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話劇:歷增歲月 春滿山河
      來源:文藝報 | 宋寶珍  2022年10月24日11:39

      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2012到2022年的十年,中國人民戰勝重重困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迎來建黨百年慶典,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是民族心聲的表達。這十年,話劇藝術作為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努力賡續民族文化,不斷探索、創新,勇于承擔使命。話劇工作者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鼓舞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雙百”方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從民族心靈史詩和人民創造精神中汲取靈感,從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嶄新成就中尋找資源,創作并演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話劇藝術作品,努力以典型形象和藝術情境,為民族培根鑄魂,為時代明德立傳。

      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文藝發展。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從國家文化復興的偉大戰略出發,引導人們反思文藝創作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號召文藝工作者創造時代文藝、攀登文藝高峰。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為新時代新文藝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藝術標準上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標導向,在創作立意上要堅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價值取向,在藝術追求中要堅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藝術理想。總書記強調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時代性、人民性、現實性、創新性,也強調了它所特有的傳統的繼承性、文化的自覺性、藝術的規律性、精神的引領性、價值的恒久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的重要節點、重大慶典接踵而至,主題性話劇創作取得良好成績。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歷史性、紀念性重要活動,創作、展演了一系列優秀話劇作品。這些作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回望歷史征程,塑造鮮明人物,展望光輝前景,主題突出、形象鮮明。

      話劇《兵者·國之大事》 王昊宸 攝

      話劇《桂梅老師》

      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山東舉辦,其中話劇《紅旗渠》《共產黨宣言》《楓樹林》獲得文華大獎。2016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于陜西舉辦,話劇《兵者,國之大事》《麻醉師》獲得文華大獎。2019年,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舉行,話劇《谷文昌》《柳青》獲得文華大獎。今年,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由京津冀聯合舉辦,話劇《塞罕長歌》《桂梅老師》《主角》獲得文華大獎。此外,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戲劇節,也匯集了大量的優秀話劇劇目。還有,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上海國際喜劇節、老舍戲劇節、烏鎮戲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等政府與民間舉辦的各種戲劇節日,都匯集了風格多樣、形式新穎的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劇目。

      續寫紅色歷史和英雄傳奇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也書寫了革命歷史傳奇,成為文藝創作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革命歷史題材的話劇創作不斷增多,對歷史文獻的解讀、對黨性意識的強化、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在話劇舞臺上形成了新的突破點。建黨百年之際,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組織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演出中既有紅色經典的復演,也有原創話劇的呈現。在新時代文藝號角的召喚下,中國的話劇創作欣欣向榮。

      話劇《深海》

      十年來,話劇《從湘江到遵義》《香山之夜》《林基路》《八百里高寒》《老西藏》《前哨》《浪潮》《上甘嶺》《今夜星辰》《柳青》《路遙》《深海》《桂梅老師》《直播開國大典》等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激發了廣大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愛國之情。

      以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三灣改編的歷史事件為素材創作的話劇有《三灣,那一夜》和《支部建在連上》,它們都表現革命的危機關頭,毛澤東雄才大略,力挽狂瀾,引領中國革命走向了正確道路。這兩部話劇各有特色,它們都沒有把中國革命處于緊要關頭的“三灣改編”做全景式展現,而是選取前委會議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革命家、戰略家與余灑度等軍事將領的路線斗爭,以濃墨重彩表現了革命的危急關頭黨的領導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從湘江到遵義》表現了紅軍長征時期的艱苦歲月。紅軍北上抗日行至湘江時,戰斗異常慘烈,鮮血染紅了江面。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黨中央帶領紅軍輾轉迂回,甩開敵人,開始大踏步前進。此劇不僅成功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重要歷史人物,而且多場面、多聲部、多時空地展現了革命歷史的雄渾壯闊。

      《雨花臺》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在雨花臺上犧牲的惲代英、許包野、施滉、郭綱琳、袁咨桐、石璞等革命英烈群像。此劇取材于真實的革命斗爭歷史,舞臺上所展現的故事、場面、人物都有歷史原型,編劇還將革命烈士的文獻資料,包括書信、詩抄、文章等進行挖掘整理,追求歷史邏輯的細節真實。《前哨》和《浪潮》都以左聯五烈士的英勇犧牲為素材,站在當今的文化立場思考犧牲精神、理想追求、家國情懷、人生意義。這些英烈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正氣歌,表現出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的精神品質。

      《香山之夜》以解放戰爭為背景,以現實時空的藝術并置成功地塑造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之夜,毛澤東與蔣介石的精神對決。以革命歷史和哲學思辨證明,一個政黨、政權的成敗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話劇《谷文昌》

      歷史上的革命先烈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敬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雄模范同樣值得我們書寫和謳歌。焦裕祿、錢學森、黃旭華、谷文昌、柳青、路遙、張桂梅、毛豐美、廖俊波以及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眾多勞動人民,經過藝術家們的精心創造,成為佇立在話劇舞臺上的光輝形象。《柳青》表現了這位現實主義作家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在陜北農村神禾塬上一住就是14年,他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把個人命運與中國農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人民心聲的表達者、時代旋律的奏鳴者。《路遙》的情節主線圍繞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展開,通過路遙在生活中的艱難、困頓與煩惱以及他不屈不撓的奮斗、求索,努力還原一位具有人民情懷、扎根于黃土地的人民文學家的真實境遇和高尚的人文情懷。《深海》表現了中國核潛艇專家黃旭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奉獻精神。《上甘嶺》展現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愿軍戰士以堅如磐石的毅力堅守陣地的光輝形象。《八百里高寒》描繪了新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無名英雄,他們戰勝極寒天氣,在大興安嶺上架設起鐵路橋梁。《谷文昌》歌頌了優秀共產黨員、縣委書記谷文昌心系人民、大公無私的高尚品格。《塞罕長歌》表現了塞罕壩林場工人戰天斗地的英雄壯舉。《紅旗渠》講述林縣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鑿山引水的故事。《干字碑》塑造了為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自己卻累死的村支書。《今夜星辰》刻畫了為祖國和人民不惜犧牲一切的“兩彈一星”元勛……他們的英名鐫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他們真實、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令人過目不忘。

      觀古知今,講好中國故事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十年來,話劇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取得了藝術的進步和突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藝工作者如何“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話劇作品如何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發揮“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這是在藝術實踐中必須回答的問題。

      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謳歌歷史上的文人志士的高風亮節和文化精神,是話劇工作者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一系列以古代、近代歷史敘事和民間故事為素材的話劇,如《杜甫》《司馬遷》《北京法源寺》《蘭陵王》《哭之笑之》《蘇東坡》《共同家園》等,在舞臺上以現代科技手段和創新方法,不僅顯示了中華歷史文化的豐富與璀璨,而且顯現出中華民族的藝術積淀、美學神韻和鮮明特點。

      話劇《主角》

      與此相關,出于豐富創作資源、重視文化傳承、提升藝術品質的需要,近年來,以優秀文學作品為基礎改編創作的話劇作品數量可觀,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一句頂一萬句》《繁花》《推拿》《酗酒者莫非》《狂人日記》《活動變人形》《過海》《山羊不吃天堂草》《送不出去的情報》《我不是潘金蓮》等,成為話劇演出的新熱點。而經典劇作、保留劇作的翻新上演,諸如《雷雨》《日出》《原野》《茶館》《霧重慶》《上海屋檐下》《商鞅》《四世同堂》《嘩變》《德齡與慈禧》等,也呈現出常演常新的局面。

      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開篇,在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日子里,中國話劇也書寫了恢宏的歷史記憶。《家客》《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玩家》《長安第二碗》等,從個體的生命視角以及個人命運的變遷,彰顯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幸福。

      近年來,反映時代、謳歌人民的現實題材戲劇創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創作和演出總量呈上升之勢。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以精準脫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題的戲劇創作明顯增多,出現了話劇《閩寧鎮移民之歌》《村里新來的年輕人》《情系賀蘭》《金色的胡楊》《八步沙》等。創作者們發掘時代生活的底蘊,塑造精準脫貧過程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在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上創新探索。此外反映我國工業建設和科技發展的戲劇也不斷涌現,如《追夢云天》《蒼穹之上》《為我先鋒》《大國重器·月上東山》《多瑙河之波》等。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話劇工作者與人民同心同德,發揮藝術的社會功能和振奮人心的作用,迅速投入創作,反映抗疫過程中的眾志成城、人民精神風貌和必勝信心。全國多地戲劇院團創作演出了一大批抗疫題材的戲劇,如《鴿子》《因為有你》《逆行》《人民至上》《生死24小時》等。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的時代需要新的文藝作品,需要以藝術的方式反映民族的新面貌、新精神。話劇工作者應不忘初心,不負使命,在守正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