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光谷往事
      來源:長江日報 | 李魯平  2023年03月06日08:23

      1

      “光谷”是一個含義寬泛的詞。如果有人說,他正在光谷,他極有可能說的是,他在珞喻路與民族大道交會的光谷廣場一帶。從光谷廣場向北的路是魯磨路,這條路穿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直通向東湖。路的左邊是南望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郵科院)、烽火集團,路的右邊是喻家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光谷廣場向南的路是民族大道,大道穿過雄楚大道、南湖大道,直抵三環線。大道的兩邊有光谷步行街、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光谷軟件園。珞喻路過光谷廣場后,經過華中科技大學,貼著東湖風景區的吹笛景區,向東一直通向九峰山。光谷廣場過去是一個大轉盤,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的車輛,到這里后都必須繞著轉盤轉,在轉的過程中選擇自己要出去的路口,很多車輛當然免不了遭遇不斷轉也沒轉出去的尷尬。隨著車輛迅猛增加,車輛在轉盤轉不動了,常常造成大面積堵車,加上修建地鐵,施工占用部分道路,光谷轉盤堵得更加嚴重。

      自2014年起,光谷轉盤開始改建為光谷廣場綜合體。地下綜合體深34米,直徑200米,總建筑面積約14.6萬平方米,相當于21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地下綜合體分為三層,地下一層是公共走廊、地鐵9號線和魯磨路隧道,四周有多個下沉廣場和6個出口與地面連通。這樣,今后南北方向的車輛,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湖,去民族大道、三環線,不再需要繞轉盤轉圈了。地下二層是地鐵2號線南延線、珞喻路隧道。從此,東西向,街道口到關山一線,也不需要繞轉盤了。地下三層是地鐵11號線。三條地鐵在這里集中換乘,兩條隧道在這里交會,綜合管廊、地下走廊、綜合商業體、地下物流車道等交會于地下城。地下綜合體的路面層是一個中心公園,繞公園一周,是一組連續鋼結構的雕塑。雕塑形如一個網狀結構的寬帶,呈波浪起伏狀,波峰高40米,直徑90米,使用了1000多噸鋼材。有人說這組雕塑是抽象的“星河”,有“星際穿越”的科幻感,因為雕塑上裝有近兩萬盞燈,在夜色中會發出多彩的光;也有人說,雕塑有“揚帆啟航”的意境。在我看來它更像一條銀色的飄帶,實際上是七條飄帶以骨架為中心疊合起來,遠遠看去,又似翻騰起伏的龍,也如蜿蜒的江河。總之,連綿、律動、流暢、飛翔,給人無窮無盡的想象。

      當然,這個國內最大的單體鋼結構雕塑,最貼切的象征物或許是“寬帶”。南望山與喻家山之間、武漢郵科院與華中科技大學之間這塊土地,是“中國光纖”誕生的地方,有了光纖,才有今天高效率的通訊網絡“光纖寬帶網”,所以光谷廣場環島上的雕塑,這個亞洲最大的車站廣場上飄逸的網狀建筑,還有比鋼結構寬帶更合適的名字嗎?

      2

      如果在武漢要評選出一個最擁擠的地方,大致可以說,光谷廣場是武漢長江之南最擁擠的地方,它的擁擠程度超過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漢正街。光谷廣場也是武漢年輕人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交通方便,高校多、學生多,從業者以年輕人居多。光谷廣場的步行街是一個多功能、全業態、復合型超級商業步行街區。它的規模和豐富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的步行街,號稱世界城,購物消費、餐飲娛樂、旅游觀光、休閑健身、商務辦公、酒店居住,應有盡有。美食有日本料理、韓式料理、西餐廳、咖啡廳、麥當勞、肯德基以及名稱繁多的特色中餐廳;休閑娛樂有冒險主題公園、KTV、電影院、藝術館以及新一代5D恐怖鬼屋;逛街購物有各種大型連鎖超市、購物中心、書店等等。總之,在光谷廣場,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個人都能得到滿足,前提是得有時間、精力。這個地方最值得銘記的是,中國第一根光纖的誕生以及南望山下的武漢郵科院。

      南望山與蛇山、洪山、珞珈山、喻家山大致在一條線上,蛇山、洪山、珞珈山在南望山的西邊,喻家山在南望山以東,磨山在南望山以北。在武昌,南望山的名氣沒有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大,但南望山比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都要高,它的海拔是139.5米,而蛇山的海拔只有85米,洪山海拔115.3米,珞珈山海拔118.5米,磨山海拔116.3米。傳說南望山叫“來望山”,因山上最早的居民來自江西,兄弟倆一個叫張有來,一個叫張有望,一“來”二“望”,合起來就是“來望”。在1869年的《江夏縣志》中,這座山真正的名字叫“馬岐山”,但縣志的“疆域圖”上卻標注的是它的別名,“來王山”。1952年的“武漢市區全圖”把這座山又標注為“南王山”。這座山的確與“王”有關,不過,不是君王的王,而是“蠻王”。公元47年,荊山一帶的潳山蠻首領雷遷率眾起事,漢光武帝劉秀派遣武威將軍劉尚征討,平息叛亂后將雷遷的族人遷徙到江夏。公元101年,南郡巫蠻對朝廷的稅收政策不滿,首領許圣率眾起義,漢朝軍隊花費很大力氣才將這次起義鎮壓,并將巫蠻遷到江夏。人們把這兩支蠻族的后裔統稱為“江夏蠻”。潳山蠻、巫蠻到了江夏后并未停止抗爭,公元169年江夏蠻起兵反抗漢朝統治被州郡官兵平息,公元180年江夏蠻再次起義反抗東漢末年的黑暗統治,最終被廬江太守陸康(陸遜的堂祖父)所消滅。據說歷代江夏蠻的首領陵墓都選擇在馬岐山,因此,馬岐山叫“來王山”“南王山”都有道理。在南望山的南麓,至今仍有江夏蠻王的陵墓,陵墓就在武漢郵科院社區大院北墻邊,一個高高的土堆,土堆上的大理石碑刻著“蠻王冢”三個大字。經考證,這座幸存的蠻王陵墓,修建年代在東漢建武二十三年至光和三年,即公元47年到公元180年之間。南望山腳下有一條環山路,沿路向西,湖邊就是白鱀豚館,這里是世界第一頭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淇淇”的家。1991年我和同事來這里采訪時,圓形的飼養池周圍還是泥濘地。1980年湖南岳陽漁民發現了擱淺的“淇淇”,當時沒有專門的飼養條件,專家們只能將搶救回來的“淇淇”暫養在一個池塘里,直到南望山腳下的白鱀豚館投入使用。

      3

      1951年,茅草叢生的南望山熱鬧起來。新中國急需大量郵電人才,郵電部決定在中南創建一所郵電學校,學校選址在南望山腳下。1954年的大洪水從武漢即將退去的時候,青年趙梓森從上海交大畢業來到武漢郵電學校當老師。1959年武漢郵電學校升格為武漢郵電學院,趙梓森也從一名中專老師變成了大學教師。十年后,趙梓森的身份又變了,這一回他成了一名工程師。1969年武漢郵電學院改為了郵電部528廠,其任務是生產600路以上微波終端設備,并對大氣激光通信項目開展攻關,趙梓森被任命為項目組負責人兼光通信研究室副主任。1966年著名物理學家高錕發表了《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提出利用玻璃纖維長距離傳送訊號。但人們并不相信高錕的理論,甚至覺得這一想法很離奇。自貝爾發明電話之后,近一百年的時間里,人們已經習慣用“電線”傳送訊號,一個人對著話筒講話,聲音被轉換成電信號,通過金屬導線,送到另一個地方后再把電信號轉換成聲音信號,兩個人便可以完成通話。這種金屬材質的電纜今天依然在使用,不過,過去從鄉村公路到城市街道上的那種黑色電線已經少見,遠距離的訊號傳輸大都改為了光纖。

      這一變化,與趙梓森有關,與南望山下這個先是學校,后是工廠,然后在工廠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武漢郵科院有關。趙梓森對“光通信”非常感興趣,他讀過高錕那篇著名的論文,當然,一開始他也不太相信,但就在趙梓森所在的郵電學院改為工廠不久,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損耗為20dB/km的光纖。在這之前,康寧公司首先制造出了玻璃燈泡,將愛迪生的發明變成了現實,還發明了顯像管,讓電視機走進了千家萬戶。趙梓森了解康寧公司在材料領域尤其在特殊玻璃和陶瓷領域的實力,因此,康寧公司成功研制出光纖的消息像風一樣將他心中對“玻璃”作為傳導工具的疑慮一掃而光。趙梓森知道,通訊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即將來臨,他不能猶豫,必須立即著手。就在趙梓森和他的小組啟動光纖公關之時,1974年,郵電部在528廠的基礎上,成立了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趙梓森不失時機,迅速向郵電部等提出了《關于開展光導纖維研制工作的報告》,并和項目組的同事一起,立即把一個簡陋的清洗間改造成實驗室。武漢郵科院的光纖制造,也是中國的光纖制造,就這樣在南望山下開始了。1976年3月,項目公關終于有了眉目。無數次實驗失敗之后,趙梓森帶領項目組拉出了一根長17米、損耗為300dB/km的玻璃細絲。300dB/km意味著光信號在每公里傳輸中光功率要損耗300分貝,以今天光纖的標準看,這個損耗值無疑太大了,但這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它是中國光纖通信歷程中開天辟地的大事。經過不斷努力,損耗值越降越低。

      1979年,趙梓森的團隊拉出了中國第一根符合國際標準的、具有實用價值的低損耗光纖。三年后,武昌與漢口之間鋪設了一條13.3公里的光纖光纜。線路雖短,意義非凡,它不僅意味著武漢成為中國第一個使用光纖通信的城市,而且也標志著中國光纖通信的時代到來。當然,正是光纖光纜的成功,不少人與我一樣有一種誤會,以為南望山下的武漢郵科院只是研究光纖光纜。其實不然,光纖光纜只是武漢郵科院的一個領域,武漢郵科院還在另外兩個領域擁有強大的實力,即光通信系統和光電子器件。通俗地說,光纜只是傳輸信號的導線,就像過去的電線,光電子器件則是光訊系統,比如,光纖通信需要通過激光發射器把信號發射到光纜,才能傳輸,這便是光電子器件領域的事情。而光通信系統則確保把光通信變成現實,比如,如果不對光纜中的激光信號進行調制、轉換,光信號就不可能變成聲音、文字、圖像等等,光通信就不可能完成,最常見的“光貓”“路由器”就是這個系統的實例。一句話,在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光通信系統這幾個領域,武漢郵科院的研發水平都處于世界先進行列。人們把“光谷廣場”當成“光谷”的時候,不一定了解南望山下武漢郵科院的歷史,以及趙梓森和他的項目組在光纖通信中的開創性探索,但這一點恰好是“光谷”的第一個內涵。

      4

      人們說去“光谷”,也可能是另一個含義,即他們說的是以“長飛光纜”為代表的光纖光纜、激光、光電子產業集中的關山以東、以南地區。1983年美國社會學家阿爾溫·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風靡全球,阿爾溫·托夫勒從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出發,提出以電子工業、宇航工業、海洋工業、遺傳工程組成的工業群將把人類帶入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區別于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的新時代。他說的新時代也就是后來人們反復說的“信息時代”。阿爾溫·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并不像通常的社會學著作或經濟學著作,它更像一部科普性質的隨筆或非虛構作品,他的目的是敏銳地梳理科學技術的前沿趨勢,以及它們對社會、家庭、日常生活帶來的后果,提醒人們重視革命性技術正在匯成新的潮流。

      “第三次浪潮”熱也席卷到了武漢,當時的武漢市正在尋找發展突破口,希望趕上在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的沿海城市,經過多次咨詢、調研、座談,武漢市提出了開發高新技術,迎接新技術革命的對策建議。總而言之,就是要根據武漢市的財力、物力和基礎設施條件,充分利用現有高校、科研、設計單位的優勢,依托中小企業和校辦工廠,發展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關山以東的關東科技園、關山以南的關南科技園便是最早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很長的時間里,人們都以為“關山”就在華中工學院(即華中理工大學,簡稱華工,現華中科技大學),因為到華工的公共汽車都有一個車站叫“關山口”,下了車就能看見華工大門。當然,華工門口沒有關山,這座山早已不存在,而且它過去也不叫“關山”。

      《同治江夏縣志》說,官山在縣東三十里,為長樂一里分支祖山。這里的“官山”即后來的“關山”。清代江夏縣編戶六十三里,“長樂一里”是其中一個里,這個里屬“油坊嶺”管轄。“油坊嶺”是一個以榨油聞名的地方,后來,在讀音的流變中,“油坊嶺”成了“流芳嶺”。傳說明朝時為了防止移民逃回江西,地方政府專門在這座山上設卡,派駐官員監督,因此得名官山或關山。油坊嶺在武昌東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武昌東大門的關隘。1854年10月,在攻打武昌的戰斗中,曾國藩的部署是水陸并進,塔齊布的隊伍由油坊嶺向洪山進攻,羅澤南率隊從紙坊向青菱河邊的花園(今洪山區青菱鄉花園村)進攻,他自己則率水師從金口向武昌進攻。這一仗,從兵力上講曾國藩并不占優勢,而且太平軍占領武昌后已經做了防守準備。但湘軍的運氣好,他們的對手是石達開的堂兄石鳳魁。此前,在占領漢陽、漢口的戰斗中,石鳳魁不斷得到提升,不斷晉升的石鳳魁已變得膨脹無比,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戰局很快就明了了,曾國藩統率水師沿江而下,破鸚鵡洲、占領鯰魚套,羅澤南攻下花園、塔齊布拿下洪山。石鳳魁見大勢已去,迅速逃亡蘄春。逃跑過程中又被油坊嶺洪山一線塔齊布的湘軍消滅幾千人。武昌之戰的啟示之一是對武昌地理的再一次確認,通向武昌的陸路只有兩條,東邊油坊嶺、洪山到武昌,南邊紙坊、青菱、八鋪街到武昌,其他地方都是湖泊和沼澤地。有人說陽夏之戰后,黎元洪也從武昌城到過油坊嶺,他很喜歡這個地方,晚年退出官場后,他曾在油坊嶺大量購置田產。

      《同治江夏縣志》的疆域圖,把“官山”劃在魯巷的東邊,與喻家山相對,中間隔著一條便道。古人的畫圖更多只是描述大致的位置關系,1960年武漢市勘測公司繪制了一幅《武漢市地形圖》,它理應比清朝的疆域圖準確很多倍。在這張圖上,關山在華工之南、“莊屋熊”之東,它并非正對著喻家山,而是對著喻家山的東半部,關山的東半部則對著喻家山與馬鞍山之間的湖汊,東湖的這個湖汊一直延伸到華工門前的馬路邊。古代,這個湖汊上有一座“喻家橋”,供人們在喻家山與馬鞍山之間通行,今天光谷大道向北穿過這條水道通向東湖隧道。如此說來,珞喻路對面的光谷大道及其兩側的地帶就是過去“關山”的所在。1952年的《武漢市區全圖》可以佐證,在這幅圖上,華工門前珞喻路的對面有一座山,山南是“五角塘”。五角塘是過去洪山區關山村的一個地名,位置在今天光谷大道與雄楚大道、高新大道交會處。2015年起,武漢市對光谷大道進行快速化改造,這項工程采用高架橋梁及地面輔道,使光谷大道與珞喻東路、雄楚大道、凌家山北路、三環線形成互通,從根本上解決關山大道、光谷大道、光谷廣場及珞喻東路的擁堵,乃至改善整個光谷地區的交通狀況。這個宏大計劃的樞紐就在五角塘。縱貫南北的光谷大道,橫跨東西的雄楚大道、高新大道在這里交會,五角塘立交則是這兩條交通動脈的重要連結點。既然五角塘在山南,那么五角塘的北面就是關山。把這個位置關系替換成現在的空間格局,關山就在珞喻路與雄楚大道、高新大道之間,光谷大道的兩側。這個方位與我們很多人曾經的想象,相距太遠。

      5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曾經的關山以東、以南,隨著迎接新技術革命、發展新技術產業的戰略實施,悄然演變成了如今的高新技術核心區。1988年5月,武漢郵科院與荷蘭飛利浦公司等機構合資,成立了一家光纖制造公司,這便是后來在光纖光纜領域里無人不知的“長飛光纖”。“長飛光纖”選擇的廠址正是過去的關山。從長飛光纖向北步行800米左右就到了珞喻路,步行到華中科技大學光谷體育館也僅僅1100米左右。“長飛光纖”從成立起,就不斷參與創造中國光纖通信的發展史。1988年國內第一條省級光纖干線“武漢—荊州”光纖線路建成,1989年“合肥—蕪湖”我國第一條四次群單膜直埋式光纖通信工程竣工,1993年“上海—無錫”國家一級干線光通信工程正式開通,1993年京漢廣架空光纜干線工程正式開通……中國光纖通信從無到有,從起步到加速的許多重要節點,都打上了武漢郵科院、長飛光纖的烙印。在三十多年的歷程中,武漢郵科院、長飛光纖積累了800多項發明專利,創造了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不凡業績。2005年“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7年“新型光纖制備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8年“長飛光纖光纜技術創新工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關山這個地方開疆拓土的不止武漢郵科院一家,不止“光纖”的光,還有“激光”的光。在趙梓森等人瞄準光纖攻關的時候,南望山東邊,喻家山下的華中工學院在時任院長、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的倡議下,成立了“激光教研組”,研究工業激光器。這個教研組后來發展出了華工的激光專業、激光實驗室。激光器及應用研究在華工有條不紊地展開了。1982年,武漢郵科院將第一條光纖從武昌敷設到漢口時,華工激光實驗室的第一臺2000瓦激光器也試制成功。1986年華中工學院的激光實驗室升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普通光源向四面八方散射不同,激光器輸出的光始終射向一個方向,具有極高的強度和能量。激光神奇的特性,在許多領域都可以帶來耳目一新的面貌,比如激光焊接,在激光的照射下,金屬工件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融化或氣化,實現材料的快速連接。這種焊接還可以通過機器人或光纖實現操作。華中工學院的激光專業和激光實驗室,就是關山的激光人才基地和技術之井。

      1985年,華中工學院激光專業一個畢業生響應讓技術走出實驗室和論文的號召,從銀行貸款10萬元創辦了楚天光電子公司。1993年,從武漢東湖創業中心孵化出來的楚天光電子公司,改制成為武漢楚天激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家公司開啟了中國工業激光設備自主生產的新時代,他們生產的設備既焊接過心臟起搏器,也焊接過飛機、輪船;也是這家企業,申報專利四百多項,在中國激光企業中擁有專利數量最多。1988年他們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激光焊接機,在此之前,這類設備無一例外要依靠進口。光谷的“激光”并不是一個單一的企業,而是一個企業集群,如銳科激光、帝爾激光、武漢激光、華工激光、團結激光等等,它們各有專長,在工業激光、醫療激光、激光加工等一千多個行業領域均有建樹,解決了許多困擾航空、航天、機械、電子、冶金、醫療等行業的難題。光谷的激光產業園有一個令人鼓舞的規劃,到202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20世紀80年代初,幾個年輕人走進關山這片黃土地,他們心里想著如何讓激光的能量穿透金屬,更快地切割或者焊接,卻未曾想到這光的魅力如此巨大,催生了一個新的高科技產業。

      6

      在武漢,人們說“光谷”,還有一個含義,那就是指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88年,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這片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有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16個產業基地,以及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等8個專業園區。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有工業園、廠房,還有高密度的智力資源,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80多萬在校大學生,都集中在這片土地上。當然,這518平方公里并不是一次建成的,從1988年到2010年,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區域范圍進行了多次調整、擴展,影響深遠的是對洪山區、江夏區部分鄉鎮、街道、行政村的六次“托管”。1999年托管了洪山區的關山、曙光、鋼鐵、群英四個村,開發區面積增加了11.8平方公里。2000年托管了江夏區的關南、鄭橋、茅店、周店、東山五個村,開發區面積增加了18.2平方公里。這兩次托管后的東湖開發區便是許多人熟悉的關山以東以南的關東科技園、關南科技園、光谷軟件園、大學科技園。此后的四次托管地域是豹澥、花山、左嶺;2005年,托管江夏區佛祖嶺、汪田、九夫、泉港、宗黃、楊店、大邱、大舒、湖口、鄔家山、同心、牌樓舒、大譚等13個村56平方公里;2007年,托管江夏區的豹澥鎮92.6平方公里;2008年,托管洪山區九峰鄉及其九峰、馬驛、三新、保豐、群建、新農、新建、新洪、河劉、新躍等10個行政村21.4平方公里;2010年,托管洪山區的花山鎮、左嶺鎮,江夏流芳鎮、五里界街296.13平方公里。這些地方,過去很少進入武漢市民的視野。

      第三次托管的佛祖嶺等13個行政村都是江夏區豹澥鎮下轄的村。這片區域大致在三環線以南,龍泉山以北,西南是湯遜湖,光谷一路、光谷二路、光谷三路南北向穿過這片區域。光谷三路旁邊有一條小路“九夫小路”,路名來自“九夫村”的村名。九夫村的譚左灣以“譚姓”為大姓,1847年著名漢調藝人譚志道的兒子譚鑫培出生在這里。譚左灣至今保存著一棟譚家的老房子,這棟叫“走馬轉樓”的磚木房同時也是一棟戲樓,兩邊的廂房早已不存了,但從周圍收集上來的門窗上,還可以看見以漢劇故事為題材的浮雕。1853年譚志道帶著譚鑫培離開這里便再沒回到家鄉,2009年武漢舉辦“京劇譚門故鄉行”活動,譚鑫培的曾孫、81歲的譚元壽終于實現了尋根的夢想,他帶著譚孝曾、譚正巖,祖孫三代回到了譚左灣。“九夫村”是漢調的家鄉,也是京劇“譚門”的家鄉。如今,在這片極具包容精神的土地上,有武漢本地的長江動力集團、武重集團、長飛科技園等企業,也有光谷航天城、金山軟件、富士康等來自天南地北的企業,共同譜寫著新時代的“漢調”。

      第四次托管的是成建制的豹澥鎮。豹澥東接鄂州市,北與洪山區的花山相連,西南與江夏區的流芳街接壤。在今天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版圖上,這片區域大致在高新大道以南,武漢繞城高速以北,光谷四路以東,光谷八路以西之間,神墩一路、二路、三路,高新二路、四路、五路、六路東西向穿過,光谷四路、五路、六路、七路、八路南北向穿過。豹澥歷史上也是著名的水鄉,東面、南面是梁子湖、安湖洲、紅蓮湖、嚴家湖。這些湖泊通過鄂州的樊口與長江相通,在汛期,船只可以從東、南直抵豹澥,當地人認為現在已成為地名的“神墩”,就是過去湖泊上為導航而修建的石墩,這個墩子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本人毀掉。豹澥當地人對自己的家鄉不叫豹澥,而叫“橋上”,豹澥歷史上有馬家橋、神燈橋、小橋、三眼橋、夜壺橋、保橋寺橋等眾多橋梁,今天豹澥互通與武漢繞城高速之間的“三眼橋”社區是豹澥水鄉的歷史印跡。水鄉豹澥現在打造成了光谷生物城,這個“城”里的企業都做生物產業,而生物產業必須以生物技術為支撐,這就如生產一種藥,必須得以對細胞、病毒等的研究為基礎。用產業經濟的話語來表述,生物產業是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現代生物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專門從事生物技術產品開發、生產、流通和服務的產業群,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和生物服務等。從2008年開建到2018年,生物城建成了七大園區,集聚了1800多家企業,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有八家,上市企業五十家。

      通過2010年5月的第五次、第六次托管,原來洪山區管轄的九峰鄉、花山鎮、左嶺鎮都納入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范圍。花山的東北是長江,西北是嚴西湖、北湖,東南是嚴東湖。《同治江夏縣志》記載,縣東北七十里有花山,今天這座山依然存在,就在嚴西湖東沿花山生態濕地公園附近,海拔83米,它過去叫駝子店,一個從外地逃難而來的駝子在此處開了一家副食店,帶動了其他人來此做生意,一片荒地逐漸繁華起來。在光谷向東推進的過程中,“花山”逐漸被一個新名字取代,即“花山生態新城”。花山生態新城,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湖北兩型社會首個生態城。光谷向東的邊界在左嶺,左嶺新城是開發區東部的一個副中心,這是一個產值超過1000億元、常住人口達10萬人的副中心。如今左嶺大道8公里范圍內已經有國家存儲器基地、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落戶。

      從魯巷到關山,從關山到佛祖嶺、流芳,再到豹澥、花山、左嶺,“光谷”在拓展的同時,也不斷豐富了“光谷”一詞的含義。從1988年開始,武漢東部這片湖澤之地,逐漸演變成中國高新科技的前沿陣地和展示舞臺。2021年9月3日,武漢正式發布《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提出以東湖科學城、光谷科創大走廊兩大支撐,聚焦物質、信息、生命、材料、地球與環境五大科學領域,組建光谷實驗室、江夏實驗室、東湖實驗室、洪山實驗室、九峰山實驗室、江城實驗室等6大湖北實驗室,創建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顯然,“光谷”一詞又被注入了新的含義。

      ……

      (節選自《武漢傳》之二)

      李魯平,湖北省作協副主席、武漢市作協副主席。出版多部文學作品,曾獲武漢市文藝基金獎、湖北省文藝論文獎、湖北省屈原文藝獎、第十四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