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堅持“開門辦館”,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 上海圖書館東館開館!與讀者共同打造真正的“人民的圖書館”
      來源:文匯報 | 李婷  2022年09月28日07:48

      上圖東館的核心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開放、靈活、包容、可互動”,80%的空間將開放給讀者。(本版照片均館方供圖)

      讀者閱讀。

      智能書架在公測期間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目光。

      今天,國內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東館將正式開館。

      作為“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重大項目,上海圖書館東館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地上7層、地下2層,開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個,滿足每年200余場講座、上千場各類學術活動的文化需求,讀者年接待量可達400萬人次。

      全媒體時代,閱讀的載體、內容和方式都在發生顛覆性變化,建造大體量實體圖書館的意義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將如何應對?又將堅守什么?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正面給出回應。這座智慧復合型圖書館,既是激揚智慧、交流創新、共享包容的“知識交流共同體”,也是市民樂享其中的“書房、客廳、工作室”。它堅持“開門辦館”,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與讀者共同打造一座真正的“人民的圖書館”。

      文匯報:近年來,數字技術進步使得信息獲取途徑更加開放,閱讀供給主體也漸趨多元,這種情況下為什么還需要建大型公共圖書館?

      陳超:公共圖書館與街區、公園、廣場等構成了城市公共空間體系,它為縮小城市中的文化差距和數字鴻溝鋪設了通道,為廣大公眾的學習和提高創造了條件,為老年人、殘疾人、境外居住者、少年兒童以及經濟困難人群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緊張的城市生活提供了舒適寧靜的場所和心靈放松的去處。這種面向社會的城市公共空間的作用,并非數字網絡能夠取代和涵蓋。簡言之,今天還需要公共圖書館最根本的理由是“讀者的需要”。

      正因為如此,全球城市圖書館依然一個個拔地而起。近年來,上海新落成的浦東新區圖書館、閔行區圖書館、寶山區圖書館、嘉定區圖書館等,在建成開放之后都出現了讀者量劇增的現象,說明上海市民潛在的閱讀文化需求很大。

      建設上圖東館當然也是上海的需要。因為無論是加快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還是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都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世界級城市圖書館體系。到2021年末,上海市中心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成員館已達255家,服務網點394個,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00萬計,每6.1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與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每個公共圖書館平均服務2萬—4萬人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而上海市中心圖書館體系“一卡通”有效持證讀者數已達475.14萬人,持證率為19.8%,雖然在內地各大城市中已屬先進水平,但與紐約的69%、香港的61%、新加坡的44%差距依然非常大,這與城區圖書館的數量布點有密切關系。到“十三五”末,我們已經初步建成了一個世界級城市圖書館體系,上圖東館的建成將開啟全面完善這個體系的新征程。

      文匯報:面對全新的閱讀生態,上海圖書館東館如何回應讀者的新需求、新期待?

      陳超:圖書館界必須在新的時代背景中重新審視理解“閱讀”。當前,狹義閱讀正在成為廣義閱讀,一個大閱讀時代正在到來。大閱讀是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復合共存的閱讀,也是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復合共存的閱讀,是一切信息內容可視化和可感知的閱讀,還是沉浸式閱讀、體驗性閱讀。

      面對大閱讀趨勢和需求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圖書館唯有順勢而為、戰略轉型,向“智慧復合型圖書館”發展。所謂“復合”,不僅僅指圖書館既要提供傳統紙質閱讀服務還要滿足各種各樣的數字閱讀需求,還指圖書館的館藏建設要多種并重,圖書館的服務要實現以閱讀為核心前提下的多元豐富,而圖書館的業務和管理要支撐多種館藏和多元服務。

      上圖東館的核心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開放、靈活、包容、可互動”,80%的空間將開放給讀者。在這里,22個主題閱讀服務空間和智慧文創區及散布在各樓層的團隊研討室、終身學習室、閱讀靜音艙,提供全年齡段、普惠均等,同時兼具精準化、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借閱、展陳、活動和全媒體服務無邊界融合的服務模式,為國內圖書館界首創,將傳遞“閱人、閱城、閱世界”“讀文、讀藝、讀科技”的閱讀意境。

      而智慧化貫穿了上圖東館建設全過程,包括智慧建筑、智慧服務、智慧業務、智慧管理。上圖東館在國內圖書館界首創的全預約服務系統實現借還書、座位、活動、空間等智能化預約,并根據讀者偏好進行個性化推送;24小時全天候自助借還系統可做到預約取書、不停車還書;搬運機器人、盤點機器人實現無人環境下的圖書智能管理與服務,機器人館員提供導引、借還、咨詢等人機互動;首次引入按需打印,更好地滿足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此外,上圖東館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AR/VR/MR等技術手段和信息發布系統、全媒體信息系統、室內導航系統等,將物理空間、虛擬空間與資源服務、信息服務緊密融合,增強讀者沉浸式閱讀體驗和互動環境。

      文匯報: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哪些是公共圖書館應該牢牢堅守的?

      陳超:面對新技術的快速迭代、閱讀生態的重塑與變革,以及東館開放后的多館舍運行等,上海圖書館將在服務范式和管理方式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但無論如何,公共圖書館“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初心不應改變,公共圖書館“保存知識、獲取知識、創造知識”的重要職能不應改變,公共圖書館“多元、平等、包容”的核心價值不能改變。

      具有70年歷史的上海圖書館一直定位于研究型公共圖書館。未來,淮海中路館舍將通過逐步改造調整,進一步加強面向機構和讀者的專業化、知識化、研究型的現代圖情服務,努力轉型為新一代的服務專業閱讀的學習和學術中心。東西兩大空間在黃浦江兩岸交相輝映,攜手大力營造書香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上海是一座人民城市,上海圖書館東館是一座人民的圖書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是我們圖書館人永遠的使命!

      【相關鏈接】

      上圖東館開館重磅展覽

      真理光芒耀申江——馬克思恩格斯手稿與上海紅色風華展

      作為開館大展,該展覽圍繞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化的偉大歷史,展出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藏馬克思、恩格斯手稿的相關手稿文獻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手稿文獻,結合上圖館藏近現代文獻、老照片、唱片、版畫、招貼畫等特色館藏資源進行相互印證,重點揭示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紅色基因的傳承發展,從紅色文獻的角度描繪上海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前沿重鎮的紅色風華。

      “典冊琳瑯”館藏精品館常設展

      上海圖書館是海內外重要的藏書機構,現藏中外文獻5700余萬冊(件),其中古籍善本、碑帖尺牘、方志家譜、西文珍本、名家手稿以及近代檔案、圖書、報刊等歷史文獻尤具特色,典冊琳瑯。

      這是上圖館藏精品的首次長期集中展示,系統展示從紙間書寫到勒石傳拓,從古代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鉛印、石印等技術更迭下的文化傳播之路,帶領觀眾從典籍文獻的視角解鎖文明的傳承密碼,側面展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脈絡,勾畫人類文明發展的浩瀚長卷。

      其中,展出的北魏神龜元年(518年)寫本《維摩詰經》為敦煌遺珍,是上圖最古藏品。宋刻本《長短經》、《張丘建算經》,宋拓本《許真人井銘》、《顏氏家藏尺牘》等皆為孤品。首部《臺灣府志》、金陵版《本草綱目》、《汪穰卿師友手札》、《劉平國摩崖》最善拓本以及整理新發現的上海已知最早全部采用石印的出版物《法蘭文字》等都是第一次面向市民展出。

      金山姚氏捐贈文獻展

      姚光是近代著名學者,也是江南知名藏書家,生平聚書五六萬冊,十余萬卷。他的藏書,不以書為古董,而是為讀書、著述服務。日寇入侵,復廬藏書部分損毀,1950年5月,姚光之子昆群、昆田兄弟將劫余部分無償捐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后轉入上海圖書館,成為該館建館伊始重要的藏書來源,陳毅市長曾撰文予以嘉獎。本次臨展展出金山姚氏舊藏善本,藉此向以姚光先生為代表的眾多捐贈者表達崇高的敬意。

      特色主題閱讀服務空間(部分)

      上海社會科學館

      全國第一家面向市民開放的社會科學館,實現了社科界學者、學會、學術成果的聯合。這里推出的“來自特里爾的問候——卡爾·馬克思生平展”,介紹馬克思的思想成長過程及其理論建樹,再現偉人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手稿館

      以首展“海上文韻——夏衍手稿文獻展”為主線,結合夏衍《祝福》《林家鋪子》電影劇本手稿,陸續開展一系列讀者導覽、講座沙龍、讀寫互動等閱讀推廣活動,將手稿這一上圖特藏推向臺前,使得獨具特色的專業服務更大眾化,更貼近普通市民。

      家譜館

      首展“名人譜萃——中國名人家譜展”展示孔子、歸有光、錢鐘書、貝聿銘、包玉剛等館藏名人家譜,多媒體互動展項建立在上圖開發的“中國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基礎上,展現數字人文研究成果。

      美術文獻館

      “石不語——碑帖藝術與建筑文化”展融合科技創新和人文主義,帶讀者體驗碑刻傳拓非遺技藝和VR互動,發揮公共圖書館美育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