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兒童文學有何“新氣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張斌 董易鑫 譚春艷  2023年04月24日08:51
      關鍵詞:中國兒童文學

      “無論是取材于傳統民間故事還是基于現實生活,具有深刻內涵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可以啟迪兒童,甚至是成年人。”第28個世界讀書日之際,在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湯湯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在她看來,現在,涌入兒童文學領域的作家不斷增加,他們表現“生猛”、不拘一格,帶來很多驚喜。如其所言,中新網記者采訪了解到,中國兒童文學近年來正呈現出許多“新氣象”。

      “新面孔”涌現 創(chuàng)作隊伍日益壯大

      “現在這一批‘90后’的孩子們蠻厲害的。”身為“70后”的湯湯說,據她了解,如今,許多年輕人愿意投入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并將其作為自己的全職工作。

      憑借“貧困少年的逐夢路”“人與精靈、動物的奇妙際遇”等現實與幻想交織融合的內容,這些“后起之秀”已收獲一大批小讀者的喜愛,更促使兒童文學在中國文學體系中脫穎而出。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長孫建江曾在于武義縣舉行的“溫泉杯”新時代中國原創(chuàng)童話論壇上提及一組數據:中國整個圖書市場中共有社科、文藝、科技、少兒等8個圖書板塊,2016年,少兒圖書一躍成為第一板塊并持續(xù)保持領先位置;而在少兒圖書的11個細分市場中,兒童文學長期保持在“領頭羊”位置,最高月(2014年7月)占比51.12%。

      “近十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發(fā)展變化之快在當代兒童文學發(fā)展史上并不多見,中、青年兒童文學作家隊伍日益壯大。”孫建江對中新網記者介紹,從回歸兒童文學本源來看,內容的“好看和有意味”是兒童文學的至高境界,二者缺一不可。“期待大家發(fā)揮才華,創(chuàng)作出更多‘好看和有意味’的作品。”

      作品“中國風”明顯 期待“老樹發(fā)新芽”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有跡可循”,一些作品個性鮮明。

      “很多兒童文學作家會選擇從《山海經》《聊齋志異》等經典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作一些適合讀者觀看、兼?zhèn)渲腥A文化深厚‘烙印’的作品。”第三屆蔣風兒童文學獎(青年作家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家舒輝波說。

      翻看歷年兒童文學作品,不少作家選擇以童話講述“中國故事”:小河丁丁在《松鼠拜年》中借松鼠向板凳拜年的行為體現中國傳統習俗;范錫林在《功夫樹》中以“江湖傳聞”“練功”等意象營造“中國風味”;兩色風景在《歸心似箭》中通過智能汽車體現“中國制造”……“扎根”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用想象力消弭真實與虛幻的邊界,中國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者期盼與讀者產生“情感共鳴”的同時,也讓“中國故事”的呈現更加多元。

      “在我看來,中國兒童文學需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不斷找尋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表達方式,就像老樹上年年發(fā)出的新芽一樣。”民盟盟員、第五屆“溫泉杯”擂臺賽金獎得主王君心說。

      拓展交流邊界 “出海”進行時

      如果說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兒童文學“興盛之基”,那精品化、影視化、海外化等傳播手段則是助推兒童文學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

      今年初,由8個植根于中國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的網絡動畫片《中國奇譚》在線上平臺一經播出,引發(fā)全網熱議,成功“出圈”“出海”。

      “像《中國奇譚》《大圣歸來》這種將傳統故事以動畫形式展出的精品,是很值得兒童文學借鑒學習的。我覺得我們兒童文學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IP應當被影視化。”舒輝波對中新網記者說。

      事實上,中國兒童文學正在搭建與拓展屬于自己的“藝術空間”。

      近年來,位于浙江中部的山區(qū)縣武義先后推出11部童話微電影、120集童話廣播劇并進校園,以“到童話之鄉(xiāng)演童話劇”的研學之旅未艾方興,《重返南霞》正在緊鑼密鼓籌拍中,開發(fā)了蜉蝣、傻路路等系列童話IP轉化產品,節(jié)會品牌的磁吸效應進一步增強。此外,當地“童話劇+童話研學成果展演”項目被評為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國際交流項目,推動中國本土童話“揚帆出海”,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湯湯的代表作《水妖喀喀莎》《綠珍珠》等作品已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蒙古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出版發(fā)行。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孩子們對故事的渴望、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都是一樣的。因此,兒童文學寫作過程中,不用過分迎合孩子,只要考慮寫的故事能否引導孩子的精神走向更開闊、深邃、明亮處。寫作之外的,每個故事的命運就順其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