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關村故事多
      來源:人民日報 | 喬忠延 崔海昀  2023年07月08日08:46

      走進關村,耳畔不禁回響起幾句歌詞:“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當然,隨著旋律飛出歌喉的,不再是“小城故事多”,而是“關村故事多”。

      關村,是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古城鎮的一個普通村莊。遠望村莊,坐落在綠色田園上;近看屋舍,交織在一片花園里。步入村巷,頭上綠樹成蔭,身邊花團錦簇。一座座規整的磚瓦平房,給人以樸實的親切感。

      站在我們面前的是關村人任慧娟。她張口的第一句話就是:“關村是我的驕傲!在城里,一說家鄉是關村,別人就會羨慕地夸贊,你們那兒是花園村!”

      不過,先前的關村可不是這樣。任慧娟在襄汾縣城生活,父母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假日,她都會回村看望父母。可有一次卻鬧了心。周末快到了,她打電話給父母說要回家,電話那頭的父親卻說:“別回來!村里停水了,做飯、洗漱都不方便。”原來,關村用水靠抽水機從水井抽水,抽水機的電費由村集體繳納,因為欠下電費,所以電管站給抽水機斷了電。

      平心而論,那些年村里的進步不算小,村民們吃穿不愁,有的還蓋起了新房,屋內家具電器樣樣齊全。然而,村民家中改善了,村子環境仍然臟亂差。那時候,村里集體沒企業、沒收入,改變村貌很難。走在村中小巷,路面坑坑洼洼,晴天風吹塵灰飛揚,雨天腳下全是泥水。茅房都在路邊,空氣里彌漫著嗆人的味道。外面環境差,那就在家里待著。可現在這停了水,居家也難安寧。

      所幸,鄰村有人發現了關村沒水的困窘,便開著三輪車,拉著灌水袋來賣水。但任慧娟還是擔心,父母節儉慣了,別舍不得花錢買水。

      就在她掛念之際,父親打來電話,笑呵呵地說,村里有水了,難關渡過了。原來,35歲的王晉剛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后,自掏腰包將村集體所欠的電費交清。電管站一合閘,抽水機一轉動,家家戶戶的水龍頭又流出了汩汩清水。

      有水了,關村人終于露出了笑顏。可很快,他們就漸生疑惑。王晉剛有見識、能吃苦,從跑大卡車到創辦企業,事業蒸蒸日上。他回村接這窮困攤子,到底圖個啥?

      全村的目光關注著王晉剛,王晉剛的目光也關注著全村。他有自己的想法,回村干事就是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但是,剛剛起步不能說大話、夸海口。在村里長大的他熟悉鄉親們的心思,在村里,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得拿出實際行動來。

      返鄉挑起重擔時已近臘月,王晉剛召集村里的黨員、干部開會,主要議題就是過好大年、謀劃來年。工作思路明確了,做起來卻不容易。抬手動腳都要花錢,錢從何來?王晉剛明確表示,錢由他來掏。以后集體有錢再還,沒有的話,就算是他給父老鄉親的一點敬意。這一年春節,村里凡是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放一袋面、一桶油,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分頭送到老人家中。

      王晉剛還提出,借著過大年村里家家戶戶大掃除的習俗,也做好村子環境的清潔衛生。隨后,分片包干,村干部們挨家挨戶去動員。當然,黨員干部帶頭清理自家門前的垃圾。這一帶頭,家家戶戶都開始行動。

      不過,有些積習并非說禁止就能禁止。比如門前倒泔水這件事,過去都是洗鍋刷碗后,往門前一潑了事。結果夏天招蒼蠅飛,生怪味;冬天結冰,人一不留神就滑倒。現在動員讓大家都倒到村邊指定地點,可還是有人照潑不改,怎么辦?王晉剛在村中走動,看到哪家門前有臟水,他就進院對那戶人家笑著說:“你們太忙,攢在一起我去倒。”主人家自知不妥,連忙說:“我們自個兒倒。”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晉剛認準這個理。

      那年春節,關村終于有了一個整潔的好環境。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像城里那樣修建下水道。于是,在對村子進行綠化規劃的同時,下水道與道路同步規劃、同步施工。驚蟄一過,大地解凍,關村就大刀闊斧地干了起來。

      天氣一天天熱起來。任慧娟給父母打來電話,她想著天氣熱了,村里洗澡不方便,這段日子讓父母來縣城生活。沒想到,父親哈哈笑起來,告訴她一個好消息,村里修了下水道,從今往后在家里就能洗澡了。

      環境好,人心齊。王晉剛決心進一步改造村莊環境,讓大伙兒住得更舒心順心。上級支持,村里籌資,幾年時間里,關村不僅鋪設了下水道和路面,改造了旱廁,新建了3座公廁和1個沼氣池,還率先建成全縣日凈化150噸生活污水的處理站。污水達標后循環利用,可以澆地、澆樹木花草。東街植冬青,南街種云杉,西街栽上紅葉李,北街移來櫻花樹,關村變成了花園。還新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夜幕下的村莊亮起來了。

      告別了臟亂差的關村,獲得“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光燦燦的獎牌領回村里,鄉親們樂得合不攏嘴,圍著王晉剛說:“干得好,咱們村來了個大翻身!”王晉剛被破格提拔為古城鎮副鎮長。

      消息傳開,鄉親們都說好。不過,這變化微微攪起他們心底的不安。王晉剛走了,村子又該咋辦?可看著他四處奔波,上北京、去廣州,一直忙碌著村里安裝空氣能的事情,不像是丟下村子不管的樣子。

      不覺秋深天涼,落葉飄飄,寒冬將至。這天,年逾古稀的郭建正在村里日間照料中心和其他老人海闊天空地閑聊。女兒打來電話,要接他和老伴去縣城過冬。年年都是這樣,可這一次,郭建笑著告訴女兒,今年不去縣城了,以后都不用去了,家里裝上了空氣能,煤改電帶動取暖,清潔衛生還省錢。

      郭建掛了電話,老人們你一句我一句議論起空氣能來。王繼風說,今年她家也安裝了空氣能,她也不走了。原來,王繼風的二兒子在北京工作,每年冬天她都會上北京的兒子家過冬。聽到郭建和王繼風都說留在村里不走了,其他老人高興得拍起手來。正說著,又來了幾個喜歡熱鬧的老人。大伙兒正在興頭上,知道王繼風能歌善舞,便鼓動她唱一段。眉開眼笑的王繼風與老搭檔邊舞邊唱起來……

      幸福的歌聲飛滿村。村容村貌一變,村民的熱乎勁兒也上來了。在全村黨員會議上,王晉剛和大家商量,要把村民的熱情轉化到美德培育上,在村里形成好家風、好村風。有了好風尚好風氣,人人自律,爭執少了,才會家庭和睦、鄰里友善、全村和諧。這事兒大家舉雙手贊成。沒多久,村墻寫上了美德格言。接著,樹榜樣,學先進,村里每年評選表彰“最美媳婦”“最美婆婆”等。大小節日舉辦節慶活動:正月初五茶話會、“三八”節婦女會、八月消夏晚會、重陽節敬老宴會,寒冬臘月臘八節,村里支起帳篷,村民們同喝一鍋熱乎乎的臘八粥……節慶活動上,村里的演出隊還有表演。

      風氣好了,人心齊了。關村躋身“全國文明村”行列。

      這一天,關村的日間照料中心如重陽節般熱鬧。原來是村里的老人們聚集來領“三票”。“三票”是為60歲以上老人和五保戶、低保戶、孤寡老人新增的服務,憑票免費理發、洗澡、洗衣服。

      正在熱鬧時, 村黨支部副書記鄭順生走進來。他帶來一個消息,大伙兒聽了無不驚訝。原來,王晉剛覺得一心難二用,把副鎮長給辭了。鄭順生說,剛才王晉剛召集他們開會,還要繼續大干哩!

      在當天的村黨支部、村委會聯席會上,王晉剛提出關村接下來的工作重點:發展集體經濟,打造關村品牌。

      發展集體經濟,需要流轉土地,開展規模種植。流轉土地這件事先前曾提過,可是剛開始就出現了阻力。王晉剛明白,那是因為村民們還沒看見效果,自己還沒有取得鄉親們的信任,于是暫停了土地流轉。這一次再次啟動這件事時,已經是村里大變樣,村子上上下下更有凝聚力。土地流轉一事迎刃而解。

      隨后,王晉剛帶著村兩委班子主要成員和村民代表考察了9個省區市的產業項目,最終敲定栽植冬棗。村里實行“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公司運作+合作社經營”的發展模式,投資600多萬元,流轉土地150畝,建成了30座冬棗大棚。隨后統一發包給合作社,由農戶承包經營。冬棗一成熟,合作社進行網上直播帶貨,兩小時進賬8萬多元。棗樹連年生長,冬棗逐年增產,關村邁開了探索個人集體“雙增收”的步伐。

      打造關村品牌,關村特色風味美食就是關村的品牌。關村豆腐可口,譽滿四鄉八村。王晉剛決定幫扶一把,讓其成為品牌。說干就干,關村豆腐線下線上日漸走紅。

      與關村豆腐同樣走紅的還有“八大碗”。“八大碗”是過去待客的美食,附近各村都有,唯關村名氣最大。王晉剛決定把這名氣變成品牌。正巧村民郭紅飛的姥爺就是做“八大碗”的名廚,早年受過姥爺熏陶的郭紅飛,愿意把“八大碗”做出名氣。王晉剛和郭紅飛首先分析“八大碗”名揚鄉間的原因,得出結論:食材肯下本錢,配料用得精細,火候把得準確。那就照著這個路子繼續走下去。可是,下本錢好辦,配料精細、火候準確卻不容易做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郭紅飛每天練習,王晉剛每天品味,然后不斷改進。王晉剛還請來朋友們品嘗。大家紛紛夸贊口味好。王晉剛靈機一動,說:“這是咱的家常飯,歡迎各位常回家吃。不過,郭哥剛起步,需要點墊底的錢,大伙兒多多少少留點訂金。”很快,這個留一點,那個出一點,郭紅飛就有了上萬元的啟動資金。

      “八大碗”啟動了,走紅了。別說辦席,每逢午間、傍晚,就有外面的人進村來,多是來品嘗“八大碗”美味。這下子,關村“八大碗”真成了品牌,還上網銷售,近銷臨汾、運城,遠銷太原、北京,僅去年臘月就賣出3000多套,進賬60余萬元。

      “八年奮斗,關村初步形成了三農三園:農業強——綠色田園,農村美——美如公園,農民富——富裕家園。”村委會里,楊皓向我們介紹。“現在,我們正以‘2+1+N’的發展思路,建設數字關村。即2個數字化:數字治理、數字產業,1個智慧化:智慧農業,N個應用:智慧黨建、數字關村一張圖、安全監管……”

      楊皓指著村委會里的屏幕如數家珍般介紹。她手指一點,我們看到了花木蔥蘢的村巷;再一點,我們看到了列隊排開的冬棗大棚……她的眼神里閃爍著智慧,話語中流露著自信。

      楊皓是一名90后,原來在城里打工,家鄉的變化吸引她回村,加入建設家鄉的行列。這幾年,關村黨建工作做得好,不僅注重讓老黨員繼續發光發熱,更注重培養、發展新黨員。回村后,楊皓不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推選進村兩委班子,分管智能鄉村建設工作。

      這天是關村的文化節。翻修一新的鄉村舞臺上,快板念的是國家大政方針,歌曲唱的是關村好人好事,看得大伙兒心情大好,不斷鼓掌。大幕再一拉開,臨汾戲曲界兩位名角登臺獻藝,村民激動地高聲叫好!

      繼獲得“全國農業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后,王晉剛又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從北京參會回來至今,渾身是勁的王晉剛整天忙碌著。我們好不容易見到他,交談中由衷地感慨起關村的變化。王晉剛微微一笑說,前面只是序幕,好戲剛剛開頭。聽他娓娓道來,我們看到一幅智慧農業的未來畫卷:坐在操控室,從屏幕中可了解田野里的各種信息,根據莊稼需求,按下開關,在最短時間內高標準澆水、施肥、除草、滅蟲,如此適時播種,精準管理……

      離開關村時,耳畔又回響起那幾句歌詞: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是的,關村故事多。期待下次再來關村時,我們又能聽到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