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鄧州蹄痕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李炳銀  2023年06月19日07:17

      河南省南陽市所轄的鄧州市,是一個古老的地方。

      公元前2048年,夏帝仲康封子建立鄧國。于是乎,有人就以為鄧姓是以國為姓。其實在此建國之前,相傳在黃帝戰蚩尤的時候,已經有鄧姓的“鄧林”“鄧墟”“鄧伯溫”部落存在并參戰。鄧姓在前,鄧國在后。可人們卻總以為鄧姓因國得姓,這實際是個誤會。但鄧姓是因國遭難,因國離散,倒是真實的不幸。鄧國因后來在春秋戰國時被楚文王于公元前687年及10年后再次攻打而滅亡了。國破山河碎,鄧姓鳥獸散,各尋自己的生路與活路。據統計,至今700多萬鄧姓人,還都分散于世界各地。

      鄧姓散了,但鄧姓人曾經生活的這塊土地還在。物質不滅,生命長在,鄧州亦在。這塊土地還堅強韌性地活著,而且歷來是沃野糧倉,人杰故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公元12年的統一戰爭中,得到很多文臣武將相助。兒子明帝劉莊繼位后,為感念追思眾功臣,最后確定與神話傳說的天庭二十八星宿對應,選出二十八位功臣,為之畫像并置于南宮云臺閣。在“云臺二十八宿”中,有賈復、岑彭、劉隆、馬成、杜茂,鄧州人占了5位。隋開皇三年(583年)置鄧州后,因為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三省雄關”,南北交流碰撞前沿,故被視為“望郡”“上郡”。北宋宰相趙普、寇準,參知政事范仲淹等20多位重臣,都曾鎮守鄧州。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韓愈、劉禹錫、歐陽修等詩才巨匠都先后到過這里。鄧州曾孕育了21名宰相、3位狀元、78名進士,更有張仲景這樣的“醫圣”人物,還有被贊為“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張巡、鐵鉉,“以一柱而支半壁”的王堅,“上不欺君、下不欺民、中不欺良心”的賈黯等等先賢名士??梢哉f,古今名人薈萃,讓人對鄧州這塊土地產生敬慕和神往。

      癸卯花開之時,我來到了鄧州。聞香識面,馬行留痕。

      鄧州這個風韻古老,且文化歷史內容深厚的土地,田野平疇,國土面積2369平方公里,人口185萬,實在是個豐饒的地方。這里的市容整潔開闊,鮮花綠植遍地,空氣清新,行人從容而自信。我們訪問的第一個地方,是花洲書院,這是北宋忠臣范仲淹知鄧州時親自創辦的書院。近千年來,這里書香不斷,人才輩出,是鄧州重要的文化遺跡。最為令人興趣盎然的事是,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約請,在這里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想當年,范仲淹經歷慶歷新政的失敗,請知鄧州。曾經發展生產、富國強兵、解救民生疾苦的愿望還頑強地在胸中燃燒。來到鄧州,除盡心知州事務之外,他還希望開辦書院,為國家孕育良才,繼續追求和實踐自己的強國夢想。但面對政見難伸、無權涉及國政的局面,只好將心思愿望期冀于天下眾人?!对狸枠怯洝分校安灰晕锵?,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因為自身的經歷學識和濟世精神而結晶的思想,是一種循道承負的辯證“憂樂精神”,很能夠體現一個知識分子的自覺擔當和責任選擇。范仲淹的“憂樂”觀念一出,從此“憂樂”的思想形成了定則,成為了人們良知的一種思想精神基礎和行動指引。這樣包含整治天下、救護民生的思想結晶,應該是一種立身入世的根本態度。產生這樣偉大思想的花洲書院,規模并不大,但精致錦繡。在明麗的陽光照耀下,白墻烏瓦,堂明幾凈。泮水安坐,處綠寧靜,給人十分安謐的深刻印象。書院的“春風堂”,只是個三間開的庭堂,可在這里卻誕生了《岳陽樓記》這樣飽含深情、心思暢達、文采精美的高妙文章,實在是不同凡響。如今在庭堂的大門兩側,有明朝董其昌的對聯“勸天下之學,育天下之才”,非常切合范仲淹大作的意旨。范仲淹在鄧州,“求民疾于一方,分國憂于千里”,帶領百姓鑿井抗旱,勸扶農桑,除惡揚善,政簡刑清,成就了“庭中無事吏歸早,野外有歌民意豐”的安居愉快局面。所以在范仲淹離開鄧州后,人們感其恩,在百花洲畔毗鄰書院修生祠紀念他。

      到了鄧州,醫圣張仲景的影響傳說自然多多。這位鄧州人,以自己的良善及艱難修行,對中醫學作出巨大貢獻。張仲景自幼為袪除傷寒病,立志學醫的善念和行動,以及最后著述《傷寒雜病》(后被人們整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一直是中國中醫藥界的寶藏。張仲景發展并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這種認識論和方法論結合表達的貢獻,無出其二。在鄧州的穰東鎮張寨村,有“醫圣張仲景故居”石碑,鄧州市內有張仲景紀念館等,鄧州市文聯主席閆俊玲還正在書寫《醫圣傳奇》的著作。這些都是令人敬仰和欣慰的事。

      關于張仲景對中醫學的貢獻,因其豐富而很難道盡。但有關張仲景是最早制作“扁食”(即如今遍布各地的餃子)的傳說卻十分有趣。相傳,當時每到冬季,天寒地凍,人們的耳朵多被凍爛。為了解除民瘼,張仲景就讓人在街邊搭起醫棚,將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進鍋里蒸煮,給凍爛耳朵的人們喝,稱之為“祛寒湯”。然后,再將一些熬湯的羊肉和藥材剁碎,用面皮包裹煮熟,給前來求藥的人們食用。當時稱這種用面皮包了羊肉和中藥材的吃食叫“嬌耳”,后又因其形狀稱為“扁食” 。如今許多地方,還稱餃子為“扁食”。鄧州本地,如今還有民謠:“冬至不端扁食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中醫的食療之法實在神妙,因張仲景,國人身??诟6喽唷?/p>

      今天的鄧州,有一個民間社團組織,叫“編外雷鋒團”。1960年8月入伍的560名鄧州籍戰士,成為雷鋒的戰友。雷鋒的犧牲,令他們惋惜。1964年后,這些戰友陸續退伍復員后,為了繼承發揚雷鋒精神,開展學雷鋒活動而自己成立了“編外雷鋒團”,并經相關部門批準?!熬幫饫卒h團”的人們,非常珍惜曾經是雷鋒戰友的這個身份,說:“咱得像雷鋒那樣,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黨把咱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边@些“編外雷鋒團”的戰友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為社會奉獻,倡揚雷鋒精神,做各樣的好事,救助貧困,捐獻衣物,深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并出現了很多先進人物,受到地方和國家表彰,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這或許可以說是踐行雷鋒精神、落實“憂樂”行動的很好體現,讓鄧州表現出個性和崇高。

      鄧州還有南水北調的“渠首精神”;有被兩次寫入中央文件、給予倡導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等。這些富有個性的精神現象,如今還在生發成長,只有走得更近方能見識其中的奧妙。鄧州的豐富,令人目不暇接。在這個花季時日,我見識了鄧州的一個側面,收獲滿滿,心也像花一般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