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小區湖畔
      來源:文藝報 | 謝新源  2022年09月14日15:07

      我居住的小區位置在廣州東北角,即開發商所謂的南湖板塊上。小區里也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湖,水面有三百畝之多。它大致呈長方形,南北走向。其南端連接著小區中心花園,草地、綠籬、綠廊、荷塘、花壇、涼亭、曲徑、小橋,一應俱全,恰似一座市區公園。尤其顯眼的是花園中心那個用方地磚鋪就的圓形場子,又使它兼有了文化廣場的功能。

      湖的北端伸入翠綠蔥蘢的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園飛鵝嶺中。這片山地的一部分亦屬小區地界,并有游泳池、網球場、茶舍,環繞著建在北端的半圓形親水平臺。而滿湖清澈的水正是從這山中的一孔清泉涌出,如飛瀑般傾瀉注入。除卻湖的南北兩端,只有西岸一條柏油路穿過幾棟別墅,銜接著石板小路,或穿湖、或繞岸,將南北兩端連接起來。這條柏油、石板兼而有之的路,便成為小區居民賞湖和進山探幽覓勝的必經之路。

      除了周末,活動在中心花園、親水平臺和這段湖畔小路的,大多是我們這些退了休的中老年人,或男或女。中心花園這端一大早便有了十幾人在打太極拳,或者舞太極劍,或做著自編的早操,伸胳膊壓腿、蹦蹦跳跳。而到了傍晚華燈初上,圍著涼亭的彩燈悄然點亮,除了晚飯后散步、遛狗的行人,更有跳廣場舞的大媽、練習滑輪板的孩童、坐在暗影的榕樹下談情說愛的年輕人,人群越發密匝,好不熱鬧。

      這時,沿湖的那條石板小路,盡管進入湖區的鐵門已被保安關閉,路燈卻依然亮著,蜿蜒曲折。昏黃的燈光倒映湖中,綽綽約約,幽幽靜靜。假如有一陣晚風掠過,那隱約的倒影便悠悠地隨著水波蕩漾開去。

      北端的親水平臺,相對于南端中心花園這邊就要顯得清凈。早間,只有那么十幾位零落常客,身披晨光,要么趁著山間新鮮的空氣站樁練功,吸納天地精華;要么舉著手機四下張望選景,對焦湖水、別墅倒影、沿湖的竹林,和遠處的藍天白云、崇山峻嶺,拍個不停。還有的邊拍視頻,邊做著直播解說……

      而我,卻是最愛沿著湖畔石板小路來回地走,所以如此,最主要的是可以邊走邊聽手機里的新聞。這似乎成為我們這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當然,這期間也能夠聽到我或者其他晨運人手機里的歌曲——紅歌、民歌、早前的流行曲,以及雄壯、充滿昂揚之氣的軍歌。我們要么腳步踏著進行曲的節拍,要么心緒被那優美的旋律牽引到了遠方,要么就跟著旋律放開嗓子面對湖水、遠山,任性而吼……

      今年初,隨著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小區和小區湖畔開始發生悄然但頗為明顯的變化,迎接盛會的氛圍愈發濃郁。先是形制各異的主題標牌,在小區路邊被醒目地豎起,鮮艷的紅散發著喜慶色彩。接著便是橫幅高懸,一道道從頭頂拉過,裝點出整個小區的熱烈。突然有一天,湖畔南邊的這處中心花園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廣場:社區和小區物業打算在“七一”舉辦一場“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文藝晚會。那個用方地磚鋪成的圓形場子,此刻變成了排練場,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練拳的、跳舞的、舞劍的,甚至小區居民被統統組織起來,自編自導自演。歌舞、朗誦,《唱支山歌給黨聽》《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的祖國》《長江之歌》……歌聲、伴奏,身影輕盈,彈跳有力。這方并不大的廣場每到晚間,人們載歌載舞,一派熱火朝天。

      “七一”這天恰逢周五,甫一上班,小區物業便開始忙碌,工程部的在湖邊草地上打樁豎桿、墊地鋪板、扯掛幕布;電工班的忙著拉線架燈、布局音箱、調試喇叭;連保安清潔工也被調了過來,扛桌椅板凳擺場子、拉安全線。到了下午,最為操心的當屬社區干部和輔導老師。他們一邊安排所有的節目串臺走場,一邊利用最后的時間摳節目細節,一邊督導男女年輕主持人串臺詞,甚至最后連每位上臺者的著裝、化妝都要過問。

      夜幕降臨,華燈燦然,簡陋的舞臺、簡陋的場子,單調的燈光、單調的音響,卻擋不住蜂擁而來的業主們。不一會兒,整個湖畔中心花園、文化廣場便人山人海。不用拉幕閉幕,也不用燈光明滅轉換,就那么一塊噴涂而成的底幕,歌舞、合唱、朗誦、獨奏……你方唱罷我登場,節目一個接著一個,幾乎無縫對接。不時迎來一個個高潮,贏得臺下掌聲陣陣……

      湖水倒映,波光浮動;遠山回音,悠遙綿長。湖畔的這端歌舞升平,熱烈奔放,一派祥和;湖畔的那端,幽暗綽約,深沉渺然,一派靜謐。一場小區湖畔晚會如約而至,人們陶醉其中,歡天喜地,也在翹首以待和祝愿著二十大盛會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