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牢記“國之大者”,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文學力量 ——廣大作家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2年11月07日08:31
      關鍵詞: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文學界迅速興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作家們表示,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國之大者”,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銳意進取、勤勉工作,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開創文學事業發展新局面。

      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時也在思考江蘇文學未來的發展。他說,結合江蘇作協工作,我們今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文學創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不斷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今后江蘇作協還要不斷在作家中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江蘇的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江蘇作家不斷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團結奮斗的江蘇文學正能量。

      中國作協副主席麥家對報告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體會最深刻,感受最真切。他認為,報告的核心思想和精神支柱,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一脈相承,互有交集,也有融和,更有遞進。報告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肯定,同時也指出了問題,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生活是如此火熱,時代是如此偉大,我們創作的作品數量也是如此之多,但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仍然缺乏。怎樣才能寫出無愧于時代和民族的作品?我們歸根到底是要學到一個本領、一種境界,就是要從生活的喧囂中退出來,從個人深重的欲望中退出來,從虛榮的浮夸中退出來,退到一個作家應有的沉靜中、孤獨中,退到萬事萬物的本真中,退到個人靈魂的深處里。惟其如此,才能進到一個民族的靈魂深處,才可能寫出有民族筋骨、有民族道德、有祖先體溫的作品。麥家表示,“我一定會加倍努力。事實上我也一直在努力,沒有松懈過。我吃的是這碗飯,要的是這份尊嚴,那就是:竭盡全力聆聽足下這片土地的腳步聲、心跳聲,全力以赴寫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精品良作,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作協副主席、黑龍江省作協主席遲子建談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處談及文化,第八部分又有系統性闡述,可以看出黨中央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個寫作四十年的作者,自己對報告所言“務必謙虛謹慎”深有共鳴,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和寫作中的短板和不足,才有可能有所提高和進步。她同時表示,報告強調了文藝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元并舉,千溪奔流,文藝才會有大氣象。

      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煒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很大篇幅談到了文化建設,其中關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深刻論述,對當代文學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深入思考和領會其重要意涵,可以進一步拓寬視野,吸納和轉化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化,讓中國當代文學進入網絡時代的世界大格局,在思想、語言、境界、形式諸方面,有更新更高的拓進和發展。在今天的世界文學之林中,中國當代文學既融入其中,又不斷呈現出獨特的風貌,創造出新氣象與新高度。進一步實踐和落實報告中所強調的堅持“二為”方針和“雙百”方向,才能形成生氣勃勃的狀態,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精華相結合,孕育出深邃博大、對全人類精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中華文學。這需要新老作家共同努力,艱苦跋涉;需要深刻的自省力、勇毅向前的定力和意志。具體到文學創作,張煒表示,關注當下生活,緊扣時代心弦,這是一切杰出的語言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重點關注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述,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幾個方面,相當部分都和文化緊密相關。其核心要義,就是對自身制度的、文化的高度自覺與自信。文化關乎于一個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情感、共同價值觀,關乎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愛國主義精神,關乎于這個共同體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定意志。他表示,當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更臻成熟,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更加清晰明了,自己今后的工作就有了更精確的指引、更明確的路徑與方向:“發揚多民族共建的優秀的中華傳統,在時代大潮中經受洗禮,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體悟這個偉大時代中,社會肌體深處那些最新的創造,最有力量的生命律動。傾聽社會前進步伐中最新鮮最強烈的創新創造之聲。并將此情此感,形諸筆端,以此加入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的雄壯合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等一系列問題作出了重要論述。作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文學寫作者,中國作協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格非認為,在從事創作的同時,也應該在理論和文化上進行縱深思考。“我們應該具有開闊的國際文學、文化視野,在與不同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和文化認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藝術表現力。我們應該更切實、更深入地觀察和了解處于世界之中的中國社會,認真面對和思考那些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我們應該在新的世界格局和現實條件下,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革新,為中國文化、文學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談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把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黨是人民的希望,是國家富強的希望,是民族復興的希望。新時代10年,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二十大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對今后的任務做了部署,保障和堅定了我們在當前國際國內嚴峻復雜的形勢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克服一切困難昂首前行的信念、信心、勇氣和力量。“我擁護黨,熱愛黨。”賈平凹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自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文藝戰線的黨員,自己要認真學習、貫徹報告精神,扎實做好作協工作,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不負黨不負人民。

      中國作協第十屆全委會主席團委員劉震云談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國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劉震云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是作家的責任;沒能寫出“高峰”作品,是作家的失職。如何把中國故事講好,怎樣才能寫出“高峰”作品,不但是一個文學問題,也是一個認識問題、思想問題、哲學問題。在今后的創作中,要以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深入生活,深入思考,爭取能寫出展現中國文化、人性和靈魂的,動人心弦和動人心魄的文學作品,把中國故事講好,讓其更好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中國作家網記者集體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