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堅持高質量辦刊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文學期刊負責人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之一)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2年10月27日15:00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連日來,文學界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所作的報告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各文學刊物也深入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是其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論述,并結合自身辦刊實踐,進一步明確了今后刊物的使命職責和發展的奮斗目標。大家表示,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多種方式扶植和培養文學人才,以滿腔熱忱堅持高質量辦刊,講好中國故事,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好作品。

      緊扣人民性、時代性 推動文學高質量發展

      程紹武(《中國作家》主編)

      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回顧新時代的光輝歷程,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根本的政治保證就是我們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選擇,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報告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為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作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充分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堅定文化自信,在辦刊中堅決做到圍繞“國之大者”,圍繞中國作協中心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發揮《中國作家》體量大、門類全的版面優勢,“文學版”“紀實版”“影視版”三輪驅動,以“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為抓手,團結凝聚更大的創作力量,拓寬文學更大的覆蓋面,通過設立多個緊扣人民性和時代性的新欄目,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以文學的方式生動、立體、多元地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抓住轉企改制的有利時機,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文學高質量發展,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文學力量。

      履行責任使命 引領凝聚青年

      張 菁 (《青年文學》主編)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站在民族復興和百年變局的制高點,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明確宣示了黨在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的關鍵性問題,是指導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獻。

      報告多次提到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基于對發展規律的遵循,中國人民沿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動科學發展,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奇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充分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給世界提供了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思維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所遵循的發展理念,在總結發展的歷史經驗、批判吸收傳統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對“什么是發展”問題進行了本質追問,從真理維度深刻揭示了發展的規律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青年一代給予熱情鼓勵、寄予殷切厚望。在工作中我們要切實履行好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的職責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石華鵬(《福建文學》常務副主編、《海峽文藝評論》主編)

      習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總書記的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新生事物”“新話”“新的理論”“新的實踐”,一段不長的話里有這么多的“新”字,實質上是在提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新”意味著陌生,意味著盲區,也意味著蓬勃生機和力量。對于“新”,我們要有“滿腔熱忱”的態度,要有“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的認識,要有“說新話”“干新事”的作為。

      對文學編輯來說,新時代的新文學畫卷已經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融媒體信息時代,如何面對嚴肅文學的發展轉型,如何看待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以及網絡文學與嚴肅文學的互為啟示……這都是全新課題。我們只有按照總書記說的“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方能在刊物編輯中較好地面對和解決這些新問題,方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文學的精神力量,方能在中國文學的發展中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創作更多具有中國氣派的文藝作品

      劉玉棟(《山東文學》主編 )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倍感振奮鼓舞。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全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提出了劃時代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為文學事業今后的發展與建設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

      作為一名文學期刊的編輯、作家,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扎根生活,服務人民,要積極開展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等文學志愿服務活動。服務基層,關注基層作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努力為時代畫像、為人民放歌,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

      二是要堅持文藝創作中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繼承中華古典文學精髓,結合現實生活,勇于在藝術上探索創新,發現、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藝作品。

      三是要注重對青年文學創作骨干和文學人才的培養和扶植,培養出更多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優秀青年作家,為進一步推動文學事業蓬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學新輝煌儲備活力旺盛的創作力量。

      心懷國之大者,用心用情辦好刊物

      何子英(《長江文藝》主編)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鼓舞人心,令人振奮。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深刻闡明了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論斷、重大舉措,內涵豐富,寓意深遠,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精神實質,并貫穿于自己的實際工作中。習總書記在報告的第八部分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文化工作者必須增強文化自信,明確使命擔當,在新的時代做出新的成績,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長江文藝》1949年6月伴隨解放大軍南下的炮火而誕生,自創刊伊始,自帶紅色基因。70多年來《長江文藝》一直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一直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成為一代代優秀作家的搖籃。近年來,我們一直緊貼時代,扎根人民,開放辦刊,凝聚文學力量,打造中部文學高地。通過跨界聘請主持人主持專欄,為基層作家和青年作家開辟專欄,讓編輯和名家面對面訪談等,刊物呈現出豐富的多樣化面貌。雜志社還線下舉辦筆會、改稿會,公益送刊下鄉、進高校和社區,讓刊物走向大眾,發揮文學惠民作用。去年為慶祝建黨百年,我們推出了紅色主題創作專輯;今年又推出喜迎二十大專輯,充分發揮了文學期刊主陣地的作用,用心用情謳歌時代,謳歌人民。在新的偉大時代,作為《長江文藝》的編輯人,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繼續牢牢守好陣地。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辦刊導向,心懷“國之大者”,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堅持高質量辦刊,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優秀文學作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融入祖國邊疆發展 講好祖國邊疆故事

      潘靈(《邊疆文學》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我作為一個西南邊疆省級文學期刊的負責人,在學習領會報告中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內容精神方面,有一些體會和認識。

      我生活工作的云南,是祖國西南的邊疆,歷來都是多種文化交匯碰撞之地。《邊疆文學》從刊名上就體現出與其他省級文學刊物不同的特點。邊地與民族是我們雜志的兩大特質,“邊疆作家高地,民族文學家園”是我們始終堅持的辦刊宗旨。《邊疆文學》既是展示云南文學特別是云南多民族文學創作的平臺,也是引領各民族作家尋找精神家園的基地,更是重要的意識形態陣地,三重角色決定了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向世界講好祖國邊疆的故事,呈現邊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當代生活,展現美麗云南文化的豐富、神奇和多元,都是我們文學期刊人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我認為,要辦好這樣一本文學期刊,除了有過硬的辦刊職業素養,還要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在辦刊中充分結合云南文學發展的實際,堅持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全面地、立體地、生動形象地呈現一個栩栩如生的西南邊疆。我們還要主動融入中國作協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調動云南各民族作家的創作積極性,書寫邊疆巨變,讓讀者通過我們的刊物,了解邊疆,關注邊疆,熱愛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