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藝要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貢獻
      來源:中國藝術報 | 董學文  2022年10月26日15:35

      黨的二十大報告吹響了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擘畫了我國新征程的路線圖,指明了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精神狀態、朝什么方向前進的系列重大問題,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學習了報告,感到無比振奮、深受鼓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說:“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绷暯娇倳浽趫蟾嬷卸啻问褂谩爸袊浆F代化”概念,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特征和本質要求,明確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且表示我們黨已經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這些論述引起了我極大的理論興趣。

      毫無疑問,“中國式現代化”概念以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理路,是我們黨的又一重大理論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概念之所以能成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因為它用曉暢明白的語言,對我國全面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了生動通俗又確切深刻的描繪和表述,使我們一下子就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面貌和特點有了一個親切而清晰的了解。從理論上講,這的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新發展,是新時代我們黨的創新理論的獨到之處,是我們黨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的又一種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的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它的本質要求,除了實現高質量發展,更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這種以科學態度對待科學的實事求是作風,才石破天驚地、創造性地提出了迥異于西方歐美現代化模式及發展道路的方略。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說:“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顯而易見,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路,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認真分析起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式現代化”理念是站在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的立場上的,是秉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觀點的,是成功地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的。“中國式現代化”定義和理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富含中國智慧,打破了歐美西方對文明發展道路以及“現代化”概念解釋權的壟斷,對那些以“普世文明”之名強推西方式制度的做法說“不”,成功拿出西方模式的替代方案,并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解推向新境界。這無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獨具魅力的一張亮麗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會議期間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這一指示,對我們深入領會貫徹“中國式現代化”思想具有指導意義,對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也具有特出的價值。

      由此我想到,既然我們建設的是“中國式現代化”,既然我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么,可不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和邏輯,在文化上包括在文藝和美學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性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呢?我以為是可以的。這里,我們把“中國式現代化”概念換成了“中國式現代性”概念,這種轉換能夠成立嗎?我以為也是成立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一則我們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再則,“現代化”的屬性是不同的,各種“現代化”所具有的“現代性”,其要素也是差異很大的。既然我們要搞“中國式現代化”,那么就必然包蘊“中國式現代性”的內涵。也就是說,“中國式現代化”要帶有“中國式現代性”,而這種中國式的“現代性”,不是西方色彩的、不是外人規定的,而是中國特有的、完全“中國式”的。這就解決了各種意識形態形式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功能和地位問題。

      文學藝術的“現代化”,同政治、經濟領域的“現代化”不同,它本質上就是指是否具有“現代性”。以“中國式現代性”推動文化強國建設,則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題中應有之義。這里,為什么要單單提出“中國式現代性”,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實踐告訴我們,長期以來,我們文藝界美學界鋪天蓋地的所謂“現代性”討論和研究,說穿了就是在探討和闡釋西方的“現代性”,尤其是以美國為標準的“現代性”,或者20世紀以降發達資本主義的“現代性”。不是說這種“現代性”一無可取,也不是說這種“現代性”沒有變化。近代以來,西方形成的一套文明理論,有些是可以借鑒參照的。但是,絕不能照貓畫虎,更不能照抄照搬。倘若將西方的“現代性”視為圭臬、奉為樣板,那就勢必膠柱鼓瑟、南轅北轍了。我們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要追求“中國式現代性”,這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如果我們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奉行或迷戀的卻是“西方式現代性”,那么這種現代化之路走起來肯定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說,“中國式現代性”應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文化領域與文藝領域的合理延伸。這是合乎邏輯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等等。這些內容,我認為概括起來講,可以說就是我們黨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別于西方的、對文藝與文化上“中國式現代性”意涵的界定。只要縱向和橫向比較一下我們就不難發現,這些“中國式現代性”意涵,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文化理論,極為清晰地劃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非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之間的界線,成為我們推動文化自信自強、鑄就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新輝煌的法寶與指南。

      對于我國文藝如何具備“中國式現代性”,習近平總書記是有過深思熟慮的。聯系他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這個問題就會看得更加清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把中國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文藝“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聲如金石,振聾發聵;細細品來,這段話不就是等于告誡我們不要盲從迷戀那些國外文藝的所謂“現代性”,不要丟失我國文藝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不要被各種歷史虛無主義和形式主義所裹挾,不要陶醉于西方偽善虛妄的價值觀,而要堅定清醒地走文藝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理直氣壯地培植文藝“中國式現代性”應有的素質嗎?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弊裾樟暯娇倳浽邳h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一指示,我們要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精髓,緊密聯系實際,學深學懂學透,切實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起來,并將之貫徹到自己行動中,落實到工作方方面面。

      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前無古人的創舉,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面對這個極為重要的概括和判斷,我們不能不深入思索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我們黨能夠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什么我們黨帶領我國人民能創造出有別于其他國家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什么我們黨能為世界提供社會制度探索的“中國方案”?這里諸多原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實際已經給出了科學的答案。

      為了緊密聯系文藝實際,我這里只談一點,那就是我們黨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個結合”。這無疑是我們黨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條根本性經驗??梢赃@么說,我們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跳出“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窠臼,成功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出色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并使這條道路在風雨兼程中越走越寬廣,其關鍵的一點,就在于它符合中國實際,根植于中華優秀文化沃土,使得古老的中華文明能在唯物史觀指引下實現跨越式發展。倘若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那就沒有什么“中國特色”;倘若不存在“中國特色”,那如今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無從談起。

      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段話就顯得格外具有分量。他說:“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薄皟蓚€結合”的思想,已經成為破解我們能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奧秘的一把鑰匙,成為我們推動文藝發展、多出精品力作、強化批評功能的動力之源。

      應該說,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一個結合”,變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個結合”,這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巨大推進與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透徹的語言、深刻的道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意義闡釋得通透明白。

      毫無疑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上,在創建新文化和新文明形態的過程里,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任務中,我國文藝隊伍是一支生力軍,我國文藝工作承擔著特殊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重要論述,為文藝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