改由項目部自主培訓。沒想到,申請被業主拒絕了。他立即召開部門會議。伊拉克同事提議,讓業主現場體驗我方的內部培訓課程;印度和巴基斯坦同事依據業主程序文件及合同,找出了我方內部培訓的合理性;尼日利亞同事決定針對現場情況對培訓課件進行匹配修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向嚴苛的業主最終同意了他們的申請。

      一望無際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荒涼得讓人絕望。在這里,除了工作沒有任何娛樂可言。閑暇時,管恩庶堅持每天健身,他說:作為HSE人員,自己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他嘿嘿一笑又說:“塊頭大一些,從氣勢上也能震懾住違規違章人員。”

      剛來伊拉克的時候,管恩庶拜了項目HSE部門經理為師。師傅桌上擺著一塊石頭,看上去普普通通。有一天,管恩庶沒忍住好奇,問起石頭的由來。師傅說:“這是我剛參加工作時師傅送的禮物。師傅告訴我,作為安全人員,要像石頭一樣沉下來,踏踏實實做事,對得起頭頂的紅帽子。”這番話,管恩庶始終銘記在心。

      今年是管恩庶在伊拉克工作的第三個年頭。視頻里,看到他皮膚黝黑、笑容燦爛,母親少了一分擔憂,妻子多了一分理解。她們知道,他已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看著可愛的女兒一天天長大,更堅定了管恩庶在海外項目好好干下去的決心——要努力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

      戈壁沙漠、深水淺灘、城市內陸……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CPECC員工揮灑汗水的身影隨處可見,油氣合作正演繹著動人的故事。十載春華秋實,今朝駿業日新。從勇闖海外、邊干邊學,到穩扎穩打、開拓高端市場;從走出國門、白手起家,到履行社會責任、為當地民眾帶去福祉和希望,CPECC依靠一個個敬業的員工,扎根一個個穩健的項目,走好石油工程建設的每一步路。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在CPECC員工以及更多石油人的努力下,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