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進實施《“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
      來源:文藝報 | 鐘軒文  2022年09月16日16:10

      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是我們國家頒布實施的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第四個五年規劃,也是宣傳文化領域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唯一國家級綜合性專項規劃。研學細讀該規劃,深切感受到貫穿其中的我們黨的文化立場、文化胸懷、文化理想,深切感受到新時代國家文化守正創新、開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盛世氣象。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

      一、錨定新階段新征程上文化強國建設的階段性目標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先后編制實施14個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些規劃(計劃)的編制實施,既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支撐、豐厚的精神滋養,也為文化領域推進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明確發展目標、研究制定專題規劃、探索編制綜合性發展規劃積累了寶貴經驗。直至“十一五”時期,國家才著手編制文化領域首部綜合性發展專項規劃。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我們黨明確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我們黨進一步將建成文化強國的時間節點標定為2035年。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是我們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后編制出臺的第一個五年文化發展規劃,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時間節點后制定的第一個五年文化發展規劃。規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文化建設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突出位置進行謀篇布局,放在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總體進程進行謀篇布局,明確了“十四五”文化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以及需要應對的新的風險和挑戰。

      規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緊扣“十四五”如何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這個主題,深刻回答了文化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規劃認真總結我國文化建設的6條歷史經驗,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確保文化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向前推進。凝練概括出5個方面的文化發展目標任務,提出要增強全黨全社會的思想自覺和理論自信、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更加繁榮、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化建設的戰略考量和殷切期待。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系統部署了思想理論武裝、精神文明建設、輿論陣地建設、文化創作生產、文化傳承弘揚、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發展、文明交流互鑒、文化體制改革、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等12個方面工作,明晰了“十四五”文化建設的整體布局。抓住制約文化發展的突出問題,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開列了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帶動性的重大文化工程項目,明確了推進各領域重要任務的工作著力點。我們要把握“十四五”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壓實主體責任,完善保障措施,抓好重大工程項目,不斷向規劃提出的目標邁進。

      二、筑牢社會主義精神大廈的堅實根基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通過發展經濟使社會主義物質大廈堅如磐石,也要通過發展文化使社會主義精神大廈巍然屹立。意識形態屬性是文化最鮮明的政治屬性,意識形態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意識形態工作搞好了,我們黨就能通過思想領導整合社會意識,把全體人民凝結成鐵板一塊,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朝著共同目標前進。落實規劃關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任務要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傳播重大工程專項為抓手,高揚新時代黨的思想旗幟、精神旗幟,推動全黨全社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提升輿論引導能力,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力量。

      任何一種文化都傳承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積淀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精神追求。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讓中華民族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并使其現代化,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落實規劃的部署要求,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脈,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要繼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全面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的研究挖掘,構建中華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深化革命文化和黨的精神譜系的研究闡釋,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

      從功能作用上來說,文化與文明相通,都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人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引領帶動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落實規劃關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部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根鑄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統籌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升全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和身心健康素質,培育良好社會心態,讓文明成為一種價值坐標、生活方式和社會時尚,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標識。

      三、促進人民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上取得新進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黨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演進變化,創造性提出了促進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把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共同富裕擺到同等重要位置,既標志著我們黨深化了對現代化進程中文化建設特點和規律的認識,也拓展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建設的新內涵、打開了文化發展的新空間。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民擁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和精神價值追求,同等享有文化創作生產評判消費的權益,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讓精神世界更加充盈富足安康、精神力量更加凝聚團結強大,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本前提是促進公民個人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客觀理性平和,自立自信自強,向上向善向美,自覺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落實規劃關于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完善引導激勵機制,以文化文藝作品質量提升、網絡文藝創作傳播等工程為抓手,加強規劃引導、抓好源頭原創,把握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推出更多彰顯中國精神時代氣象的精品力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抓好重大現實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新時代發展題材、國家重大戰略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青少年題材、軍事題材的創作生產。發展壯大文藝理論研究和教材、評論人才隊伍,建設有影響力的文藝評論陣地和品牌欄目。要以標準化均等化為抓手,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創新運行機制,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豐富優質文化供給。加快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文化發展。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堅持穩中求進、惠民富民,完善扶持措施,克服疫情影響,著力打造一批重點旅游目的地,培育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夯實旅游強國建設的基石。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文化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不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讓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活力競相涌流,讓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競相迸發。落實規劃的有關安排部署,要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起來,加快完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生產經營機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文化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要完善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全面領導的制度,深化文化領域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要在深化國家事業單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社會組織改革的框架下,強化制度設計和機制創新,增強文化單位的發展活力、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強化法治思維,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構建系統完備的文化法治體系,保障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打造文化共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對待本國文化和外來文化,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任何一種文化,不管它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只有在堅持自身的主體性、保持文化的獨立性的前提下,以開放包容的胸襟與其他文化平等相待、美美與共,互學互鑒、交流交融,才能始終彰顯魅力、充滿活力,引領時代、擁抱世界,同時促進不同文明相通相融,深化相處之道,推動建設一個和諧共生、命運與共的美好世界。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格局深刻復雜演變,人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抓住發展機遇、應對共同挑戰,迫切需要發揮文化文明的力量,深化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都各有千秋,世界文明百花園中的任何一種文明都各有特質。落實規劃關于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部署,需要我們秉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氣度,堅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所有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各自文明的權利,堅決摒棄文明沖突,消除文明隔閡。要堅定中華文化立場和文化自信,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深化政府和民間對外交流,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合作,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識形態差別之上進行兼收并蓄,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和衷共濟、團結合作,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汲取各種文明在解決現實問題上的有益成果,以文明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要深化旅游交流,實施“美麗中國”旅游全球推廣計劃,建設一批國際旅游樞紐城市和重點旅游城市,培育一批入境旅游品牌和國際旅游精品產品。

      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是不同國家和民族展示自身形象、呈現精神特質、促進心靈溝通的重要渠道,是不同文化相互欣賞、相互影響、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落實規劃關于提升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部署,需要挖掘文化貿易發展潛力,突出思想內核和文化內涵,提高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在文化貿易中的份額。有序深化文化領域對外開放,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鼓勵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穩步提高境外文化領域投資合作規模和質量,推動文化技術標準、裝備制造走出去。健全文化貿易合作機制,創新對外合作方式,優化資源、品牌和營銷渠道。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數字文化貿易。加強文化出口基地建設,鼓勵設立海外文化貿易促進平臺,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