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兒童文學——扎根現實,眺望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 李東華  2023年06月11日11:15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兒童文學創作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同它服務的少年兒童一樣朝氣蓬勃。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兒童文學創作、出版、批評、閱讀推廣等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晶。新時代兒童文學煥發絢麗多姿的新風貌新氣象,在多個維度上呈現出值得關注的新突破。

      拓展主題拓寬題材,面向時代書寫新命題

      主題持續拓展、題材空前豐富,是新時代兒童文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聚焦現實題材、發力主題創作以及書寫“中國式童年”,成為兒童文學創作的熱點話題。作家們敏銳尋找到孩子精神成長與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宇宙萬物之間的關聯點,把過去不曾或者很少涉獵的題材大范圍地進行文學轉化,蓄積了更多滋養孩子們情感與心靈成長的養料。這些題材從時代楷模、革命歷史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科學技術,再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乎無所不包。它們把深情的目光特別地投向那些有名和無名的英雄。新中國成立以來閃亮的先鋒人物(“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叢書)、抗日戰爭中普通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史雷《將軍胡同》)、青藏高原風雪彌漫中的邊防戰士(曾有情《金珠瑪米小扎西》)、共和國石油人在遙遠的柴達木油田留下的壯歌(于瀟湉《冷湖上的擁抱》)、大興安嶺深處鄂溫克族農民的馴鹿營地(格日勒其木格·黑鶴《馴鹿六季》)、海南島熱帶雨林里人與動物的傳奇(鄧西《秘境回聲》)……這些生動故事,為孩子們帶來豐盛的精神食糧。

      兒童文學從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小兒科”轉向時代的重大題材和厚重主題,這種轉變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和邏輯。從兒童文學自身的成長軌跡來看,21世紀之初題材主要集中于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尚不足以涵蓋不同地域孩子們多姿多彩的生活經驗,難以滿足和支撐起千千萬萬小讀者多元的閱讀期待,“淺閱讀”的飽和也容易激發出對“深閱讀”的需求。從所處的時代方位來看,新時代賦予兒童文學“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在引導少年兒童樹立理想信念上,還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弘揚上,都需要從豐厚、生動、鮮活的題材中激發文學的感召力,使之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教育功能。從國際參照系來看,新時代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已經達至被世界讀者看到并認可的水準,兒童文學進一步“走出去”,實現更有效的國際傳播,也急需更多具有中國風格、中國風范的童年好故事。以上種種都砥礪著中國兒童文學創作者走出舒適區,向著更為高遠、遼闊的藝術空間整裝進發。

      擴容隊伍擴充手法,擁抱傳統構建新格局

      兒童文學是文學的一個分支,但它又相對獨立,從文體的角度可分為小說、童話、散文、詩歌、寓言、報告文學、科幻文學等;根據年齡段可分為嬰兒文學、幼兒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不同的分類標準排列組合后,又可細分出兒歌、童謠、幼兒童話、幻想小說等文體。新時代兒童文學承續了兒童文學的傳統分類,并力圖使之平衡發展。在此基礎上, “敞開”是新時代兒童文學的鮮明姿態,“吸納”則是其創新創造的典型方法。新的主題和題材潮涌而來,新時代兒童文學也形成了與之相呼應的新的藝術格局。

      從熟悉的生活入手容易寫出好作品。從這樣的創作常識出發,新時代兒童文學出版更注重寫作者的“親歷性”。在約請專業兒童文學作家通過采風完成創作之外,出版社也在尋找對生活有親身經歷的文學名家,“跨界寫作”因而成為熱潮。楊志軍(《巴顏喀拉山的孩子》《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裘山山(《雪山上的達娃》)等書寫青藏高原的作家,都有長期在那里生活的經歷;葉廣芩受到廣泛贊譽的京味小說三部曲《花貓三丫上房了》等以及張煒的《尋找魚王》都是對自身童年往事的回望,有著清晰可辨的自傳體性質。有些題材考驗著寫作者知識的專業性,比如對于那些帶有科普、人文社科性質的作品,出版社更傾向于約請相關領域專家來為孩子們創作。比如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就邀請了學者陳晉、韓毓海等擔任作者。再比如受到小讀者喜歡的《地球史詩:46億年有多遠》的作者是古生物學家苗德歲。此外,對現實主義精神的召喚,又使這一時期作品的紀實性在眾多藝術表現手法中凸顯出來。

      繪本這一藝術形式在新時代實現了快速成長,原創繪本雖然“種植”時間短,藝術水準卻迅速成熟。《別讓太陽掉下來》(郭振媛文、朱成梁繪)、《迷路的小孩》(金波文、郁蓉繪)等繪本圖文敘事俱佳,融合歡快的童趣和深沉的哲思。很多厚重的主題出版作品,采用繪本的形式,能產生以小見大的良好藝術效果。比如“童心向黨·百年輝煌”系列就以繪本的形式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繪本《喜鵲窩》(海飛文、楊鵓繪)則觀照了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時代主題。

      洞察童年洞悉童心,立足本位探索新路徑

      新時代兒童文學勇敢地進行了很多創新,這是它“變”的一面;它還有堅持不變的一面,那就是對“兒童本位”始終如一的堅守。“兒童本位”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自誕生以來就秉持的兒童觀,在百年發展歷程中,兒童文學作家對它的體認不斷豐富和深化。新時代兒童文學重視對孩子的生命關懷,殷健靈《致成長中的你:十五封青春書簡》、湯素蘭關注女孩成長的小說《阿蓮》、薛濤書寫男孩成長的小說《樺皮船》以及趙麗宏的童話《樹孩》等作品,都體現出新時代兒童文學對“成長”二字的用心用情。

      有人說,兒童文學是“以小見大”的藝術,“兒童”和“童年”是兒童文學出發和回歸的原點。在這方面,新時代兒童文學還需要努力找到更多方法、更多路徑,讓更多創作者在踐行這一創作理念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提升。無論作品的題材如何重大、主題如何厚重,那些優秀作品都堅持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堅持兒童文學的輕盈之美。這種輕盈之美不是靠簡化現實生活獲得的,而是在書寫現實“本來是什么樣”的同時,不忘現實“應該是什么樣”。兒童文學要心懷現實生活,也要乘著想象的翅膀飛翔。

      兒童文學創作在一路高歌中,也要保持從容和耐心,盡量寫得慢一點、深一點,打磨得精一點、細一點。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情節、結構等創作基本功,不斷磨礪與自己的文學雄心相匹配的創作實力,爭取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新時代中國兒童的所思所想,和百年前的兒童乃至和他們的父輩都有明顯不同,需要兒童文學提升對新時代兒童形象進行塑造的能力,通過觀察這個時代一個個真實具體的兒童,立體鮮明地寫出“這一個”。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堅持“少就是多”,敢于“以少勝多”,讓中國兒童文學能夠觀照人類共同價值,讓世界各國孩子讀到中國兒童文學作品時,有一種心心相印的歡喜和感動。這是我們在更豐富、更多樣的追求之外,需要去探索的新可能、需要去抵達的新高度。

      兒童文學之美在于它既扎根現實,也不忘眺望未來。我們相信,蓄足了時代養分和想象能量的新時代中國兒童文學,一定會更加枝繁葉茂、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為魯迅文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