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李銀昭:散文要寫出生命原色人性光亮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 蕭世龍  2022年11月17日08:37

      “這世間,太多誘惑。身子難脫,唯有護著心靈,做個清涼漢子。”這是作家李銀昭寫在散文集《一冊清涼》扉頁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書中所有散文篇章共同的指向,也是他創作時每一個“當下”的寫照。他說道:“在每一次創作中,無論俗事如何纏身,但只要我坐下閱讀或書寫的時候,瞬間就能沉浸到純粹的文學世界中去,四周一片安靜、清涼,再無他物。”

      在李銀昭的筆下,職場街巷、田疇瓜地……似清泉流淌般流淌進讀者的心田。他的文筆淳樸又不失文雅,清新又不脫俗。他鮮少去渲染壯麗的名山大川和風云人物,總是平實地寫人敘事,但隨筆落下的日常瑣細的真情,卻往往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一品再品。

      11月12日晚,第十屆四川文學獎暨第八屆四川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頒獎典禮在眉山舉行,知名媒體人、作家李銀昭憑借散文集《一冊清涼》榮獲“散文獎”。來到臺下,李銀昭接受了成都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并暢談了自己的創作經歷以及文學之于自己的意義。

      記者:李老師,請您談談您對此次四川文學獎頒獎典禮的感受,以及您對于您的散文集《一冊清涼》獲獎的感受?

      李銀昭:我的散文集《一冊清涼》獲得四川文學獎,在我看來,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比我寫得好、寫得多的作家還有很多。此次,以“向文學高峰邁進”為主題的頒獎典禮,是四川文學的盛典。據我所知,這在四川文學界是少有的,這不僅是對近幾年四川文學創作的一個總結,也吹響了一個文學大省向文學強省、名省邁進的“集結號”。對四川的專業作家,尤其是遍布全省的業余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勵,至少對我來說,走向這樣的會場,置身這樣的氛圍,就有一種為四川大地上生活的人們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件書寫的沖動。

      記者:在新聞界都知道您是一個有名的記者,出色的媒體管理人,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您還是一位作家,而且您的散文寫作竟如此有成就,那么您是如何走上文學寫作這條道路的呢?

      李銀昭:新聞寫作和媒體管理,是我的職業,而職業之外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是我的愛好,有時也搞一點業余文學寫作,更是我多年不變的追求。應該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說起,那是一個追求文學藝術的時代,就成都來說,最熱鬧的地方是成都總府路上的四川省圖書館,是紅廟子的西城區文化館,是提督街的文化宮,還有人民南路和騾馬市的新華書店。這些地方,從早到晚,尤其是周末,總是排著長隊,而我就是這些隊伍中的一員,我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汲取著文學的養分,愛上閱讀、愛上寫作。21歲就發表了小說處女作《雨夜,有一個士兵》,隨后在《四川文學》《青年作家》《西南軍事文學》《劍南文學》等刊物陸續發表作品,其中小說《老友》獲得了成都市金芙蓉文學獎。后來,做了新聞記者,就很少寫文學類的作品了。但文學,一直是我心里一件神圣的事,夢魂牽繞、念念不忘,比如我出差,無論走多遠,我的行李中,一定有一兩本文學書籍,或是雨果、托爾斯泰、海明威的書,或是張承志、張煒、史鐵生的書。

      記者:近年,四川文學界鼓勵四川作家“向文學大刊沖刺”,而我們發現作為一個新聞人的您,不僅獲得了此次四川文學獎,還于去年在《收獲》上發表了一萬多字的散文《母親的蜀道》,而今年,您又在《人民文學》發表長篇散文《幺爺》,在您看來,你的作品何以被這些刊物看中?

      李銀昭:對于我的文章為什么能夠被這些刊物看中這個問題,我還真不好回答,因為他們的選稿標準我不太清楚。但是不論是這次獲獎的散文集,還是我在《收獲》《人民文學》發表的這些作品,書寫的大多是我出生和生活的川中丘陵。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那片丘陵地上滾大的。想起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的人,以及那里發生的事,他們都深深地植根在我的生命里、血液里。每次寫作,我的整個身心都好像匍匐在這片土地上。惟有用真心、真情、充滿愛意的文字,將丘陵呈現在我的文字里,方是我要寫出的文章,我的文章是否達到了這樣的標準,我自己不好評判,但我一直在努力。我認為,散文無論寫什么樣的題材,寫人寫景、寫山寫水寫歷史,都要讓讀者觸摸到人生,寫出生命的原色、人性的光亮。

      記者:在您看來,文學對人究竟有什么意義?對文學愛好者您有什么寄語?

      李銀昭:這是一個永遠的話題。直接回答,可以說文學沒有意義,也可以說非常有意義。說它沒有意義是因為文學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直接帶來物質利益,比如車子、房子。說它非常有意義,是因為我認為,文學是人生苦旅上的一抹朝陽。古今中外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不僅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宇宙世界、廣闊的精神世界,她還像一盞燈,陪伴著風雨中的苦旅者,像一團火,溫暖著一顆又一顆的心。比如一部《梵高傳》,給了無數跋涉在文學藝術道路上青年前行的力量和勇氣,使這些一波又一波的后來者,以梵高為偶像,在苦難中為這個世界創造了無數的藝術瑰寶、精神財富。每當我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手里捧著這樣的書,心中就會燃燒起重振的勇氣。

      關于對文學青年的寄語,那就是:讀書,讀經典書,此外,就沒有別的可說了。讀經典,就像一個修行者,不奢望立竿見影,但長此以往,你的生命將在量的積累中,換來質的提升。

      記者:這次頒獎典禮的主題是“向文學高峰邁進”,已經獲獎的您,接下來將如何在創作中邁向文學高峰呢?

      李銀昭:我不敢說我在邁向文學高峰,應該是我一直都在仰望文學高峰。我是一個做事隨性隨意的人,就文學創作而言,更是隨心地指引而行。文學沒有捷徑,沒有投機取巧。我的寫作不跟熱點,不在意題材好不好發表,我將繼續關注生活的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在這個大時代下,他們的悲歡苦樂,他們的耕種和希望。我會用我的心作為參照,鏡照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文字,看這些文字是不是寫出了土地的味道,是不是寫出了莊稼的聲音,是不是寫出了山河的情感。大地和母親是我吟唱不絕的歌謠,我只能以“心向往之”的姿態向文學高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