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訪談 | 趙霞:親子陪伴閱讀,不是單向的付出
      來源:為了孩子雜志(微信公眾號) | 林雨  2022年09月15日07:15

      趙霞博士是研究兒童文學20多年的學者,也是兒童文學的創作者,還是一位親子陪伴閱讀的實踐者。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加持,讓她對親子閱讀有了特別的視角。

      采訪中,我有很多共鳴,我們養育孩子,付出艱辛,但實際上,孩子的成長也在滋養我們,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柔軟。我們需要放下育兒焦慮,慢下來,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理解孩子,和他們平等地對話,保護他們身上對生活的熱情,也讓這種珍貴的熱情成為滋養我們生命的能量。

      《為了孩子》:趙老師,從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來看,您覺得家庭教育,包括親子閱讀,家長應該秉持的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

      趙霞:我覺得有3個關鍵詞非常重要。第一個關鍵詞是等待,要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長。

      大家急著出門,可孩子還磨磨蹭蹭;你希望孩子專注做事,可他就是跑來跑去坐不住……孩子總有這樣那樣讓你心煩的時候,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孩子就是孩子,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個體,對孩子來說,有些東西就是要慢慢來的。慢慢來的過程,是為他未來整個生命的成長培下土,留下基底,孩子一生積極、陽光的感覺都在這里慢慢地培育起來。

      幼兒階段的陪伴共讀很美好,也很珍貴。這時孩子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學業壓力是最小的,這也是家長培養自己等待感覺的最好時機。等待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二個關鍵詞是對話,要理解孩子,和他平等對話。

      孩子的視角和成人不同。比如我要去研究所趕任務,就一路直奔目的地。但我和孩子一起走路,孩子會說,媽媽你看那里,那棵樹上有個鳥窩,剛才有兩只大鳥飛進來,會不會有鳥寶寶在上面?孩子能看見我們成人生活中容易被忘掉的那些很詩意的,很舒展的,卻同樣是屬于我們生命中重要內容的部分。

      我們知道童年時代是我們精神根基形成的時代,人們對童年時不快樂的、創傷性體驗的研究更多一些,因為它很特別,會對成年以后的生命造成非常大的干擾和影響。那么快樂的經驗呢?我覺得應該也是一樣的,只是這種經驗看起來正常了,所以不大被研究。你理解孩子,就會給他一種歡樂的生活,去維護他對生活的興趣,去保存他對生活的驚奇感,那么他長大后也會不停地從中受益。

      第三個關鍵詞是熱情,孩子對生活的熱情。

      千萬不要像用水撲滅一盆火一樣隨隨便便撲滅一個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像小火苗一樣無處不在,但我們很容易就會說“那東西有什么好的,趕緊把它扔掉”“這有什么好看的,趕緊站起來”……孩子對生活的熱情被維護得越好,長大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和面對困境的抗壓能力就越強。

      這種熱情,是始終覺得生活充滿了讓我想要去嘗試一下的新鮮事物,始終覺得不管做什么事,生活本身就讓我挺高興的,這就是孩子看到腳邊有顆不一樣的石子也會很開心。這種感覺的背后,其實是非常強大的生命的審美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抵抗很多東西。孩子長大后,只要保存著這種感覺,任何事情不會把他壓垮,睡一覺醒來就好了。

      讓一個孩子對生活最初的、豐沛的熱情在他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始終得到盡可能完好的呵護和進一步的豐富,我想,在這個過程中,親子陪伴閱讀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為了孩子》:很多家長在親子閱讀時,是希望立即看到效果的,比如孩子認了多少字,您覺得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親子閱讀對孩子能力的發展?

      趙霞:有家長覺得孩子讀了很多書,以后可能語文很好。其實,很多理工科優秀的孩子也喜歡閱讀。語言能力只是閱讀的一個方面,閱讀更會構建孩子的邏輯能力。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提出過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看書和看電視不一樣,看書是對智力發育和精神發展真正有益的行為,因為看書時有一個重大的邏輯把握的進程。

      親子閱讀也是如此。孩子讀一本書要翻很久,他要從畫面中獲取信息,建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個過程就有巨大的邏輯能力在運作。親子閱讀讓這種邏輯能力不停地得到訓練和發展。

      閱讀還可以促進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發展,比如共情的能力。閱讀時,你是進入到故事中去的,并在故事中選擇一個角色來體驗。這種體驗就是想別人所想,感受別人所感受到的,這種能力對孩子未來生命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基礎的能力。

      孩子生活中面臨的情境是很具體很復雜的,比如我們提倡孩子要和伙伴分享,可是伙伴卻把我的東西搶走了怎么辦?我們很難用“你要會分享”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去給孩子講道理。在什么情況下我既可以最好地保護我自己,同時又實踐了分享,好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好的幼兒文學作品會啟發我們。書讀得多,思路就開闊,孩子碰到生活中的新問題時,會形成他自己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們要讓親子陪伴閱讀發揮這樣的作用。

      閱讀有百利而無一害,唯一要提醒的就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書看得很多,要注意眼睛。讀書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很自然的一部分,但它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閱讀一本書,讀懂它的內容和結構、理解、表達、吸收、創造的能力全部都會轉化到閱讀整個世界的過程、行為和活動中。而且,越讀書就越會感覺到,世界是多種多樣的,個體是多種多樣的,我長大后,我也是一個特別的人。

      耐心地等待、理解地對話、愛護孩子對生活的熱情,這3點看起來抽象,但親子陪伴閱讀中最直接的語言、精神、智力的收獲以及邏輯發展等收獲,都是從這3點中而來的。家長做到這些,孩子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了。

      《為了孩子》:親子閱讀,第一步就是選書,請您在選書這方面給我們家長一些建議。

      趙霞:從實踐操作角度來說,各大育兒媒體的推薦書目、購書網站的暢銷書目等都可以一定程度去參考。美國的凱迪克、中國的豐子愷、信誼等權威獎項獲獎作品,相對來說也可以信任。最簡單的做法,如果一本書在很多地方被反復提到,這本書應該不錯,家長根據孩子感興趣的題材去買就行。

      另外,有幾個觀點供家長參考:

      第一,買書不要焦慮。孩子書讀得越多越好嗎?如果他是一個愛閱讀的孩子,那么自然而然會越讀越多,但在幼兒階段,多,根本不是一個衡量的標準。如果孩子愿意不停地讀新書,你可以多買些;如果孩子反復閱讀也不斷得到樂趣,而這些書確實也不錯,那么不妨讓他一再讀,一再回味。對幼年時代的閱讀來說,反復的、高質量的閱讀,能讓孩子建立對語言、故事、畫面、生活的最好的狀態和感覺,反復閱讀是個很好的現象。

      第二,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作家、評論家、書商、推廣人說了都不算,只有爸爸媽媽最了解孩子。比如經典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我兒子2歲時,一看到這本書就用手推開,他只是看到書的顏色調子暗,就覺得害怕。到了3歲,他會自己翻出來看,還覺得真好看。買書必定帶有試錯性質,有些書,孩子當下不愛看,不妨先放一放。

      第三,也是我特別想和家長分享的觀點。你覺得一本書不那么好,可是孩子很喜歡,怎么辦?除非這本書確實有負面影響,那就不看。如果只是有些內容不那么好,我們還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一起閱讀的。

      這也是全球兒童閱讀領域中非常前沿的一個觀念:你給孩子讀書,千萬不要把他當成被動的容受體。我們要盡可能保護孩子閱讀環境的健康性,也要知道孩子的閱讀環境隨著他慢慢長大,必然是不斷失控的。如果我們只靠控制來給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閱讀環境,那么,當孩子長大,這種控制一旦失去,他就不知道應該怎么保護自己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最根本的保護,就是教孩子怎樣判斷一本書的好壞。

      有時候我覺得一本書不那么好,但我的孩子喜歡,我就告訴他我覺得這本書的這一個表達不是很好,為什么我覺得不好。他一開始會接受我的觀點,后來他也會反駁我,說他覺得好,我就耐心地聽他說好在哪里。瞧,我們這里就有耐心地等待和理解地對話。這種交流,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應該成為親子閱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未來孩子的閱讀一定是獨自閱讀,我們要在此之前養成孩子批判性的思維。讓孩子知道把不好的地方放掉,把好的地方吸收進來,我們就這樣慢慢把閱讀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里。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判斷方式,和成人理解地對話,他們的批判性意識就能很快發展起來,閱讀如此,生活中其他事也一樣。成熟理性的閱讀,一定能幫孩子建立相對成熟的、趨于成熟的對待事件、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們沒有辦法把不好的東西從孩子的生活中屏蔽出去,那就要教給孩子怎樣慢慢地具備辨別好生活和不好的生活的能力以及應對不好的生活的能力。

      《為了孩子》:您特別強調親子陪伴閱讀的“陪伴”,也請您和家長分享您陪伴孩子閱讀的感受。

      趙霞:親子陪伴閱讀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后,它會非常明顯地影響我們和孩子相處時的感覺和態度。我們大人因為忙于工作和家務,容易忽略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而陪伴孩子一起閱讀時,孩子也常常帶給我們對生活新的領悟。

      孩子是慢慢成長的,陪伴的時候,我們也自然地慢下來。孩子依偎在你懷里,專注地聽你讀每一句話,這是非常親密和信任的體驗。這種感覺我們很難用公共性的敞亮的語言講出來,它本身就是悄無聲息的,就算有聲音,也是完全屬于孩子和父母的。這時候,聲音、語言、話語是很珍貴的,你說出的每一個字,孩子都鄭重其事地對待。為什么孩子這么認真地傾聽?因為他們對語言,對我們人能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感到非常了不起。

      我們大人覺得拿一支筆、走一段路很簡單,但孩子卻會從中感受到生命本身的了不起。一個字,一個詞語,在孩子的耳朵里,有著極其豐富的感受。我的孩子有段時間喜歡說“誤解”的話,比如他說“南瓜是不是很難的瓜啊?”“獼猴桃是迷路的猴子的桃。”而我們成人的誤聽就很少,我們在聽到一個陌生的詞語時,會主動問你說的是哪個字。準確、清晰地表述,是我們思維發展的一個方向,但思維發展還有另一個方向。

      你覺得世界是有一點點可愛的不清晰的,有一點點讓你覺得很迷人的朦朧的感覺的,這種感覺對我們的生命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迷蒙又奇妙的感覺,我似乎捉住了它而它又從我手中滑走的感覺,就是我們思維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豐富的生命歷程中,這兩種感覺都能體驗到。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經常能從他身上感受到這種生命本身不能言說的另外一半的感覺,雖然它無法清楚地表達出來,但是它給我快樂。我看到一種植物,也許我說不上來它是什么,但是它很美,我愿意去看它的葉子的樣子,去看它上面爬過的小蟲子……

      陪伴孩子閱讀絕對不是單向的付出,它給孩子帶來益處,也給我們成人帶來生命的財富,是我們再一次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