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努力開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新境界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崔柯  2022年12月15日09:57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边@一論述中提到的三項工作,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力倡、學界著力探索的重要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闡述,一方面是著眼新時代十年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面對的問題、取得的進展,肯定成就、堅定方向;另一方面,則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任務的高度,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出要求。對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以下簡稱馬克思主義文論)而言,需要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方向、精神和要求,切切實實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推動理論研究、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再上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成果數量增多、質量提升。新時期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發展迅速,在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格局中占據較為顯著的位置,相比之下,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數量少,且研究格局較為散亂,缺少系統、深入的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成果逐年增多、質量逐年提升,除對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歷程中的一些經典理論命題及當下重大文藝問題的闡釋外,也涌現出一批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發生、發展的歷史進行梳理,對關鍵節點的理論命題進行深入闡釋的成果。在史論研究有明顯推進的同時,出現一些頗具主動、自覺的創新意識的成果,其中,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對“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闡釋、對文藝工作使命的追問、對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形態的構想,以及放眼百年黨史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歷程的回顧與總結,都體現出兼具深度、新意及時代內涵的特點。

      二是教材建設成果顯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出版及修訂出版百余種,涵蓋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體系、框架及章節設置方面都具有創新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該教材在體系上的創新尤為值得稱道,力圖解決“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論”“東方馬克思主義文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三種理論資源難以融合的問題,依照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統一的原則,把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創立、發展、傳入中國,直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近180年間的基本內容組織在連貫、系統、一脈相承的框架里,為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供了初步的理論基礎。

      三是人才隊伍逐步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都強調了“文藝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這里的“文藝隊伍”主要針對的是文藝創作領域,同時也為文藝理論人才培養賦予了迫切的任務。新時代十年,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文藝機構,以學位培養、專題培訓、召開系列論壇等形式,不斷加強文藝理論、文藝評論人才的馬克思主義素養提升,積極推進文藝理論隊伍建設,為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普及和深化提供了廣泛而扎實的基礎。

      以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與學科自身的發展、蓄力有關,而最直接的原因,則是黨和國家層面對馬克思主義的倡導、對文藝工作的重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就文藝工作發表系列重要論述,作出系列指示批示,為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在過去的十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文藝創作和研究領域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格局有了明顯改觀。

      中國著名文藝理論家楊晦先生曾指出文藝有“公轉”律與“自轉”律。理論研究也是如此,它既受到社會發展的限定,又具有自身的學科特征、發展規律及問題意識。過去十年馬克思主義文論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公轉”律與“自轉”律的結合。當然,另一方面也存在具體層面的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充分、文藝評論亟待加強、對基礎理論體系的認識尚存爭議等問題。而在更深層面,如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對文藝工作的指導、要求和規劃,切切實實落實在學科建設之中,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公轉”律和“自轉”律的辯證統一,是一個較為迫切的問題。黨和國家的方針部署,是著眼整個社會發展的總體設計對文藝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作為文藝工作者,既應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進行深刻理解、深入領會,更應把握其內在精神,結合學科實際問題,落實在具體的科研工作中,力爭開辟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新局面、新境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如何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提出了具體切實的部署要求,其中一個重要的要求是“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對于馬克思主義文論建設來講,是切中肯綮的指導。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工作的總體規劃,從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科的現狀入手,筆者認為,有三方面需要深化推進的工作。

      第一,以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問題意識為支點進行體系建設。

      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應立足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的歷史語境與理論范疇,解答中國現當代文藝實踐產生的實際問題。自從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直到今天,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直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訴求。在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體系構建固然受到蘇聯文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等國外理論資源的影響,但始終努力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探索自己的理論體系。不過,就學科現狀而言,相比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界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史的梳理研判,對理論家個案、理論命題的專題研究還不夠系統和深入,實際上,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如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將新中國成立之后一段時期的文論簡單化為“蘇聯模式” 、對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側重批判性而忽視建構性等問題,只有放在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歷史中,聯系每一階段理論構建所面臨的歷史任務,才能得到全面客觀的理解。只有這些問題得到澄清,才能為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體系提供科學的前提。

      第二,以文藝評論為基點完善理論構建。

      馬克思主義文論在新時期之后一度邊緣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論研究側重宏觀層面的構想、對經典理論的闡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與當下文藝實踐的結合。文藝實踐是理論的源頭活水。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體系構建只有在介入文藝批評,與文藝實踐碰撞、交鋒的過程中,才能煥發出戰斗力和生命力。這里所說的文藝批評,不僅指對經典作品的闡釋,更是指以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方法,介入新近出現的文藝作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很多理論命題,就是從對同時代的文藝作品的評論中總結出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固然看重古希臘神話、莎士比亞戲劇這樣的經典作品,但同樣重視同時代作家作品,并力圖從中發現社會意識、總結歷史規律、提煉文藝命題??梢哉f,當下的文藝作品是對社會現實、人民情感的審美表現,以馬克思主義文論進行觀照,既能充實、壯大理論概念,更能探察文化癥候,為研判社會問題提供鏡鑒。

      第三,以教學為抓手壯大人才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本婉R克思主義文論教學而言,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一些高校未開設馬克思主義文論課程;在已經開設相關課程的高校中,又存在教材不固定、師資匱乏等問題。近幾年,學科格局有所更新,教材建設有序推進,一些青年教師著眼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興趣點,探索更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知識體系與教學方法的路徑。但要從根本上、全局上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論教學,還需要做更長久的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高校學生作為青年群體中的中堅力量,是青年工作的重心所在??梢哉f,能否在課程上普及傳播、能否在青年中深入人心,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文論是否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否能真正在社會的各個層面發揮力量。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逐步完備的條件下,教學順理成章應成為理論工作的一個重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十年,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面貌煥然一新,總體格局明顯改觀,體系更新提上日程。面對新的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作為理論工作者,應置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事業之中,腳踏實地面對具體的問題,切實解決學科構建的難題,為開辟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新境界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