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民軍隊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來源:解放軍報 | 陳 升  2023年03月08日07:47

      1955年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授勛儀式隆重舉行。在千余名開國將帥中,47歲的李貞是在場的唯一一位女將軍。毛澤東親自為李貞授予一級解放勛章,并與她親切握手表示祝賀。周恩來親手為李貞授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政治部干部部部長的李貞,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將軍。

      1908年,李貞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小板橋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大革命浪潮席卷中國南方。18歲的李貞投身到大革命洪流中,加入了婦女協會。參加革命后,李貞跟隨共產黨員發動群眾,參與組織工會、農會、婦女協會和兒童團等。1926年10月,李貞被選為鄉婦女協會會長。1927年3月,李貞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后,李貞成了敵人緝拿的對象。她一邊躲避國民黨追捕,一邊尋找黨組織。1927年8月,李貞任永和區黨支部書記,積極開展對敵斗爭。9月,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隊伍打到瀏陽,李貞帶領地下黨支部的同志立即投入戰斗。10月,李貞參與組織瀏東游擊隊,任士兵委員會委員長。起初,游擊隊主要在永和、高坪、蔣埠江一帶活動。在這一帶打了幾場勝仗后,游擊隊慢慢擴大了影響,人和槍也逐漸增多了。在上洪地區,為了增強力量,平江游擊隊和瀏東游擊隊合編,組成平瀏游擊隊。通過一系列戰斗,平瀏游擊隊打擊了反動勢力,推進了湘贛邊一帶革命運動的開展。隨后,李貞隨平瀏游擊隊奉命編入紅5軍第2縱隊,仍在瀏陽一帶活動。

      1930年,李貞回到縣蘇維埃婦女部工作,暫時離開了部隊。白天,她帶領婦女們扶犁掌耙,晚上在燈下做軍鞋、補軍衣。同年8月,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瀏陽工農武裝全力支援,不少婦女參軍參戰。李貞代理游擊總隊政委并兼任縣蘇維埃宣傳大隊隊長。宣傳大隊共100多人,多數是青年婦女。李貞帶領她們寫標語、貼布告、散傳單等,一邊還打快板、即興演出,歌聲笑語灑滿了征途。到了長沙近郊,婦女們有的直接參加戰斗,有的投入救護工作中。

      隨著婦女革命覺悟提高,中共湘贛省委于1931年冬,正式成立湘贛蘇區紅軍婦女團,共500余人,李貞任婦女團政委。婦女團成立后,參加過兩次比較大的戰斗。其中一次,李貞帶領一個連擔任阻敵任務。在紅軍學校干部連和青年連的支援下,一次次擊退敵人的進攻。堅持了4天后,敵人傷亡慘重,李貞帶領的婦女連只有3人負傷。這場仗打得漂亮,李貞得到了上級組織的表揚。

      因婦女單獨作戰存在許多困難,省委決定將婦女團轉為地方武裝,主要擔任保衛機關、維持治安和看守犯人等任務。婦女團從創建到改編雖然只有幾個月時間,卻展現了婦女武裝的強大力量,在我軍建設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

      1933年夏,李貞由湘贛軍區醫務學校政委調任中共吉安縣軍事部長兼赤衛軍政委。為了提高文化基礎和政治理論水平,李貞赴瑞金中央黨校高級班第2期學習。學習結束后不久,李貞擔任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

      1934年7月初,在國民黨軍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腹地全面推進的危急時刻,為吸引國民黨兵力,減輕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壓力,中央決定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革命根據地前往湖南中部,發展游擊戰爭并開辟新的根據地。8月7日,李貞率紅軍學校全體學生隨紅6軍團西征,抵達黔東與紅3軍會師后,部隊建立了湘鄂川黔蘇區。

      1935年元旦,李貞同時任紅2軍團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結婚。這對革命夫婦于同年11月19日,隨紅2、紅6軍團從湘西桑植出發,開始長征。李貞任紅6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長征中,李貞和甘泗淇經常把部隊繳獲的騾馬讓給傷病員騎乘,把帳篷讓給傷病員使用。組織部只有3個干部,她白天既要負責黨團干部工作,又要收容救護傷病員;晚上宿營時,她親手為年齡小的戰士們縫補衣服。翻越雪山前,紅2軍團第6師政委廖漢生把圍在腰間的一塊羊皮送給李貞。李貞將羊皮撕成兩半,自己身上綁一片,另一片送給一名體弱的同志。

      1936年7月2日,紅2、紅6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5日,紅2、紅6軍團和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李貞被任命為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7月中旬,紅二方面軍進入茫茫草地。部隊終日在泥潭沼澤中跋涉,由于過度勞累、營養不良,懷孕7個月的李貞早產了,還沒走出草地,新生嬰兒便夭折了。身體虛弱的李貞,大病了一場,在昏迷不醒時,她被抬上擔架隨軍行動。意識清醒后,她又趴在馬背上行進。就這樣,李貞走完了長征,隨部隊到達陜北。

      1937年8月1日,李貞參加抗大第3期學習。同年秋,八路軍婦女干部學校在延安創辦,李貞任校長。婦女干部學校辦得朝氣蓬勃,為我軍培養了大批女干部。

      1939年初,八路軍第120師挺進冀中。李貞同甘泗淇等根據賀龍的指示,從第120師中選拔出一批優秀干部,充實了冀中軍區新建部隊。隨后,第120師和冀中軍區部隊齊心協力,一個月內四戰四捷,在河間地區先后殲敵900余人,穩定了冀中局勢。1940年2月,李貞擔任八路軍第120師直屬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李貞先后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秘書長、第一野戰軍政治部秘書長。她隨部隊轉戰華北、西北各地,參加了保衛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戰役。

      1951年6月,李貞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出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秘書長。1952年9月,從朝鮮回國后,她出任防空軍政治部干部部部長。

      李貞同甘泗淇夫婦用自己的薪金先后撫養了20多名烈士遺孤和有困難的干部子女,并將他們視如己出。日常生活中,夫妻二人艱苦樸素、克己奉公。1980年,被定為大軍區副職的李貞,仍然住在香山腳下一間陳設簡樸的房子里。上級領導多次勸她搬到城里去住,可她總是拒絕特殊照顧,只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黨員。日常生活中,她時常穿著五六十年代的舊軍裝,腳上穿著大頭鞋。

      1990年3月11日,李貞走完了光輝的一生。在這位開國女將軍的遺物中,除了她曾榮獲的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外,只有4把用了15年的舊藤椅、一個用了40年的行軍箱、一臺用了14年的“雪花”牌單門冰箱,以及11000元存款、2500元國庫券和戰爭年代留下的兩根小金條。遺囑中,李貞這樣安排她的遺物:兩根金條,一根捐給自己家鄉瀏陽縣,另一根捐給丈夫甘泗淇的家鄉寧鄉縣,用于發展教育事業;存款一分為二,一部分捐給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一部分用于上交黨費。

      李貞的一生,是對革命事業和理想信念忠貞不渝的一生。她留下的不只是“李貞”這個名字,更是她具有傳奇色彩的革命經歷和不忘初心的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