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好手藝,帶來明亮和幸福
      來源:人民日報 | 劉文華  2023年06月14日07:13

      “兄弟姐妹們,咱這被評為‘四星級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機構’了!全市第一家,全省才三家!四星級已經是目前最高的了!”

      “太好了!”

      初夏的一天,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一家盲人保健按摩養生堂內,窗明幾凈,花草盈室,紅彤彤的錦旗掛滿墻壁,一張張整齊的按摩床上一塵不染,一份榮譽證書正在一位位盲人按摩師手里傳來遞去。

      前些日子,他們派代表赴昆明參加了中國盲人按摩學會與中國盲人協會舉辦的盲人按摩技能競賽,在活動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四星級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機構”。

      得知這一喜訊的按摩師們歡呼雀躍,他們圍攏住朱登偉,高興地把他抬了起來。

      朱登偉今年四十九歲,來自河南省封丘縣農村。封丘曾經是個貧困縣。朱登偉家兄弟姐妹多,因此比一般人家更貧困。

      童年時期,朱登偉和弟弟差不多同時生了一場病,相繼因高燒失明。著急的父母帶著他們四處求醫,可醫來醫去,兄弟倆的眼睛都沒能復明,還欠下了巨額債務。

      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生活還得繼續。相比其他孩子,朱登偉更懂事。他知道,即便是一個盲孩子,終究也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的,一定要自立自強。十二歲那年,他開始跟一些民間藝人學吹笙、簫、嗩吶,當地稱之為吹響器。那些年農村辦紅白喜事,一般會請響器班。朱登偉嘴笨手拙,但他堅信勤能補拙,哪怕吹得嗓子發干、腮幫子脹痛,他也不放棄。幾年下來,長簫短笛,他都能吹得像模像樣了。

      這時,農村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少了,響器班的生意也少了很多。學到的本領從此沒了多大用處,朱登偉倒沒覺得多么遺憾。苦孩子出身的他打心里不喜歡鋪張浪費。不過,這樁事使他明白,必須掌握一門能夠走得長遠的手藝。

      幾經輾轉,朱登偉進入開封市特殊教育學校視障班學習。

      在特校,朱登偉接觸到盲文、國學和按摩,切身感受到什么是“知識的海洋”。因為耽擱了幾年,朱登偉幾乎是同學中年齡最大的,這讓他產生一種強烈的危機感。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想把耽誤的時間都補回來。每天,他都是早起晚睡,總是第一個踏進教室,生怕漏聽了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課堂上的學習之外,他還努力學習課外的知識,聽讀了幾十本醫學、文學、心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

      特校三年級下學期是集中實習期。有些同學離開學校,一邊實習一邊闖蕩社會去了。朱登偉也有些心動,自己實習掙到錢,也能減輕父母的負擔。但他深知,沒有真才實學是無法真正在社會上立足的,眼下所學的還只是基礎。他再次打開課本,埋下頭來學習。生活費捉襟見肘了,他從牙縫里省錢,一碗開水加一個饅頭,就是一頓飯。人生沒有白吃的苦。朱登偉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省針灸推拿學校(現名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從此,他開始更專業更系統地學習推拿按摩技藝:記人體穴位、肌肉結構、經絡走向,抓桌面練習指法,做俯臥撐、指臥撐增強耐力,平舉滿滿一盆水……

      寒暑假回到家,朱登偉一天也顧不上休息,他要把老師教給他的,手把手地與弟弟切磋,他還在父母、鄰居身上練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天里,手裂出了一道道口子;夏天里,熱得痱子長滿全身,這一茬還沒退去,那一茬又冒了出來。不少學生一放假就荒疏了學業,朱登偉的成績卻突飛猛進。尤其在脊椎矯正、骨盆復位等方面,他練出了獨有的專精技藝。

      從河南省針灸推拿學校畢業后,朱登偉懷揣夢想,來到濮陽一家按摩店,先是實習,繼而就業,再到安家落戶。

      工作期間,朱登偉從不惜力氣,也從不喊苦和累。他的顧客大多成了回頭客,回頭客又帶來更多的顧客。

      店里有一位負責給大家做飯的女工,叫王琴,比朱登偉大一歲。她忙不過來的時候,朱登偉就幫著她擇菜、洗碗、擦油煙機。

      這一切,王琴看在眼里。朱登偉的手藝、人品贏得了她的心,王琴的吃苦耐勞也感染了朱登偉,他們走到了一起。從此,他成為她的依靠,她成為他的眼睛。

      婚后,兩人商量著開一個屬于自家的店。盤算開店期間,最大的困難是籌款。好在,岳母信賴女婿的手藝,她看到女兒女婿愁眉不展、東挪西借,就把自己的房子賣了,來支持他們。

      2012年8月8日,這一天,朱登偉終生難忘。他白手起家,夢想成真,自家的盲人保健按摩養生堂開業了!

      養生堂的開業,讓朱登偉和同是盲人的弟弟有了歸屬感。他們的經營理念是:誠信,利他,顧客至上。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經營的時候,店里客人不多。有的按摩師心里恐慌,擔心店面運轉不下去。朱登偉一面給大家打氣鼓勁,一面帶領大家鉆研業務、提升技能。他想的是,只要練好本領、練精手藝,就不愁打不開局面。

      給顧客服務時,從力度到節奏,再到指法,每一個步驟,朱登偉都盡心盡力,絲毫不馬虎。夜靜更深時,他結合《黃帝內經》等典籍要義,練習指法的持久力、滲透力、靈活度、精準度,常常一琢磨就是一宿。

      但是,顧客仍然零零星星。究其原因,是人們對盲人按摩行業不了解、信不過。怎樣才能消除人們的成見和疑慮呢?朱登偉琢磨,還是得主動走出去。空閑時候,他就組織員工到街頭開展公益活動,讓過往市民免費體驗他們的按摩、刮痧、傳統中醫拍打等技藝。

      那天是世界脊柱健康日。朱登偉拿出一沓事先打印好的彩頁,將六名員工分成三個小組,分頭赴附近社區進行“呵護脊柱,挺拔生活”科普宣傳,有需要的市民可免費體驗他們的按摩技藝。

      朱登偉和王琴是一組。他們遇到一位母親,女兒正在復習,眼看就要高考,孩子的后頸卻出現了問題,僵硬、酸脹、疼痛。孩子顧不上去醫院,一手按著后頸一手做題。這位母親看見朱登偉夫婦,便把他們請到了家里。朱登偉連續給孩子按摩了三天,孩子后頸的問題解決了,后來還考上了滿意的大學。母女倆對朱登偉刮目相看,自那以后給他介紹了不少客戶。

      有一位高中語文教師,患上了眩暈癥。大小醫院都看了,就是找不到病灶。她對保健按摩本來持懷疑態度,可實在沒辦法了,就來找朱登偉試一試。朱登偉試探性地按壓了幾個來回,憑手感察覺她的頸椎骨橫凸有擺動,便心中有數了。前后用了不到一個小時,折磨了這位老師數月的頑癥即被朱登偉手到病除。接下來又鞏固了兩天,這位老師已一身輕松。

      有人就此說朱登偉太不會做生意:“大小醫院都看不好的病,你掌握好火候,讓她一天好一點,按摩十天半月的最好,不就可以多掙點錢嗎?”

      朱登偉搖搖頭,反問對方:“如果患這病的是你,或者你的家人呢?”

      朱登偉又說:“手藝,手藝,靠的是手,也靠的是守,要守住良知。守住了,才是真正的手藝。”

      當然,守住了手藝,也就守來了生意。那位老師從此成了朱登偉的常客。講課講得口干舌燥上火了,在講臺上久站兩腿酸麻了,她都來按摩。其他人有腰酸背痛的,她也動員別人過來。

      口口相傳中,店里的顧客慢慢多了起來。

      2023年5月16日,朱登偉的養生堂前嘉賓云集,過往行人紛紛駐足,“四星級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機構”揭牌儀式正在舉行。中國盲人按摩學會行業管理分會相關領導在致辭中說,在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命名一批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機構,旨在促進盲人保健按摩行業規范化建設,塑造行業典范,提升行業標準,鼓勵和促進更多盲人創業就業。河南省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相關領導代表省殘聯送來十萬元獎勵資金,扶持其發展壯大。

      開店十多年來,養生堂逐漸擦亮自己的品牌。經理王蘭說,店里的回頭客有兩三千人,服務群體穩定。更穩定的是員工隊伍。店里常年用工二十人,高峰時段用工三十人。無論最初參與的,還是中途加入的,只要踏進這個大家庭,就不愿再離開。

      三級盲人保健按摩師于磊來自周口市農村,與朱登偉是當初讀特校、推拿學校時的同班同學。現在他們仍像在學校時一樣無話不談,朱登偉在技藝上每有新的心得體會,都毫無保留地跟他和其他員工分享。“跟著他干,長本事,有奔頭。”于磊說。

      來自濮陽縣農村的九〇后馮苗苗,是店里最年輕的三級盲人保健按摩師。剛來這里實習的時候,她只會小兒推拿,現在已成長為一個多面手,艾灸、傳統中醫拍打等樣樣拿手。在這里,她和十多個盲人兄弟姐妹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家庭的經濟負擔變成家庭的經濟支柱。在這里,馮苗苗還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組建了幸福的小家。現在,她和愛人笑呵呵地一起上下班,那份源自心底的樂觀、自信,洋溢在小兩口的臉上。馮苗苗說,盲人雖然看不見,但內心世界同樣是多姿多彩的。她和愛人學會了吹葫蘆絲、唱豫劇、拉二胡。每年元旦、春節,他們這些員工都會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活動現場一片歡歌笑語。

      每到春暖花開時節,養生堂還會組織員工團建活動,踏青、春游、野炊,親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詩與遠方。他們去過日照海邊,去過內蒙古大草原。去年秋天開業十周年之際,他們專門舉行了旅行慶典活動,一起去了首都北京,爬長城、爬香山,還特別去了天安門,現場感受了升國旗儀式。

      朱登偉告訴我,他們能走到今天,有幸在全國性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除了自身的堅持,更離不開市、區殘聯的關懷和支持。在用電用水等方面予以傾斜和照顧不說,還送來盲杖、盲表、聽書機、血壓儀等輔助器具,組織他們開展觸摸春天活動,送他們去鄭州、北京學習新技術,請來知名專家給他們授課。對此,他們只有更加努力勤奮地工作,用雙手回報社會。

      “如果經營狀況持續向好,我們還想開一個分店,帶動更多盲人就業,讓更多盲人兄弟姐妹自立自強,都能靠手藝吃飯。”朱登偉認真地說。

      “手藝如同一把鑰匙,一束光。”馮苗苗接過話茬,“有手藝,就能打開連接世界的大門,帶來明亮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