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啟動,涵蓋文學全生態
      來源:澎湃新聞 | 羅昕  2022年08月01日11:08

      7月31日,“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啟動儀式在著名作家周立波故里湖南益陽舉行。中國作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浩東出席并致辭。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主持啟動儀式。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啟動。 王紀國 圖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是由中國作協牽頭,聯合全國重點文藝類出版社和文學期刊、圖書公司、影視公司、網絡文學網站以及文化類網絡平臺,成立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由成員單位定期向中國作協推薦申報優質選題,從作家創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成果轉化、對外譯介等多方面統籌協調,形成聯動機制,助力打造優秀文學作品。啟動儀式上公布了“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第一批支持項目名單,包括阿來的《尋金記》、畢飛宇的《琥珀的光》、王安憶的《五湖四海》等19部作品。

      隨后“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座談會拉開序幕,十幾家文藝類出版社、文學期刊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觀察與心得,會議由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主持。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表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是一個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計劃,“過去我們只是盯著作家一個環節,這當然是首要環節,根本環節,但它并不是唯一的環節。這個計劃最大的意義在于它讓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精品力作的生產和傳播,讓我們在復雜的變化中合力建設新時代的文學生態。我們共同的志向是把聯席會議變成涵蓋文學全生態的創新平臺,包括創作、生產、傳播、研究、譯介、轉化等方方面面。”

      打造精品,讓更多人看到文學之光

      益陽是周立波經典之作《山鄉巨變》誕生的地方。1957年、196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這部著作的上部和下部,此后六十年不斷推出《山鄉巨變》以及《暴風驟雨》等周立波作品的多種版本,深受讀者喜愛。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李紅強表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既呼應了時代要求、文學規律,又反映了出版界的心聲。各文學出版單位將一起探索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原創文學出版、推廣模式,將作家托付的心血之作打造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出版精品。

      “我們正身處一個喧囂的新時代,手握美麗古老文字的人要如何書寫現實記錄時代?要如何在時間長河中刻下壯美的印記?又如何把文學堅定溫暖的力量傳遞給大地上更多的人?這是對文學出版提出的新課題,也是對中國文學原創提出的更高、更緊迫的要求。”《收獲》雜志副主編謝錦直言,今天的文學期刊依然面臨著時代表達陳舊、紙質傳播受限、作品時效性下降等等困境。“中國文學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這個生態環環相扣,相依相存,從作家到評論家,從雜志到出版社,缺一不可。”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芙蓉》雜志社社長陳新文也表示,同行們一直懷著一個美好的理想,那就是,能夠通過出版一部部根植于當前現實的原創精品,記錄當代中國正發生的深刻變革,記錄當下中國人民最為熱誠、最為深切、最為努力的追求和奮斗,“致力于讓更多的人看到閃耀于人類文化高地的文學之光、理想之光和希望之光。”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支持項目名單

      合作共贏,尋找真正的文學傳單

      不少文學出版人也提到了當下面臨的一些窘境。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說起一個長期困擾文學出版社的問題:中國當代原創文學資源稀缺,但圍繞這點稀缺的資源各方的競爭卻空前慘烈,造成了作品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嚴重偏離。有的作品從市場的角度,銷售可能不過1萬冊,甚至幾千冊,但作家動輒開價5萬元甚至更多。這樣非理性的競爭使大家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城一池的得失,卻忽視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文本才是一切的基礎。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健提到了純文學圖書的銷量下滑與嚴肅文學的讀者削減。尤其在后疫情時代,隨著大眾消費習慣及閱讀習慣的變革,純文學圖書作為“非剛需”,很容易淹沒在各種錯綜復雜的信息流里。優秀的文學作品越來越難觸達大眾讀者,即使是著名作家的長篇新作,如果沒有強勢宣推,也很難有很大市場反響……“作為以文學出版為核心工作的出版者,我們愈發感到,文學的巨大價值沒能很好釋放出來。”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因此認為,“攀登計劃”就是“搭梯子”,在選題、作家、出版社和市場之間構建聯系,包括此次與平遙電影節合作的“遷徙”計劃。“但要想真正地擴大影響,要破圈突圍,就得打開別人家的羊圈,比如抖音、B站、小紅書、豆瓣——打開他們的門,把我們的羊放進去,一則讓我們的羊睜眼看看圈外的世界,二則可能會形成合作共贏。”

      他特別舉例“東方甄選”,《額爾古納河》直播帶貨銷售近五十萬冊,“一方面是碼洋,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幾十萬可能的文學讀者,是一批巨量的文學傳單。這個意義巨大。 ”

      活躍現場,為未來之文學培養年輕的力量

      可以看到,除了阿來、畢飛宇、王安憶、林白等名家,“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第一批支持項目名單上也有石一楓、笛安、馬伯庸等青年寫作者的身影。當大家望向寫作的現場以及更遠的未來,年輕的力量總是格外牽動人心。

      “余華32歲寫出了《活著》,莫言32歲寫出了《紅高粱》,徐則臣出版《耶路撒冷》的時候是36歲。相對說來,今天的年輕作者在這方面還是有差距的。”韓敬群特別提到,文學界也要加強對年輕作者隊伍的培養,為長篇小說創作儲備未來足夠可用的人才。

      《當代》雜志執行主編徐晨亮認為,文學刊物不僅是刊發作品的平臺,同時也應該是及時推介新人新作、傳播文學價值觀的媒體。2019年他在《中華文學選刊》曾組織過一個大規模的青年作家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青年寫作者提到,雖然現有的文學期刊與文學出版等傳播機制為他們提供了足夠大的空間與足夠多的途徑,但表面的熱鬧并不代表文學的繁榮與機制的完善,反而會讓一些真正的好作品被“飽和溢出”的信息所“淹沒”和“稀釋”。“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徐晨亮說,文學期刊編輯的工作應該是通過作品的充分挖掘、精心篩選和有效傳播,把文學現場中異彩紛呈、充滿活力、呼應時代變局的那一面呈現出來。

      聽取與會人員發言之后,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實施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主動擔負推動文學繁榮發展的時代責任;也應加強合作,不斷優化工作機制,以精品力作提升文學在現代傳播格局中的競爭力;還要高度重視編輯隊伍培養。優秀的年輕編輯和年輕寫作者一樣重要。“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要順利實施、完成預期目標,必須要依靠一支視野廣闊、知識淵博、藝術敏銳,能夠穩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的高水平文學編輯隊伍。