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宋慶齡誕辰130周年:“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
      來源:上觀新聞 |   2023年01月28日09:42

      宋慶齡是上海的女兒,生于斯、長于斯、工作和戰斗于斯,大半生在此度過。在宋慶齡誕辰13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們既緬懷她作為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的功績,又欽敬她作為新中國兒童福利事業先驅者、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國福利會主席的大愛。

      把最寶貴的東西給兒童

      檢索有關宋慶齡的傳記或書信集,“兒童”是最為耀眼、出現頻次最高且貫穿其人生始終的關鍵詞。她的名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者應知應會的常識理念。

      宋慶齡站在歷史、未來和國家、民族的高度關愛少年兒童的成長,要求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在她的心中,可愛的孩子猶如充滿生機的小樹苗,要像愛護幼苗一樣愛護孩子,不僅在物質上做好少年兒童的保健工作,更要給孩子們提供有益的、健康的精神食糧。

      1946年至1947年,宋慶齡帶領中國福利基金會在上海貧苦兒童集居的地區創辦了三個兒童福利站,分別位于膠州路、許昌路和乍浦路。那時的上海貧苦兒童,不僅得不到讀書的機會,而且吃不飽飯。為此,宋慶齡將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導的“小先生”制引進福利站,將兒童組織起來成立“識字班”,由福利站的教師或附近公立小學的學生擔任教書先生,以此培養出了一批“小先生”。然后,這些“小先生”帶著小黑板走街串巷,教授更多的失學兒童識字,教唱進步歌曲,傳播革命思想。

      宋慶齡認為,“小先生”制是當時最經濟、最有效的消滅文盲的方法。到1949年5月,三個福利站共培養出170位“小先生”,開辦了數百個識字班,有近5000名失學兒童到識字班學習。

      1950年8月,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宋慶齡將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組為中國福利會,成為專門從事婦女兒童工作的人民團體。由此,中國福利會在兒童福利事業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實驗性、示范性工作,開創了多個“第一”。比如,新中國第一所婦幼保健院、第一家新型幼兒園(托兒所)、第一座少年宮。

      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6月1日,由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會少年宮正式成立。為了找到合適的場地,她經過多方打聽,得知位于延安西路64號的英籍猶太富商私宅“大理石大廈”一直空著,便趕緊將其租了下來。她把“大理石大廈”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修建了科技樓、游藝樓、小劇場和天象館等,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在正規的學校教育之外,宋慶齡還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本綜合性兒童刊物、第一家兒童藝術劇院和劇場。由此,不僅一步步改善了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各種條件,還有力地提升了孩子們的自信心、獨立性。

      在一封致外國友人的信中,宋慶齡自豪地說:“臉頰紅撲撲的孩子們見到這些外國陌生人時現在一點也不害羞了……過去他們會一面喊著‘外國人’一面逃開去。”

      增強抵抗力 提高辨別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宋慶齡十分清楚,狂風暴雨、病蟲害、環境污染,都會危害小樹苗的成長;壞思想、壞作風、壞的習慣勢力,也會危害和污染孩子們。因此,更需要認真學習、接受教育,“增強抵抗力和提高辨別力”。

      宋慶齡認為,關心兒童身心的進步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原則,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每一位父母、教育工作者、兒童保育工作者都應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培養和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正確地形成觀念、行為和性格的基礎,使之成長為棟梁之材,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堅定接班人。

      1947年4月,在中國福利基金會第一兒童福利站成立的日子里,宋慶齡陪同外國友人走進福利站閱覽室。她輕輕地坐在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圖畫書的小朋友吳方身旁,親切地問道:“書上畫的是什么?認不認得畫下面的字啊?”吳方輕聲回答:“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宋慶齡便認真地教吳方認那些不認得的字。

      這次特殊的經歷,成為吳方日后刻苦學習、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后來,他成長為中國航空工業領域的一名高級工程師,為祖國的航空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60年1月27日,是農歷的除夕。這天上午,宋慶齡在時任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陪同下來到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興致勃勃地與孩子們一起欣賞節目。

      當最后一個舞蹈節目《給毛澤東繡像》表演結束后,她帶頭為孩子們鼓掌,并招手示意他們過來。臺上的孩子們飛快地擁入她的懷抱,依偎在“宋奶奶”周圍。她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孩子們的頭,說道:“你們這個舞蹈很有意義。我們祖國是個民族大家庭,是一個團結的家庭,各族人民都熱愛毛主席。”許多年后,少年宮的孩子們才意識到這一天也是“宋奶奶”的生日。

      宋慶齡在膠州路第一兒童福利站內指導孩子們讀書。

      從各方面給兒童做榜樣

      宋慶齡主張把少年兒童培育成“既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又有社會主義覺悟”的身體健康的新一代。在生命的最后幾年,她深刻地提出,既要反對片面強調政治而忽視科學技術,也要反對只講科學技術而忽視革命理想信念的教育。

      宋慶齡一貫主張身教重于言教,呼吁從各方面給兒童做個榜樣,讓兒童在多樣化的榜樣身上找到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精神,找到智慧和經驗,找到道德標準。

      1947年4月,中國福利基金會兒童劇團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表演了一個劇目,即由魯迅翻譯、董林肯改編的蘇聯兒童劇《表》。當時的上海還沒有解放,國民黨政府嚴禁表演任何與蘇聯有關的作品。宋慶齡冒著巨大風險,堅持把《表》作為兒童劇團的首演劇目。

      《表》的主人公是一名流浪兒,名字叫裴七。由于生計所迫,他偷了酒鬼顧大爺的金表,被警察送進保育院。經過保育院的教育感化,裴七的思想發生巨大改變,主動將金表還給顧大爺的女兒,最后被選為模范兒童。

      1950年4月,宋慶齡創辦《兒童時代》雜志,開辟了新中國兒童文學的嶄新載體。然而,如何通過這一載體使少年兒童對光榮的革命傳統喜聞樂見?時任兒童時代社副社長孫毅等人,來到宋慶齡寓所當面請教。

      宋慶齡微笑著說道:“孩子畢竟是孩子,大道理怎么讓孩子懂呢?要按孩子們喜歡的搞。比如我們這兒有個小時候是放牛娃參加革命的,可以叫他講講童年故事嘛!”

      之后,雜志編輯們特意邀請被譽為“中國保爾·柯察金”的抗日英雄、工人作家吳運鐸,在《兒童時代》上舉辦“紅色少年講座”,講述親身經歷的戰斗故事,把“跟著共產黨走”的堅定信念、“一切獻給黨”的革命精神傳遞給全國各地的孩子們。

      關于“少年宮”的題名問題,宋慶齡認為毛主席是最合適的題名人。由他為少年宮題名,會極大地激發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動力,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1954年6月,毛主席應宋慶齡之邀,為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題寫了“少年宮”三個大字。

      從模范兒童、革命英雄到人民領袖,孩子們從多樣化的榜樣身上學到了共產主義的思想、作風、道德標準,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學到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夫人及其隨行人員來到少年宮。孩子們用美國童謠《草堆里的火雞》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活潑開朗、熱情友好的精神面貌給尼克松總統的夫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的孩子們,依然在不斷向世界述說鮮活的中國故事、傳遞友好的中國聲音。

      盡量努力地保衛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和平是人類社會最高的物質幸福。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就要盡量努力地保衛和平,以使兒童在母親懷里香甜睡眠,使兒童在學校里安心讀書,使兒童純潔的心靈沒有痛苦的記憶。

      1947年春,宋慶齡批準中國福利基金會作為國際救援機構——“戰災兒童義養會”的中國代表,并促成在上海設立戰災兒童義養會中國分會。到新中國成立前,有5000名兒童獲得戰災兒童義養會的資助。

      1952年5月,宋慶齡在《兒童——世界之寶》一文中援引維也納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報告中的一句話:“我們已發現了一座橋梁,可以溝通環境、種族、宗教和政黨方面的分歧。這座橋梁就是兒童——我們的兒童。”她指出,兒童是全世界追求和平的立足點,而解決的辦法首先是母親們要聯合起來采取一致行動反對戰爭。

      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先后擔任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執行主席、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執行主席等職務,利用自己的特殊影響力為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1952年12月12日至19日,宋慶齡率中國代表團一行59人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并發表《人民能夠扭轉局勢》的演講。她呼吁,停止一切現有的戰爭和戰爭準備,強調“聯合起來了,人民就能扭轉局勢,走向和平”。是月,宋慶齡還出席了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號召“全世界的姐妹們和我們站在一起”,呼吁“起來保衛和平”。

      總之,在宋慶齡誕辰130周年之際,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她的大愛精神,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把最好的東西給予兒童,讓“祖國的花朵”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的辛勤勞動是偉大而光榮的,一定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曹東勃 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王瑞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