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針一線巧手藝
      來源:人民日報 | 曹衛華  2023年08月05日07:59

      王陸芬終于繡完繡架上的作品,這幅名為“高鐵夢”的作品,從設計到完工,她繡了一個多月。

      今年3月,王陸芬到北京參加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她提交了一份議案,建議盡快修筑通往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府的高鐵。為了更形象地表達議案內容,她設計繡制了“高鐵夢”這幅作品,與議案一起遞交上去。

      王陸芬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維摩彝族鄉,她所在的白沙坡村是個彝族聚居村。在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姑娘是否心靈手巧,就看她的刺繡。王陸芬從小跟著外婆和母親,學得一手好手藝。十六歲那年,她的一幅繡品被人花一百六十八元買走,這給了她極大的鼓舞。這些年她在文山做水果生意,隨時把繡花繃子帶在身邊,得空就拿出來繡一繡。

      2013年,王陸芬從電視上看到,她從小學習的彝繡就是節目中常講的民族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暗自在心里琢磨,怎樣回白沙坡村成立一個彝繡合作社,傳承這門古老的手藝,為鄉親們開辟一條新的脫貧致富路。

      這事風險不小,一來沒資金,二來沒人做過。王陸芬怕丈夫反對,一直沒敢跟他說。

      可事情擱在心里,總是時不時冒出頭來。幾番欲言又止,王陸芬還是沒忍住告訴了丈夫。

      “你想做就大膽地去做!”

      “可我創業需要資金啊……”

      丈夫沒再言語,把這幾年做生意攢的三十多萬元積蓄全部給了她。丈夫這么支持,王陸芬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三十多萬,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那是全部的家底啊!

      要創業,靠一個人單打獨斗不行。王陸芬帶著資金回到白沙坡村,開始尋找繡娘。她原來熟悉的幾個繡娘都外出打工了,打電話聯系,她們沒一個人看好王陸芬的選擇,都婉言拒絕。有幾個原來相處特別好的,反復勸王陸芬,你兩口子起早貪黑十幾年,辛辛苦苦掙那點錢不容易,你別拿血汗錢打水漂。還有朋友直接打電話給王陸芬的丈夫,讓他趕緊勸阻她,別去冒這個險。

      王陸芬找了一個多月,也沒找到一個愿意加入合作社的繡娘。想來想去,她決定降低標準——先找稍有基礎的,對她們進行培訓;同時,花費二十萬元,建起一個傳習館、一個陳列室,做宣傳展示。可村里人還是不看好王陸芬的項目,有點基礎的都不愿跟她干。

      王陸芬不死心,苦口婆心一個一個動員。到后來,她繼續降低標準,不懂刺繡的也要,只要愿意干,她就愿意教。本村的找不夠,她又到別的村去找。終于湊夠了十六個人,華韻刺繡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十六個繡娘,都是四五十歲的婦女,上有老下有小,很難同時湊到一起。王陸芬就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分時段培訓她們,經常熬到深夜一兩點。培訓完一輪,花了三個多月。

      王陸芬開始把活兒分派給她們,讓她們拿回家里做。抽空一看,有的繡娘技術差,有的繡娘不認真。王陸芬性子急,抱怨幾句,有的繡娘就撂下繃子,不愿繼續再做了。王陸芬只得跟她們說好話,賠不是。

      一開始王陸芬沒經驗,拿來一些老刺繡做樣品,讓繡娘們照著繡。繡是繡出來了,卻賣不出去,客戶看看,都搖搖頭走了,說:“你這產品不行,太老套,得重新設計。”

      那段時間,王陸芬心里沉甸甸的。重新設計,我哪有那水平?可仔細想想,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的,沒水平我可以學呀!王陸芬找來資料,開始自己琢磨。忙活了一個多月,她自己設計的繡品還是沒人要。

      干了那么長時間,一分錢收入沒有,村里開始有些風言風語,一些繡娘也灰心了,要退出合作社。有個繡娘經不住別人的嘲笑,一氣之下把繡花繃子砍了,還有繡娘干脆把繃子和繡片一起扔火里燒了。

      王陸芬急了,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如果散了,那她的創業也算完了,這條脫貧致富路也走不通了。

      縣委宣傳部主管文化產業開發的領導聽說了這件事,了解到王陸芬遇到的困難,專程來看望她,鼓勵她帶繡娘出去學習學習。一行人來到楚雄、大理、騰沖參觀學習,大開眼界。人家的刺繡,不拘一格,設計上吸收了多民族風格和現代元素,銷路非常廣。

      回來之后,王陸芬開始在縣里尋訪繡娘,拜她們為師,向她們學習不同的技藝。得知杭州要舉辦一個全國性的優秀刺繡作品展,王陸芬挑選了幾件作品,報名參展。

      不比不知道。杭州展出的作品,設計新穎,特別出彩的蘇繡、越繡、湘繡,有的朝藝術方向發展,高雅精致,有的與日常生活用品相融合,美觀實用。現場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舉辦圖案設計培訓班,王陸芬又抓緊報名。

      從杭州回來,王陸芬思路徹底打開了。她帶著十六位繡娘博采眾長,更新設計理念,設計出五份圖案。圖案定稿后,準備購買材料,賬上卻沒錢了。到農村信用社貸款,人家不看好她的項目,不貸給她。王陸芬又找丈夫,丈夫就把自家運水果的卡車賣了。

      聽說省里要在昆明舉辦一個文創產品展銷會,王陸芬帶著幾位繡娘和繡品參加了展銷。王陸芬自己擔任解說,她們一邊展示繡品,一邊做現場表演。縣委宣傳部還為她們拍攝制作了視頻。從這以后,華韻刺繡合作社的繡品開始有了銷路,簽下了幾個大單,訂單金額達到一百多萬元。

      展銷回來,消息傳開,報名參加合作社的繡娘人數猛增。有些當面嘲笑過王陸芬的婦女,也來找她報名,她不計前嫌,通通答應。

      當初開合作社,是為了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這份初心王陸芬一直沒忘記。她主動找那些貧困家庭的婦女,動員她們加入合作社;她還跑到村委會,請村委會領導幫忙動員貧困家庭婦女到傳習館學習。

      六十多歲的蘇姥姥患有糖尿病,出不了門,她年輕時做過刺繡,想接點活兒。王陸芬二話沒說,就把材料給她送了過去。

      李孝敏家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王陸芬動員她參加培訓班,從最簡單的針法入手,手把手教她。后來,李孝敏成為合作社的刺繡骨干,她一邊打零工,一邊做刺繡,每年從刺繡上掙的錢就有三萬多元。2018年,李孝敏蓋起一棟三層小樓,一家人擺脫了貧困。

      李采娜家當時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王陸芬找上門去,想吸納她為繡娘。李采娜擔心自己笨手笨腳的,做不好。王陸芬就把她帶到傳習館,先看別人怎么做,然后讓她上架,王陸芬手把手教,李采娜一點點學。培訓結束,王陸芬讓李采娜領了針線繡布回家去做。

      一個月后,李采娜拿著繡品回來了。王陸芬接過來一看,笑了——圖案松的松、緊的緊,針腳歪歪斜斜。王陸芬還是按合作社規定的成品價,把錢結算給李采娜。李采娜磨蹭半天,領了十元錢,覺得不好意思,轉身就跑。那天吃過晚飯,王陸芬繼續把絲線繡布送到李采娜家,讓她接著繡。

      又一個月過去了,李采娜交來的繡品開始有模有樣。如今,她也成了合作社的骨干,利用閑暇時間做刺繡,每年能掙三萬多元。

      王陸芬越來越忙,志向也越來越大。她把兒子送到杭州藝術學院專門學習設計,準備把他培養出來協助自己。

      這幾年,王陸芬相繼參加了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杭州等地的展銷會,與一些客商建立起長久的合作關系,訂單越來越多。她們的彝繡小白鞋、領帶、絲巾幾年前開始銷往歐洲。合作社社員已經增加到三千多人。2017年,王陸芬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這一年,合作社有了自己的電商銷售平臺。在香港展銷會上,王陸芬簽下六百多萬元的訂單。

      香港之行更讓她振奮的是,在機場免稅商場里,她竟然在貨架上發現了自己團隊制作的小白鞋、虎頭帽、虎頭鞋、繡花絲巾、繡花領帶……

      商場經理告訴王陸芬,產品銷量都很好,虎頭帽、虎頭鞋已經斷貨了。王陸芬立馬給兒子打電話:速速補貨!

      去年農歷臘月二十九,王陸芬和兒子收拾好東西,準備到文山陪丈夫過年。兩天前,她就在傳習館門口貼了通知,也在微信群里發了消息:請送繡品和領材料的繡娘過完年再來。

      兩人還沒走出門,村里的趙李鳳老人拿著一幅繡品來了。趙李鳳老人已經八十二歲,她小時候就學過刺繡,雖然年紀大了,但手還靈活,眼睛也明亮,繡出來的件件是精品。

      馬上要過年了,王陸芬給老人兌了錢款,發了材料。趙李鳳家幾年前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三代人,只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土房。成為合作社繡娘后,趙李鳳憑借自己的好手藝,掙了十多萬元,蓋起了新房。

      送走趙李鳳,李孝敏又來領材料,她拎來一籃雞蛋給王陸芬:“我給你帶了幾個雞蛋,你不要嫌棄。”李孝敏誠懇地說:“你那么幫我,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謝你!”

      王陸芬想想,接過雞蛋,老人不易,她決定把雞蛋錢算在繡品里。

      接著,村里的、外村的幾個婦女又來,又有外縣的電話不斷打進來……王陸芬又忙起來了。

      農村婦女勤勞,過年也不會閑著,王陸芬估計春節這幾天,天天都會有人來。她索性給丈夫打電話:“合作社太忙,我就不到文山陪你過年了,讓兒子過去陪你吧。”

      轉眼到了五一勞動節,王陸芬在白沙坡村舉辦了一場彝族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勞動技能競賽。經過篩選,獲得參賽資格的繡娘有六十人。

      比賽除了對參賽選手提前繡好的作品進行展評外,還由合作社提供統一圖案,由參賽選手自由發揮,在四小時內繡完。

      下午五點半,評委們根據針法、構圖、配色、創新等標準對作品進行現場打分,綜合評判,共評出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八名。這是對繡娘們精心勞作的認可。

      那天傍晚,夕陽把天邊染得一片通紅,頒獎儀式就在傳習館外面的場地上進行。場地上早就擠滿了盛裝的婦女,她們基本上都是華韻刺繡合作社的社員。

      在熱烈的掌聲中,王陸芬為獲獎者頒獎。她登上臨時搭起的臺子,動情地說:“姐妹們,現在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經過大家團結一致努力拼搏,我們的華韻刺繡合作社生意也越來越好。希望大家繼續努力,用我們勤勞的雙手,繡出我們今后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