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勇擔新使命,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文學力量
      來源:《文學評論》雜志 | 吳義勤  2023年07月26日19:29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科學總結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規律和重要意義,發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號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文化建設重要思想的最新發展,是又一篇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作出原創性貢獻、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員令和宣言書。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獨特呈現者。建設新時代的新文化,離不開新時代的新文學。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也離不開新時代文學的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賦予了文學更為神圣的責任與使命,是引領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光輝指引和根本遵循。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新時代文學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擔負新使命,新時代文學要在延續文脈、傳承文脈、創造文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文化有著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對話性,而這五大特性在中國文學中也有著鮮明的體現。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再到百年現代文學,可謂星光燦爛,經典紛呈。是文學構筑了中華文化的強大文脈,是文學放大了中國文化的強大基因。是文化基因決定了中國何以為中國,也是文化基因決定了中國文學何以為中國文學,決定了中國文學的氣質、神韻、風范。新時代文學既要把中華文脈維護好、傳承好、延續好,又要創造新文脈,要讓中華文化基因在文學中得到進一步壯大、滋養和形象化的呈現,要讓中華傳統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生命觀念、自然觀念發揚光大,并在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新時代文學獨一無二的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創造能夠貫通古今中外的文學價值體系、觀念體系、話語體系、審美體系、敘事體系,以新文脈的創造實現對傳統文脈的延續與傳承。

      擔負新使命,新時代文學要在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現代化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的故事、展現可信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的創造性實踐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中國大地上正在進行著天翻地覆的史詩性偉大實踐,正在發生驚天動地的山鄉巨變,新時代文學必須以大歷史觀、大時代觀跟上時代的步伐,生動記錄偉大時代的恢宏氣象,對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給以文學的呈現。新時代文學應該有與新時代相匹配、相呼應的品格、氣度和境界,應該有新的文學觀念、審美品格和藝術追求,應該成為新時代的晴雨表和百科全書,成為新時代形象的塑造者和新時代精神的承載者、闡釋者。新時代文學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見證者,應該以現代的形態、品質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講好、講精彩,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烙上鮮明的文學烙印,把真實的中國、現代化的中國以文學的方式展現給全世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精神支撐。

      擔負新使命,新時代文學要在傳遞和呈現現代文明價值、參與世界文學價值建構的深度對話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文學是世界通用語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有強烈的包容性和和平性。五千年的中國文學就是在與世界文學的交流對話中一步步走向繁榮輝煌的。近代以來,中國文學曾一度落后于世界,現代文學曾以“仰視”的姿態在“五四”和20世紀80年代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拿來主義”階段。新時代的中國文學已經進入了與世界文學同步發展的“平視”“對話”階段,文學自信更為彰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成效越來越顯著,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輸出作家、作品的層次,不能僅僅滿足于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幾種文字,更不能滿足于獲得了幾個外國文學獎,而是要增強與西方文學平等對話的自信和主體性,要彰顯當代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與價值。新時代文學的主體性應該既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基因又立足于當代創造,應該既是本土的又是面向世界的,應該既是傳統的又是面向現在和未來的。我們不再是文學領域的“滯后者”“追趕者”“模仿者”,而是文學價值的“創造者”“引領者”,要更自信地展現創造者和對話者的形象,不僅要讓全世界更多地認識、閱讀、了解中國作家作品,還應該在世界文學秩序和世界文學價值的同步建構中發揮主體作用,讓中國文學價值成為世界文學的“共同價值”,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構貢獻文學方面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擔負新使命,新時代文學要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塑造人民形象、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創造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在任何時代,人民都是歷史永恒的主體,都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民本思想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人民性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區別于其他文化和文學形態的最鮮明特征。人民是新時代文學永恒的主體,人民性是新時代文學最鮮明的藝術屬性。人民性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宣傳性的概念,不是簡單化的說教,而是貫穿文學從生產到傳播全過程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實踐。人民既是文學最重要的表現對象,也是文學最終的裁判者、評判者。新時代文學必須牢牢扎根于人民和大地,扎根于時代和生活,感受時代脈動,聆聽人民大眾的肺腑之聲,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人民的歡樂,憂患人民的憂患,凸顯人民性的價值取向,為人民代言,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同時,新時代文學要把塑造人民形象作為文學的崇高目標,為時代英雄立傳,使得新典型、新形象、新英雄不斷在文學中呈現。新時代文學要全面展現人民的精神世界與“現代化”歷程,展現當代中國人的文明形象、人文素質、道德情操和精神情懷,與人民發生深刻的精神聯系,多層次、多維度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從文學中獲得力量。“興觀群怨”“文以載道”是中國傳統文論的核心語匯。古往今來,對文學強烈的共情、共鳴,決定了文學在中國人精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新時代文學要弘揚主旋律,弘揚真善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展現中國人的生命力、精神圖譜和崇高價值追求,切實發揮以文化人、凝心鑄魂的作用,使文學真正成為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擔負新使命,新時代文學要弘揚創新、創造精神,在新時代新經典的創造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創新性是中華文化的突出特性。中國數千年古典文學的輝煌正是建立在文體創新、文體革命的根基上的。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革命和唐詩、宋詞、元曲等各種文體的更替也都離不開創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能只是躺在祖上的功勞簿和輝煌榮光里,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新時代文學必須繼續扛起創新的大旗,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創造精神,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適應傳媒時代、網絡時代、視頻時代文學生產、消費、傳播的新規律,實現從高原向高峰的攀登,創造新的文學,創造屬于我們時代的新經典。需要指出的是,新時代文學的創新,是面向人類文學的一切經驗與探索的創新,是開放、包容、多元的創新,更是立足于中華審美傳統和審美精神的創新,是有“根”與“魂”的創新,文學的創新尤其要克服“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創新的目標就是創造屬于我們時代的精品力作和經典大師。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我們要有我們時代的《西廂記》《西游記》《紅樓夢》,要有我們時代的屈原、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魯迅,也要有我們時代的孫悟空、林黛玉、阿Q、祥林嫂等文學典型形象。恩格斯在談到歐洲文藝復興的時候曾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我相信,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也一定會產生屬于中國文學的經典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