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尋找“八〇后”兒童文學作家的精神坐標
      來源:文藝報 | 阮 征  2023年04月18日09:10

      從業十五載,深耕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編輯出版的一線,有幸與老中青三代作家交流、合作,讀他們的文字,出版他們的作品,與他們建立的深厚友誼更是令我受益一生,而“80后”這代作家與我同齡,彼此之間的交往更是自在自得,心意往往了然于心,這其中,于瀟湉是我尤其心儀的一位。

      初識瀟湉,是在2017年的北京,她的長篇小說《鯨魚是樓下的海》獲得第二屆青銅葵花小說獎,頒獎禮的間隙我倆加了微信,并促成了她下一部小說《那年冬天叫比姆》的出版。在《鯨魚是樓下的海》里,于瀟湉以堪稱“燒腦”的故事線索,把當代校園生活和百年前的“一戰”背景巧妙聯結起來,青島的建筑古跡、獨特的海濱地域特色經其精雕細琢,呈現出宏大而精微的氣象。作者嫻熟的敘事技巧受到評委專家肯定的同時,“青島”“海洋”這些關鍵詞,也旗幟鮮明地進入于瀟湉的創作譜系,成為她日后文學創作的精神底色;繼續關注她的文學創作,我又分明感知到作為“80后”兒童文學作家,于瀟湉那渴望創新和突破的“野心”與格局,她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試圖更加貼近社會與人生的本真,奮力書寫著關于個人、關于城市、乃至關于這個國家的新質。

      “瀟”代表春天的下雨天,“湉”則形容水流的平靜清澈——于瀟湉喜歡這樣講述自己名字的寓意。名字里盈滿“水”,生于海邊,長于海邊,父母長期從事海洋科研事業……耳濡目染之下,于瀟湉的生活與創作注定與大海、與科學密不可分。她十分珍惜縈繞身邊的生活素材,如何將大國重器的“重”和兒童文學的“輕”揉到一起,她始終有著獨特的視角與深刻的思考。2019年出版以“蛟龍號”為主題的長篇兒童小說《深藍色的七千米》,創新性地將科普元素融于現實題材的文學創作中,實現了科學和文學的“破壁”,引起評論界廣泛關注;2021年再次推出“雪龍號”主題小說《你在冰原》,到2022年“海洋科考”主題的書信體小說《海上飄來你的信》正式出版,“海洋主題”“硬核科普”“大國重器”已經成為于瀟湉文學創作醒目的標識,她以獨特視角踐行著作家對主題寫作的責任與擔當,并以文學的方式傳遞科學之美,以科學的精神拓展文學的疆域。

      雖早已諳熟主題寫作的規律,然而再次提筆,于瀟湉身上作為“80后”作家獨有的“創新基因”再次涌動。她拓寬自己的視野,只身前往青海油田尋訪、采風,為小讀者帶來了以兒童文學中鮮有關注石油工業領域的作品《冷湖上的擁抱》。兒童文學中的個人命運如何體現家國情懷?小人物如何在大時代中奮力搏擊?少女孟海云最終在廣袤無垠的戈壁灘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精神坐標,這正是于瀟湉給出的完美答案。

      《那年冬天叫比姆》是一部頗具生命意味和死亡意識的少年懸疑小說,通篇帶著略顯晦暗的通透的哲思。2022年,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出版了于瀟湉生命主題小說《雙橙跡》,這部以她真實的個體生命體驗為藍本創作的小說,更是把少女在面對病痛和死亡時的糾結與絕望、吶喊與釋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評論家徐妍曾評價該作是“‘80后’兒童文學作家面對傷痛和災變的集體反映,更是對這個時代里許多不為人知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命運的呈現,擁有生命的溫度和強度”。

      于瀟湉的兒童文學創作總是尊重孩子個體的心靈考驗與成長,希望他們“并不因此就困在自己的境遇中,而是懷著好奇心,懷著天然的更純凈的愛,去碰觸和回應大背景大時代給予的沖擊力”。我相信,類似《那年冬天叫比姆》《雙橙跡》這樣叩問生命的作品,于瀟湉還會一如既往地寫下去,這些作品將和她出色的主題寫作一起,構成全部作品獨特而豐富的內核,正如她自己所言:“我珍惜生活給我的素材,也傾聽內心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