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走好新時代文藝創作的“群眾路線”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文新達  2022年08月18日09:17

      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則是文藝創作的總前提和“總開關”。能不能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直接決定著文藝能不能真正代表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直接關系到文藝作品的價值有多厚重、文藝工作者的路能走多遠。一切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藝工作者,都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站穩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為新時代文藝創造的必由之路。

      人民創造歷史,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認清和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黨的百年奮斗經驗都鮮明昭示出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刻認識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文藝創作的鐵律,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藝就是人民的文藝這一根本屬性,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不滿意作為評價最高標準,以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畢生追求,才能讓人民性的光輝旗幟始終在新時代的文藝晴空中高高飄揚。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身入心入情入人民。新時代的神州大地,每天都在進行著新的實踐、演繹著新的故事,隨處躍動著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火熱場面。正如歌中所唱那樣:“到人民中去,把身俯下去親吻大地”“把心貼近在一起呼吸”“讓靈魂再受一次洗禮”“用一生報答她的養育”。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觀照現實,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里,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筆端,方能創作出真正堅定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鼓舞奮斗人生的優秀作品來。

      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新期待。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文藝作品的質量、品位、風格、內涵等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更多與之相匹配相適應的文藝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聆聽人民的呼聲,潛心創作、辛勤耕耘,才能為人民創作奉獻出更多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食糧,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

      作品好不好,人民說了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自覺接受人民的檢閱。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民最有理由成為文藝這種精神美食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回望人類文明史,只有得到百姓認可、心口相傳的作品,才能歷久彌新、終成經典。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始終以人民的標準為標準,以人民的需要為需要,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創造,從心理上更從情感上接受人民的主考和閱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