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十年,回歸
      來源:文藝報 | 954297  2022年10月10日12:01

      我一直很羨慕具有先知先覺能力的人。小時候,奶奶總會告訴我當天需不需要帶傘,依據來源并非天氣預報,而是她對下不下雨和什么時候下雨的某種奇妙的直覺,比天氣預報還準。一直生活在南方老家的母親也有類似的能力,至今依然會在北京氣溫變化前的某個時刻精準提醒我增減衣物,并提前預告某些蔬菜水果的最佳購買時間。這兩位是我心目中妥妥的“生活家”,對周圍的人極有幫助,她們的這種預見力并非神力,而是來源于她們對某種規律極強的把握能力。這十年來,圖書市場風云變幻,工作擔子逐漸加重的我,時不時也會感嘆,如果能成為像她們一樣有“先覺”的人該多好。

      回顧這十年的圖書編輯歷程,電子書沖擊、短視頻崛起、紙質書式微,各種關于圖書的新舊論斷不絕于耳,一度讓我這個缺乏先覺的人迷茫,紙質書的出路在哪里?如今回過頭來看,“回歸”反而成了我對這十年圖書市場和編輯工作的深刻感受。不知是否源于對新媒體介入的恐慌,有一段時間,圖書的出版特別追求形式:開本有一陣流行大的16開,書名也極大,有的占封面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開本越大就越大氣;漸漸地,大開本被嫌棄,又流行起小小的開本,細細窄窄,書名也小小的,越小越讓人覺得洋氣。裝幀形式更是一度越復雜越好,多層的、透視的、異形的、刷金的、貼布的、裸脊的……極盡形式之能。編輯時常會對圖書封面設計苦惱不已,擔心設計的不完美影響了圖書的傳播力。但隨著電子出版物的快速發展,形式主義被便捷主義打敗,特別是短視頻的風靡,讓讀者有了更直接、更精準地獲得圖書內容的方式,圖書在形式上終于返璞歸真,簡約終成風尚。圖書行業重回內容核心,這樣的理性回歸是一個極好的現象。

      對我們編輯部而言,這十年,我們一直以文學品質為核心,形成了良好的編輯出版氛圍。我們在前主任陳曉帆的帶領下編輯出版了渡邊淳一精品書系,獲得極大成功。《失樂園》(全譯本)不僅榮獲“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還榮獲了中國出版協會頒發的“第十屆引進版社科類優秀圖書獎”,成為出版行業現象級的產品。《老人這寶貝》榮獲2014年度十大華文生活類好書。我們持續出版《草原文學重點作品創作工程》和《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系列叢書,其中《蒙古密碼》等多部作品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2019年,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掛牌后,伴隨著一系列管理制度的規范和建立,以及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上的調整完善,出版社形成了自我革新的新氣象。在出版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形勢下,這種自上而下的變革,帶領著我們由舒適區回到學習區,重新研究文學市場新形態。針對出版社外國文學經典作品出版不足、網絡文學出版空缺的薄弱環節,我們編輯部承接了與中國社科院外文所聯合出品的《新編新譯世界文學經典文庫》和《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叢書》《網絡文學名作典藏叢書》等幾套大型圖書的編輯工作。《新編新譯世界文學經典文庫》以新的視角、新的語言、打造新的經典為目標,組織優秀譯者團隊翻譯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外國文學經典作品,至今已推出11部圖書。《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導讀叢書》以構建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為目標,已陸續推出四輯20部作品,《網絡文學名作典藏叢書》以實現網絡文學精品化為目標,精心修訂推出網絡文學代表作《將夜》《神墓》兩部作品。這兩套網絡文學叢書從閱讀引導和作品提升兩個層面肩負起了我們對實現網絡文學精品化的理想和責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為文學編輯,我們欣喜于十年來文學出版的理性回歸,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雖然對文學品質的追求和堅守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加辛苦,但我們樂在其中。

      (作者單位:作家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