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彈無虛發
      來源:解放軍報 | 歐世金 鄭茂琦  2022年12月21日08:13

      “英雄營”“模范地空導彈營”。

      兩面錦旗,鮮艷奪目,一左一右,高懸正廳。走進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榮譽室,參觀者無不肅然起敬。

      1964年6月6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該營“英雄營”稱號。全營官兵在人民大會堂整建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22年7月27日,該營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地空導彈營”榮譽稱號,習主席親自將獎旗授予營長文曉亮和教導員袁天姣。

      同一個營,相隔58年,榮獲至高榮譽,飽含著領袖和統帥的期望和厚愛。兩面旗幟承載著紅色基因和輝煌戰績,也見證官兵銳意進取的鏗鏘步伐。

      身著禮服,整齊列隊,官兵將新的錦旗迎進榮譽室的那一刻,不少官兵喜極而泣。

      金秋暖陽,和風習習,銀杏累累。在安葬著該營首位營長、“空軍戰斗英雄”岳振華骨灰的“英雄樹”下,官兵向老營長報告喜訊。

      這是該營堅持多年的一個特殊儀式:每逢重大任務、出征前、取得重要成績后,都要向老營長報告。當年,官兵在營長的帶領下,先后擊落5架敵機,創造了世界戰史上的奇跡,人人堪稱英雄,個個值得崇敬。

      “英雄樹”旁,導彈發射車直刺蒼穹,無聲地宣示著對祖國的忠誠和對膽敢來犯者的威懾!

      榮譽

      “老營長,我們營自2017年接裝以來,實彈射擊發發命中。今天,我們又取得了新的榮譽……”文曉亮向老營長匯報。

      這一刻,文曉亮抬頭看著幽遠蔚藍的天空,白色的云片輪廓清晰,像一幅幅記錄往事的圖案,悠悠在天上飄動。

      記憶里,那應是2009年一個美好的春日,文曉亮蹬著石磚爬上墻頭朝隔壁營院里張望。那時,他還只是教導隊一名待分配的新排長,一到這里就聽戰友說,圍墻的另一側就是“英雄營”。休息時,文曉亮忍不住想看看英雄營的兵。

      文曉亮第一次知道“英雄營”,是從學校一位教授口中。教授說,地導部隊是一支神秘的隊伍,營長岳振華更是一個傳奇。那些年,他帶著部隊,拉著導彈打游擊,蹲山溝、走戈壁、住帳篷,酷暑五下江南,嚴冬六進西北,保衛國家的領空。

      那天,文曉亮看見官兵在營院里植樹,挖坑、下苖、填土、澆水,他們每一步都做得像老農一樣有模有樣。

      很多時候,那改變命運的一刻,人們只有在若干年回望自己人生才會驚奇地發現。

      分配那天,所有新排長都已經整理好了行裝。一名干事前來宣讀命令?!拔臅粤?,‘英雄營’。”他聽清了,是分配到“英雄營”!進“英雄營”那天,營里又在組織植樹,文曉亮學著老兵的樣子,也種下了一棵樹。從此,這棵樹苗,就用它漸漸伸展的根系抱緊了這片土地。

      文曉亮到“英雄營”不久,就因為愛學習、肯鉆研而小有名氣。有一次,裝備出現故障,幾個號手束手無策。文曉亮走過來,通過跑電路圖,三下五除二就把故障定位了。一個老班長心想,一個新排長你牛啥,故障是這么容易排出來的嗎?結果,正是被文曉亮定位的部件出了問題。

      還有一次演習,文曉亮正在負責車輛引導,一個戰士過來拉著他就走,急切地喊著:“發射架起不來了!”文曉亮讓其他戰友繼續引導車輛,隨后跑到發射陣地。原來,有一輛發射車無法正常起豎。這次的課目是進駐就打,眼瞅著打靶時間越來越近,大家緊張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廠家的保障人員,還有老技師,幾十雙眼睛盯著發射車艙里面的線路,一頭霧水。文曉亮沒有進艙,而是前后左右圍著車輛轉了一圈,然后斬釘截鐵地說:“直流電源的問題!”果然,迅速更換好電源后,發射架正常起豎了。當時,所有技師都把心思放在艙內檢查上,卻忽略了檢查電源。

      那些年,文曉亮也曾在故障的排除中差點出錯。在一次演習中,剛剛在“英雄營”擔任連長的文曉亮,帶著幾個戰士勘察陣地。到達某地域后,他們經過簡單勘察,感覺地面硬度合適,支撐應該沒有問題,不用鋪鋼板。結果,第二天,裝備車架設時,一條支腿竟陷進了土里。營長趕過來,看到那條已經陷進去的支腿,立刻叫停,讓他們迅速轉移陣地,另選地方緊急架設。這次任務,文曉亮和官兵拼盡全力,最終還是超時了幾分鐘。事后,營長把文曉亮一頓猛訓。到了飯點,文曉亮既沒下陣地,也不吃飯。他心里難受極了,因為自己勘察不仔細,差點掉了鏈子,給“英雄營”抹黑。晚上,營長又到了陣地上,把幾個老兵集合起來說,文連長是剛接任的,你們經驗豐富些,還是要多幫幫他。

      地導部隊有自身的特殊性,任何一丁點看似不起眼的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發射失敗,所以沒有人敢有絲毫大意。

      從排長、連長到旅里的作訓參謀,文曉亮轉戰多個崗位,一直戴著“英雄營”的光環。后來,旅里組建指揮營的時候,他被選拔為首任營長。不久,他又在戰區組織的營長比武中,勇奪綜合排名第一的桂冠。隨后,旅黨委決定將他調整到“英雄營”營長的崗位上。

      “英雄營”在文曉亮心中是神圣的。榮譽壓在心頭,像舵一樣操縱航向?!坝⑿蹱I”的營長不只是一個名詞,更像是一個動詞,背后是一種責任,一種戰戰兢兢的危機感。接到通知時,文曉亮既興奮又備感壓力。

      當時,空中共有三批靶機目標,電光石火間,3發導彈疾速射出。但很快,雷達發現,有一架靶機的回波又出現在雷達屏幕上,這說明有一架靶機并沒有被擊毀。那一刻,文曉亮腦海中涌出的第一個想法是,打敗仗了,“英雄營”的榮譽毀在我手里了。一連長忙下車去指揮所打聽消息。回來說,確實有一架靶機被擊傷飛回去了,但好像不是我們的靶機。文曉亮稍稍松了一口氣,立刻讓一連長再去確認。這次一連長回來說,我看了飛回來靶機的高度,可能是兄弟部隊的靶機。文曉亮心里還是放心不下,對一連長說,我要的是確定的消息,再去問。一連長第三次回來的時候,確認我們營打中了,車里頓時一陣歡呼。

      “打靶打不上,就像要命一樣。榮譽是‘英雄營’每個人的生命。”一位“英雄營”的戰士這樣說。

      那天,文曉亮在給記者講述這個故事時,神情凝重,眉心不時皺蹙一下。他還講到一個細節:打靶那天是暴雨,他下達連接筒彈電纜口令后,呼嘯的狂風吹開了雨簾,亂紛紛的雨柱打在發射車上。幾個戰士擔心雨水會影響電纜的信號傳輸,想都沒想,脫下自己的雨衣就給導彈披上……

      老兵

      在“英雄營”,我們見到了一個傳奇的士兵。他就是天線收發技師、二級軍士長宋縣賓。初次見宋縣賓的人,都會注意到他光亮的頭頂,再加上大眼睛、大臉盤、體格壯碩,像極了武俠小說中功力深厚的武僧。事實上,宋縣賓的“武功”在“英雄營”是人人皆知的。

      聊起他的頭發,他額眉一彎,嘴角掛笑,說:“人家都看我像老領導呢!”宋縣賓今年剛剛40出頭,而他的頭發,26歲時就掉光了。

      那是一次演習,早上四五點鐘,黑夜把戈壁裹得嚴嚴實實,雷達車臨機轉移到一處新的陣地,按操作規程,雷達車打靶前必須與備件車建立通信鏈路,這是檢查導彈狀態的必經程序。但那天,由于兩個車之間距離較遠,在夜里又看不清,方位和角度一直對不上。

      眼看打靶時間臨近,宋縣賓急了,幾步邁上加著高壓電的雷達車,后背緊貼著陣面,一只手舉著手電照向陣面正前方。瞄著遠處的光柱,對方一下子就找到了雷達車的方位和陣面的角度。

      經過十多分鐘的調試,終于對上了。

      下來后,宋縣賓一陣頭暈心慌。起初,他還以為這只是自己的心理作用。演習結束后,戰友問他,你的臉色怎么發暗呢?從那以后,宋縣賓的頭發呼呼往下掉。幸好,對身體影響并不大。

      頭發掉光了,戰友打趣他說,你這下找對象可就難了。

      這事豈能難住老宋。跟對象視頻聊天的時候,他總會戴一頂帽子。等真正見面了,“真相”終于瞞不住了。對象質問他,你這是欺騙,成心掩蓋你的缺點。宋縣賓嘿嘿一笑,說:“嫁人圖的不就是人好嗎,你看我這人多好,嫁給我肯定不讓你后悔!”后來,對象倒喜歡上了他這份自信和俏皮。

      宋縣賓說,我自己的身體倒不擔心,前些年要孩子時確實有些害怕。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就守在產房門口,護士抱著孩子一出來,看到孩子健康的那一刻,我的眼淚立刻掉出來了。

      如今女兒已經8歲了,繼承了老宋的脾氣,性格活潑開朗。有一天,宋縣賓穿著新式作訓服回家,問女兒自己帥不帥。女兒說,帥是帥,要是再有點頭發就更帥了。宋縣賓問,那明天家長會誰去。女兒說,等你的頭上長了頭發就可以去了。

      外形看起來粗枝大葉的宋縣賓,在工作上卻格外細致認真。他常說,“英雄營”技術精湛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精鉆細研和革命加拼命的學習精神。

      他帶徒弟的時候,必講的一課就是技術精的傳統。1958年,“英雄營”剛組建的時候,蘇聯教官要求課堂上做的筆記不能帶出教室。中午吃飯時,一個學員一邊端著碗,一邊思考著課堂上老師講的電路圖,不知不覺地就用吃飯的筷子在地上畫來畫去。當他搞清楚了原理之后,高興地拿著筷子就向嘴里扒米飯,結果吃了一嘴沙土。

      當兵這些年,宋縣賓手里沒攢下多少錢,也沒陪妻子、女兒逛過多少景點,不過倒編著了一本書,100多頁厚。剛開始,他給這本書起名叫《一本正經》。教導員看了說,別故弄玄虛了,還是叫《某型雷達技師操作手冊》吧。

      作為一名技師,宋縣賓很少出現在臺前,但為“英雄營”取得的那些驕人戰績做出了不少貢獻。那年,在演習任務中,雷達車突發故障,宋縣賓緊急排障,到了深夜,終于發現是一個應控組合出了問題。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宋縣賓已十分疲憊。這個部件十分沉重,宋縣賓費了好大勁才把它從機柜里拖出來,然后鉆進去查找問題。剛開始,宋縣賓還跟一同排障的戰友聊幾句。隔了一會,戰友見宋縣賓不說話,就伸頭進去看什么情況,只見宋縣賓已經睡著了。因為要時刻保持隨時待戰的狀態,故障不過夜是營里的老傳統。戰友盡管不忍心,但還是輕輕拍了拍宋縣賓,說,老宋,醒醒。被叫醒的宋縣賓,下車吹了會涼風,用水洗了一把臉,回來繼續排障。那次,天亮后他們就接到了打靶的命令。

      笑臉

      采訪蘆小龍純屬偶然。一次,跟教導員聊天時,他給我們講,“英雄營”的兵工作起來主動性強,響鼓不須重錘。教導員給我們講了一件事。那是他剛分到“英雄營”后不久,有一個連隊的連長、指導員同一天因任務不在位。當天,他不放心,在營區轉著轉著,就走到了那個連的陣地上,沒想到一個老兵正帶著大家按計劃搞訓練。

      這個老兵就是蘆小龍。方方的臉龐,滿面的和氣,入伍已經11年了。在這里,他的軍齡并不算長。但一番交談后,我們發現,這個兵早已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這里。

      他說,自己從新兵訓練起就沒有離開“英雄營”一步,是“英雄營”一點點培養了他,塑造了他,“英雄營”是他的“家”。融入這個集體,蘆小龍全身仿佛充滿了能量,每天都很開心,笑意寫在臉上。

      蘆小龍剛下到連隊時,有一天,連里新購置了一批拖把。那天,訓練結束后,蘆小龍的班長看見有幾個新兵把拖把橫在水房,就找來工具帶著他們掛拖把。只見班長先用切割機,把拖把桿鋸得一樣平,再在相同的位置打好孔,穿上一樣顏色的繩子。班長說,這樣掛上去,才會整齊劃一,連離地的距離也差不多。干完以后,蘆小龍終于忍不住了,問班長,這又不是我們的衛生區,管它干啥?班長只回答他四個字,以連為家。

      后來,這四個字深深刻在他的心里。在連里,他只要注意到的問題,隨手能解決的立馬去做;做不了的,請示匯報,和大家一起解決。跟新兵談心,他就常說一句話:“不要想著集體給了你什么,而是要常想你為集體做了什么?!?/p>

      聽到這句話,我們被觸動了。“英雄營”官兵常說全營一桿槍,這是一種精神。

      那是一次深入荒漠的演習,蘆小龍和戰友整日在搓板路上顛簸。又是一次臨時機動,天已經蒙蒙亮,蘆小龍正坐在一輛電源車中,戰友施毅突然發現前方有個黑色的東西。近前一看,竟然是雷達車展開時起支撐作用的一根支腿。誰也沒想到,這個平常用幾顆大螺絲緊固住的鐵疙瘩竟然也會掉下來。

      下車后,施毅望了一眼前面的大本營,為了不耽誤打靶,他讓戰友開車先走,自己跑去追他們。

      他太低估了這個鐵家伙,用盡全身氣力也只挪動半步。他只好奮力將它立起來,試圖一點點向前滾動著。人們說“望山跑死馬”,看著前方大本營影影綽綽的影子,一股絕望的疲憊攫住了他的身體。

      不一會,一束強光照向自己,他用手遮住眼,透過指縫看清了,是蘆小龍駕著電源車回來了。

      一下車,蘆小龍朝施毅大聲笑著說,來救你了!

      原來,施毅下車后,蘆小龍就靠邊停車,先讓后面的車隊繼續往前走。他想,雷達車的支腿,雖然平常沒怎么擺弄過它,但肯定很沉,施毅恐怕這次是有點輕視了。他立刻報告了連長,請求調頭。作為備用,參加打靶的還有另一輛電源車,并不影響裝備正常架設。不過在沙漠里,蘆小龍也不敢輕易調頭,萬一陷進沙窩,那豈不是更大的麻煩。調頭前,蘆小龍下來仔細勘察了一番,發現路旁有幾道淺淺的車轍印,雖然上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沙土,但這也足以證明以前確實有車走過。蘆小龍這才堅定了信心,大著膽子指揮司機調頭。

      找到施毅后,司機也下了車,三個人合力才將支腿搬到了車上。登上車的那一刻,他們都開心地笑了。

      離開“英雄營”時,從后視鏡里望著漸漸遠去的山峰簇擁著的老營盤,我們感覺從這些故事逐漸找到了他們彈無虛發的答案。這個答案顯現在“英雄營”過去的點點滴滴當中,更已經融入到“英雄營”官兵的眼神及血液。我們想起了教導員袁天姣的那句話:“我們的信念是一切從零開始,不會背上榮譽的包袱,因為我們的目標還很遠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