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站在廣義的文學面前 ——訪中國作家網總編輯陳濤
      來源:文藝報 | 叢子鈺  陳濤  2022年10月01日09:20
      關鍵詞:臨潭 陳濤

      記 者:你曾在大學和魯迅文學院做過教師,后來又赴臨潭掛職鍛煉了兩年。為何選擇去臨潭?除了工作需要外,有沒有文學上的理由?

      陳 濤: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任職“第一書記”,這是一段充盈的歲月,對我產生了深刻影響。很感激有這樣一段經歷,將我從固化的城市生活軌道中抽離,投入到基層社會中,從而讓自身生命的寬度與厚度得以拓展。

      我曾在魯迅文學院工作9年,在這期間,先后負責過教學與行政工作,雖然之前做過大學教師,但總體而言,工作經驗相對單一。

      想到基層鍛煉的念頭出現后變得愈發強烈,時不時冒出來,有一天我向院領導表達了這個意愿。2015年4月30日,中央下發了關于選派“第一書記”到基層鍛煉的通知,單位得知我之前有這樣的意愿,便給我報了名,我在征求家人意見后,就去到了臨潭。現在想來,臨潭與北京之間真是山高路遠。我每次返京,都是很早起床,需要乘坐出租車、城際大巴、機場大巴、飛機等多種交通工具,最后到家已是傍晚。

      去臨潭,是工作的需要,但最根本的理由還是文學。作為文學人,必須真正深入生活才能真正做好文學工作,也才能真正寫出讓人信服的、有見地的文字。只有當我們帶著對社會的深切認知回歸文學領域的時候,研究和創作才會有嶄新的面貌與更高的境界。在臨潭的兩年鍛煉更加堅定了我的這種認知。這方面的收獲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從事文學工作的收獲。

      記 者:在艱苦的環境中近距離觀察生活,有哪些深切體會?生活變美好了,人們卻不那么愛讀書了,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陳 濤: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我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句話有了直接真切的感知。人民從來都不是概念化的字眼與模糊的群像,他們是一個個鮮活飽滿的有著獨特生命力的個體。我們之所以面對人民這個詞容易產生一種茫然感,是因為自身與生活并沒有建立起那種緊密的連接。

      在小鎮的兩年,我學會了真正的生活,生活不僅僅是名詞,更應該是一個動詞,學著進入到生活內部行走,在生活內部生活,看似有些拗口的表述,實則是對從前單純活著的糾偏。

      我時常想如果掛職時能夠做到“身入”“心入”“情入”,那自然就會對當地產生深摯的情感,這是一種融入血肉、難以割舍的情感。我在小鎮上接觸了很多人,有些也出現在我的筆下。對他們,我始終保持一種真誠的態度。當然,他們也向我展示了同樣的真誠與熱情。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鄉村振興徐徐展開,很多原本貧困的地區環境有了很大改觀,人民生活日益美好,這是肉眼可見的事實。但是否熱愛閱讀,與生活條件并非成正比關系,就像發達地區的人不一定就比欠發達地區的人更愛讀書。當然,發達地區比起欠發達地區有更為便利的閱讀資源與條件,這也是促使我在掛職期間始終注重文化扶貧的原因。通過為多個村子和十多所小學配備完善圖書,我盡其所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閱讀機會。我也意識到,必須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配備相應的圖書,而不是一刀切,否則容易好心做錯事。

      當下社會,能夠潛心閱讀是一件奢侈的事。但對國家、民族以及個體而言,閱讀始終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中高度強調了閱讀的價值與意義,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也有文章寫到“閱讀是有重量的,正如同,文學藝術有時比鋼鐵更強硬。”讓大家愛上閱讀,多讀書,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倡導,也離不開社會各界對閱讀氛圍的營造,更離不開我們廣大作家的耐心創作,不斷推出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

      記 者:你的《山中歲月》《在群山之間》都是以這段經歷為基礎創作的非虛構作品,你覺得文體和時代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面對新時代快速發展的生活,文學在形式和傳播上應該如何適應?

      陳 濤: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同理,文體也有時代性。茅盾先生在談到報告文學時講,“每一個時代產生了它的特性的文學樣式,‘報告’是我們這一匆忙而多變化的時代所產生的特性的文學樣式。”

      我之所以寫這兩本書,是因為似乎只有文字才能抒發我在基層時的情緒,我借助它來記錄、省思。這兩本書中的文字我寫得比較慢,前后跨度5年,這也有利于我可以不斷回望這段時光,在一次次的思索中對當初的內心感受與情感判斷進行審視。我將自己的作品歸入非虛構寫作,而非單純的散文集,也暗含了自己對這一文體的認識。非虛構寫作強調的是真實性,是對現實的介入,強調在場感,直面社會中的問題與危機,要有“我”的堅定存在與清晰身影。基于這種考量,非虛構是最合適我的文體。但是不管何種文體,文學性都是極其重要的。

      千百年來,文學始終是常與變的存在,但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文學自身的規律,以及它對時代、人心的有力回應。日前,中國作協先后與新華社、中國科協、國家廣電總局等單位,與芒果TV、快手、新浪微博等平臺簽約合作協議加強相融共通、實現文學資源的推介轉化,舉辦“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與“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活動,上述均取得非常好的社會反響與效果,隨著“中國文學盛典”活動的開展,文學的傳播面與影響力肯定會進一步加大。

      記 者:這幾年中國作家網做出了很多改變,推出許多新舉措,設立了多個頗具特色的欄目,不僅對一批優秀作品展開熱烈討論,也用新穎的形式建立了與基層文學愛好者之間的橋梁。你覺得,我們在貼近群眾、傳播當代文學的成績、弘揚新時代文學精神等方面還應該做出哪些努力?

      陳 濤:我到中國作家網工作近兩年半時間,做國內最好的文學網站始終是我們的堅定信念。我們在之前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定位:首先,有政治高度,中國作家網是中國作協官方門戶網站,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二是,有文學高度,是面向全體作協人與文學人的全國性、全局性與全面性網站;三是,有業務高度,是優質文學資源社會化傳播的權威性、專業性、深度性網站;最后,有合作意識,是與各大媒體協作、融合的綜合性網站。這兩年,我們講政治、防風險、抓內容、擴影響,朝著匯聚最多作家信息、傳遞最強作家聲音、展示最美文學魅力的目標堅實發展。

      明確定位之后,我們對網站工作進行了細化、調整,推出了不少新舉措與新欄目。概括來說,就是重點突出、全面覆蓋。所謂重點,指的是圍繞黨和國家重大部署、作協重大活動的聚焦專題與新聞報道;重要作家、作品、獎項的聚焦欄目,如十號會議室、優選中短篇、今日批評家等;重要文學現象的聚焦欄目,如有態度等。所謂全面,指的是面向人群的全面,如名家談寫作,中國作家網書單、薦書等;傳播范圍的全面,注重全媒介連通,在網站、微信號、微博等基礎上,開設視頻號、新華號、百家號、人民號等,同時加大與各大刊物合作,擴大覆蓋。可以說,我們有能力對重大活動、重要作家、作品等進行多層次與全方位的報道宣傳。

      在網站工作中,我們還特別重視兩個方面,第一,青年作家的推介。譬如我們舉辦了全國青年作家峰會,推出網絡文學名家面對面、新荷專欄、“80后”訪談等欄目,為青年作家的成長貢獻力量。第二,注重為基層文學愛好者服務。我在基層的掛職經歷,讓我深刻理解了基層寫作者的不易,中國作家網作為落實群團群眾性的重要抓手,做了大量相關工作。

      我們搭建平臺,通過網站系統升級,創設原創頻道,鼓勵廣大基層文學愛好者進行文學創作,目前中國作家網有注冊會員近7萬人,每天審核通過的作品300-500篇。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我們進行了幾方面嘗試,首先開設“本周之星”欄目,每周從幾千篇作品中,精選出一位作者的一部作品,并配以評論文章,分析其優長與不足,進而指出改進方向。此外,約請專業人員錄制誦讀音頻;其次,舉辦各類大賽,增強平臺吸引力,吸引優秀寫作者進駐;再次,舉辦全國內刊會議,線上改稿會等活動;最后,注重與刊物合作,將原創頻道的優秀作品推薦到各大報刊發表,譬如我們自己的《燈盞》書系、與《文藝報》合辦的“文學觀瀾”專刊,與《詩選刊》《散文選刊》《天津文學》等刊物以及眾多文學內刊建立的合作等。

      接下來,我們還將在上述舉措的基礎上,不斷在文學內容的優質化、傳播方式的多元化、服務內容的多樣化等方面加強探索,不斷密切與廣大基層文學寫作者與愛好者的聯系,共同推進文學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